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上海国资改革:国企副职市场化选聘

2013年12月18日 04: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上海 深化改革重构国资布局(经济聚焦)

  本报记者 谢卫群

  上海市政府1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简称“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这意味着上海新一轮的国资国企改革启动。

  深化改革倒逼机制形成共识

  上海国资总量近10万亿,如此规模的国资改革方案是怎样出笼的?

  “上海已到了没有改革创新就不能前进的阶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改革的目的是推动发展,改革进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导向,成为此次改革的主要动因。

  上海是我国地方国资国企的“重镇”。上海国资国企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9.64万亿元(含金融保险企业),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国有权益1.41万亿元。去年,上海市国资委系统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约占全国地方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的1/9、1/4、1/8。从上海看,国企比重大,体量也较大。

  上海国有企业改革有过多次,每一次改革都带来了上海新的发展,并在全国起到了表率的作用。

  此次改革,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韩正、市长杨雄多次听取调研小组报告,明确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目标和原则,要求聚集“分类监管、治理结构、激励约束、流动平台”等四个重点深入调研,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他们提出,深化上海国资国企改革一定要按照要求,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5个重大关系。

  过程中,上海召开了40多个座谈会,征求人大政协、委办区县、企业集团、专家学者等600余人的意见,逐步取得了共识。

  9月上旬,上海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分别审议通过“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12月6日,上海市委常委会通过了与之相配套的《完善市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领导人员分类管理的若干规定》和《市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管理办法》。此外,还形成了若干配套实施意见或办法。

  发展混合所有制,实施分类监管

  与以往的国资国企改革不同,此次上海的改革突出国资改革,以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

  从国资国企改革到“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看上去只是字面的表达不同,实质上,是政府职能的一次重大调整:政府将只管国资,而不干涉国企的具体事务。

  在“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中,上海明确,打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公众公司。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革,实现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

  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将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以管资本为主。为国企松绑,减少审批事项,切实落实企业自主经营权。用韩正的话说,就是要落实三个词:“多管、管少、不管”,即国资的事要多管,国企的事要少管,企业经营的事不管。

  与此同时,对不同类的国有企业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突出企业市场属性,兼顾股权结构、产业特征、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差异化管理。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任务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而公共服务类企业,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引入社会评价。对不同企业,因企制宜,分类分层监管。

  推行去行政化,国企副职逐步市场化选聘,建立容错机制

  上海提出,逐步推进市场化导向的选人用人和管理机制。过去,国企正副职都有行政级别。但是,依据现在的新举措,将只保留正职有行政级别,副职全部实现市场化选聘。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义务,严格任期管理和目标考核,保持合理的稳定性和必要的流动性。竞争类企业,按有关规定落实董事会选人用人、考核奖惩、薪酬分配权。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

  完善长效的激励约束分配机制,也是上海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根据新意见,上海强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收入与职工收入、企业效益、发展目标联动,行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形成更加合理的分配激励关系。同时,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长效激励约束机制、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分配机制。符合法定条件、发展目标明确、具备再融资能力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实施股权激励或激励基金计划。对承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投资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奖励。

  为激励国企经营者大胆创新,上海率先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对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未规定事项,鼓励开展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但有关单位和个人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决策、实施,且勤勉尽责、未谋取私利,不作负面评价,并依法免除相关责任。

  “要对企业家多些理解和包容,不能总是对着报表看数字来评价企业家。急功近利的决策,也许短期报表会好看;立足长远的决策,也许当年的报表并不好看;有的决策为了长远利益,还要牺牲一些眼前利益。这些机制,当前上海相当缺乏,必须要建立,否则,敢于创新的企业家在上海无法冒出来。”韩正说。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毛新宇新书谈毛家后人 公开父母结婚照
  • 体育里贝里曼朱格策连击 恒大0-3拜仁争季军
  • 娱乐郭德纲经纪人:近期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 财经上海国资改革:国企董事长63岁必须退休
  • 科技运营商4G纠结期:电信联通大刷广告
  • 博客马未都:《爸爸去哪儿》好看过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土豪追女生:百份蛋糕庆生不留名 四六级
  • FT中文网:中国改革的顺序与逻辑
  • 小赢妇:股权激励能否激活国企刘阿斗
  • 永新人:一个热衷于打折的社会
  • 叶檀:城镇化25万亿钱从何来
  • 孙大午: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放开事权
  • 沙黾农:按市值配售 优先股彻底变味
  • 叶檀:新三板分不分流资金不是大事
  • 姚树洁:城镇化新政有望破解地产危机
  • 冉学东:地方债务风险最可怕的是什么
  • 梁建章:放开计划生育不能城乡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