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钩政绩 地方债防控新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3日,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大幕徐徐落下,留下浓重的期待。
会议提出,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2014年改革任务重大而艰巨,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会议同时提出了明年六大经济任务。
“明年最大的亮点将是改革。”新华社评论指出。事实上,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改变正在发生。从不动产登记部门整合,到营改增试点扩围,到股票发行注册制分步推进,到新型城镇化规划即将出台……在未来几个月,财政金融领域、能源和公用事业价格、政府行政管理、社会福利等领域将加快推动改革的步伐。
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上提出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产生了大量的地方债务,这些债务将于2014年到期,地方政府无疑将面临着巨大的偿付压力。为防止地方债务加剧,近日,中央组织部还专门下发通知称,政府负债情况挂钩官员政绩,由此可见,中央对明年地方债务情况的关注。
有多少关注,就有多少期待。2014年将怎么走?
部署六大任务
据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粮食安全、产业结构、债务风险、区域协调、改善民生、提高对外开放等六大方面。
会议表示,要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要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事实上,农业部、发改委、央行等多部委正在调研和制定一系列粮食安全的政策,并有望在近期出台。近10年来,中共中央每年的1号文件,内容始终紧扣农业和粮食主题。中共十八大报告更明确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还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从“六五”时期直到“十一五”时期,我国一直把结构调整问题放在重要的位置,但成效并不明显,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发改委年中刊文曾表示,今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会议还强调,要着力防控债务风险。要把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源头规范,把地方政府性债务分门别类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明确责任落实,省区市政府要对本地区地方政府性债务负责任。强化教育和考核,从思想上纠正不正确的政绩导向。
而备受民众关注的民生方面,在本次会议上也有所提及。会议强调着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切实做好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努力解决好住房问题,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做好棚户区改造。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生态的工作力度、投资力度、政策力度。
在外贸方面,会议提出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要保持传统出口优势,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扩大国内转方式调结构所需设备和技术等进口。加快推进自贸区谈判,稳步推进投资协定谈判。营造稳定、透明、公平的投资环境,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走出去的宏观指导和服务,简化对外投资审批程序。
谨防债务风险
而明年的重点工作中,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引人瞩目。
“应该有一个地方版本的详细的负债表。事实上,仅凭借国家审计署的报告,就可以看出地方债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有地方的详细编制的版本,统计细化,负债率可能更高。”东方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师邵宇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事实上,早在去年,曾编制过地方负债表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就警告称:在不改革的情况下,中国政府的债务占GDP的比重,2050年会超过100%。
马骏认为,地方政府被迫不断采用变相的不规范的方式融资,并重复着一个恶性循环:经济低迷时,为保增长开始放松对于地方融资渠道的监管,出现大量不规范不透明的政府平台融资活动;这些活动导致经济过热和部分地方政府出现偿债风险,使得金融体系面临系统性违约风险;于是监管层收紧政策,叫停各类型不规范融资,基础设施投资、经济活动大幅减缩,又回到第一阶段的保增长需求。
根据审计署2013年8月公布的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的抽查结果,截至2012年年底,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余额3.85万亿元,两年来增长12.94%。其中,有9个省会城市的债务率超过100%,最高的达到219.57%。
此前,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解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表示,地方政府债务总量大、增长快,对经济构成一定风险,是现在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一些措施如果落实下去,会缓解或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比如完善地方税体系,这是完善税制的目标、任务,同时它也有利于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为如果地方有了自己的主体税,提供区域性公共服务就有了基本资金保障;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在完善和修订相关法律的基础之上,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把隐性债务变成显性债务,让社会知道一个地方的债务规模是什么样的,由市场来投票。
事实上,中央早已出手整治地方债。为防止地方债务加剧,近日,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将地方债正式纳入官员考核目标。
《通知》要求,加强对政府债务状况的考核,把政府负债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任期内举债情况的考核、审计和责任追究,防止急于求成,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据了解,决策层正酝酿多头管控治理地方债,地方债考核只是其中之一,另外建立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同时编制全国和地方资产负债表,及建立地方债市场等均已在既定日程中。
财政部科研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表示,解决地方债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短期内可从建立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着手,促进地方融资规范化、透明化和建立国家资产负债表,从而推动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