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须防止城镇化过程中出现膨胀

2014年01月02日 00:59  经济参考报 

  地方债何去何从?

  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但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的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改变唯GDP考核现状、优化政府规划、全口径预算是化解债务问题的三张治本药方。

  2014年债务问题何去何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把短期应对措施和长期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各项工作。对此,《经济参考报》记者专访了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请他就2014年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进行深入解析。

  总体风险可控

  白景明认为,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性债务总体风险是可控的。他强调应该区别两个概念:一是窄口径的政府债务,仅指政府直接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一是宽口径的政府性债务,包括或有负债。

  “以窄口径论,美国政府主权债务占G D P之比超过100%,欧洲国家普遍超过50%,日本则近200%,而我国债务余额占G D P比重不到18%。”白景明告诉记者,“如果按照宽口径计算,审计署2013年审计结果是17.89万亿地方债务余额。如果2013年G D P实现7.5%的增长目标,则G D P规模可达到56万亿,政府性债务应该也不到G D P的37%。”此外,我国政府性债务属于投资性债务,资金使用形成了大量具有长期收益的固定资产。

  “地方债风险总体是可控的,但对其快速发展积累起来的风险须保持警惕,尤其要防止下一步城镇化过程中出现地方债务迅速膨胀,引发债务风险进一步扩大。”白景明说。

  三张药方化解风险

  在白景明看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有三张药方可以治本。

  第一要改变唯GDP考核的现状。G D P崇拜及其考核方法刺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而大量的投资只能通过举债筹措资金。不正确的政绩导向助长了地方债务风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第二要优化政府规划“我认为债务风险出现与政府规划没做好有关。”白景明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国家实际上是规划治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规划要科学合理,不要换一个领导人变一个政策。这个问题不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永远解决不了。”

  第三要把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要把一部分债务纳入公共预算管理及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郑州书记乘地铁遇记者:担心迟到才坐地铁
  • 体育NBA-哈登38+10火箭连败 湖人六连败
  • 娱乐吴京新年曝与谢楠婚讯:一辈子小心待你
  • 财经万科回应央视欠税指责 任志强旁观力挺
  • 科技新浪微博跨年峰值发送量提升55%
  • 博客北京雾霾元凶查明:尾气贡献不足4%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公务员哭诉变化:收入缩水好日子不再
  • 水皮:六个包子引发的猜想
  • 张捷:2014年是挤水份的一年
  • 王东京:资源配置谁做主
  • 王小广:从习李新政看未来经济走势
  • 建章:诺奖经济学家为何反对计划生育
  • 姚树洁:2013年中外要闻盘点
  • 徐斌:中国地方债没危机
  • 陶冬:A股试图告诉我们什么
  • 张捷:回望纠结的2013年
  • 刘军洛:美国5毛们是这样玩黄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