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靠民企进入垄断领域推动国企改制不太可能

2013年11月19日 03:58  21世纪经济报道 

  改革瞄准大型国企

  财政部财科所文宗瑜

  本报记者 方璐 北京报道

  11月16日,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主任文宗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是中国未来10年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总纲领。

  国有资本到底应该怎样改,民营资本是否从此真正迎来春天?在文宗瑜看来,改革仍然面临许多阻力。

  重点改革大型及特大型国企

  《21世纪》:你怎样理解《决定》中提及的国有企业改革内容?

  文宗瑜:与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承前启后。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将国有企业体制改革重新启动。

  2003年10月确定总的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方向、目标、路径已经很清楚,比如,产权制度改革,包括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等。2003年以后,国家对小企业、中型国有企业的改制推进得较好,当年已完成改革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很多都在中小板上市了。

  但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到2005年以后,企业基本被国有资产管理“做大”的导向引导。国有资产采取的措施包括,第一,央地对接;第二,无边界扩张。一些国有企业进入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行业,如有78家央企投资地产。

  《21世纪》:《决定》在多大程度会促进国有企业改革?

  文宗瑜:重启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针对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因为中小型企业已经在上一轮改革中完成了,包括央企。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不是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观点简单重复,其中,为推进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也增加了几个新的推动力。

  第一,行业准入。把大型及特大型企业经营的一些垄断领域,向私人资本、外资开放。此举会倒逼企业改革;第二,此次改革中,涉及转变政府职能,取消很多行政审批事项,此举不仅令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均受益,还有利于大型及特大型国有企业改制;第三,加强国有经济预算的手段。因此,我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不仅是重启原来十六届三中全会已确定的国企改革,而且还增加了新的推动力。

  《21世纪》:如何看待《决定》中强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文宗瑜:反复讲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什么强调?与未来国有资产相关的有两方面,未来管理的导向将从原来资本管理转向股权管理。第一,要实现资本导向的管理,首先应把国企改为股份制公司,不改制怎么实现资本导向?以资本导向为主的管理也是在推动国企股份制改革,推动央企产权多样化;第二,把国有资本收益提到30%的比例,明确国有资本一部分可以转化为社保,亦可以用作民生改善。这两部分比原来十六届三中全会表述得更为具体。

  改革的前景问题

  《21世纪》:2003年至今10年期间,你认为国有企业改革还有哪些待改进的地方?

  文宗瑜:以钢铁为例,全世界钢铁产能超过3亿吨的几乎没有,中国钢铁产能12亿吨,这是严重的产能过剩。从去年到今年117家央企里,报表比较好看的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信、烟草。这三个行业是垄断性的,民营资本进不去。还有两个行业市场化高一些,像电力,但这也是垄断企业,其主要得益于煤炭价格的下跌。另一个是电子信息行业,其主要得益于全球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其他行业财务报表很不好,像钢铁、煤炭、船舶制造、远洋运输等。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推进改革。

  我认为,央企高管人员实施年薪制,不管企业盈利或亏损,有些亏损企业都要拿50-100万元年薪,这肯定不正常。一些企业中层也不会愿意改,甚至普通员工也不愿意改,因为(国企)普通员工的福利要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这意味着未来央企产权多样化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设想,面临解决阻力很大的问题。

  《21世纪》:《决定》中提到,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怎样切实做到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国企?

  文宗瑜:民企参股或控股(国企),短期内难度很大。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包括整个国内经济面临的现有状况,比如,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民营经济日子也很艰难。真正财务状况很好,竞争力特别强的民企不多。

  民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转型升级。在这种情况下,依赖民企去参股控股,依赖民企去进入国有垄断企业领域,进而推动国企的改制,还是不太可能。国企的改制还得依靠政策的支持,由各级政府通过政策推动。

  《21世纪》:一系列改革当中,哪些国企会遭遇困难甚至被市场淘汰?

  文宗瑜:可能不会靠民企来抛弃,很可能是市场准入力度更大的开放,未来对大型国有企业形成冲击的是外资。将来国企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外资。

  《21世纪》:《决定》中提到,国有资本将根据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怎样理解这一决策?

  文宗瑜:网运分开主要还是指电信行业,将来国有资本主要控制网络这一块,但电信增值业务,包括和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创新业务,还是应当让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共同经营。但在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特别提到了电信企业,但10年来,电信基本没动。这次强调了电信,将来不仅电信,还包括铁路,未来改革可能是陆运分离,国家控制铁路网,国有企业控制骨干铁路、运输仓储,比如,未来高铁的四纵四横,支线的铁路运输完全可以放手给民营企业去经营,当然,将来包括石油石化都要改。(编辑 徐万国 陈龙)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台湾宣布与冈比亚“断交”
  • 体育申花主场拟迁昆明 巴西劲旅宣布孔卡回归
  • 娱乐张震今日大婚 旧爱舒淇出席最受关注
  • 财经人社部:公费医疗范围缩减至个别省份
  • 科技传中移动开整群发短信 部分网企服务异常
  • 博客马未都:二胎政策不如索性彻底放开
  • 读书自杀之谜:毛泽东和他的秘书田家英
  • 教育户口成大学生求职永远的痛 新浪教育盛典
  • 沈建光:中国金融改革五大看点
  • 李光斗:央视广告收入将被百度超越
  • 曹凤岐:三种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比较
  • 水皮:三中全会六十条 条条是干货
  • 潘英丽:单纯可兑换无助货币国际化
  • 易宪容:新一轮重大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 张庭宾:三中全会决定与新加坡模式
  • 叶檀: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 杨再平:新经济改革决定十大制度红利
  • 姚树洁: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