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行情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外电议中国最大胆改革:目标细化有勇气

2013年11月18日 09:03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几十年来最大胆的改革”,这是路透社16日对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改革方案的“定性”。连续两天世界媒体中虽有不少跟风似地将着墨点放在“独生子女政策放松”、“劳教制度废除”等最显眼的内容上,但对战略人士和更了解中国的人来说,他们更关注的是中国改革的“全景图”。从美国权力中心华盛顿,到偏远州的农业地带,从各国金融中心的经济精英,到韩国的婴儿用品制造商,都有人在探究这场改革会带来什么影响。改革最直接影响的当然是中国自身,透过15个领域的60项具体任务,分析人士看到一个大国进一步崛起颇具细节的路线图。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认为,改革将导致出现一个“新中国”。这显然将影响到中国的每一个人。目标已定,如何落实成为接下来的关键。《纽约时报》17日刊发社论称,如果能够贯彻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勾勒的改革方案将大大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

  “30年来最大胆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中国的家庭政策大步跃进”,《悉尼先驱晨报》17日以此为题称,中国将放松独生子女政策,废除劳动教养制度,这是雄心勃勃的社会经济改革计划的组成部分,也清晰凸显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执政以来的领导力和改革作风。三中全会决定对调整经济结构进行全面广泛、意义深远的巨大变革,鼓励民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推进司法独立,承诺让农民获得更多土地权益。路透社16日称,中国15日拉开近30年来最大胆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序幕,放松独生子女政策,进一步加强市场作用,以巩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基础。在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出现疲软迹象之际,这些彻底的变革驱散了外界对领导层改革热情的质疑。

  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成为不少外媒观察中国改革的窗口。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6日说,远在美国农业地带的农场和加工厂也感受到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变化的涟漪,这里正向这个亚洲巨人输出越来越多的大豆(4521, -21.00, -0.46%)、猪肉和其他产品。得克萨斯农工大学农村经济教授克莱恩费尔特说,随着人口结构变老,中国需要增加劳动力规模。人口增多,食品消费将会增加。“非洲有许多新增人口,但没有资金,中国有。” 韩国《朝鲜日报》称,据中国预测,达到婚龄的婴儿潮一代的子女比重将在2015年达到顶点。允许单独夫妇生二胎,今后3至5年内将迎来生育高峰,有史以来最大的婴儿用品市场将在中国诞生。英国《独立报》称,单独夫妇可生二胎将使1000万女性有机会生第二个孩子。

  计生政策调整远不能概括改革的丰富内容。英国《经济学家》16日以“党的新蓝图”为题称,在中国媒体报道中,它被称为“改革2.0”。这种描述也许有所夸大,但中共的确推出了多年来范围最广的经济和社会改革措施。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能引发新的试验浪潮,从农村土地转让到放开利率控制,当局还将进一步打破户籍壁垒,并废除备受争议的劳教制度。《联合早报》称,长达两万多字的《决定》从十余个方面,展开了对深化改革的全景式描述。一般以为《决定》可能会讲较宏观、大原则的内容,但公布的内容有不少具体细节,出乎意料。而且范围之细致与针对性,也获得学者赞赏。

  “中国的经济改革规模比任何人想象的都要广泛”,《时代》周刊网站以此为题称,中国承诺的改革比此前的任何设想都更饱满,最重要的是讨论改革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国有企业。这些庞然大物往往效率低下,占据国家资源,排挤民营经济。北京承诺结束某些领域的垄断,加强国企管理,并允许民营资本投资国企。这些措施将提高国企竞争力,并为有实力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空间。路透社称,中共改革文件承诺进行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镇化发展,向服务和消费拉动型经济过渡。能源、电力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价格将主要由市场决定。

  《纽约时报》17日说,北京承诺60项改革任务,其中一些将极大改变中国。这些措施包括限制适用死刑,允许私有投资者设立中小银行,给予农民更大的灵活性出租土地,通过税收和更严格的规章制度治理污染。中国还将成立两大小组,一个负责推进改革,另一个监管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美国彭博社称,此次改革至少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推进经济自由化的最大规模努力。中国专家表示,放宽户口限制是1958年毛泽东时代建立户口制度以来该制度发生的最大变革。

  改革推动中国继续崛起

  “德国经济欢庆中国改革承诺”,德国《明镜》周刊16日以此为题写道,更开放的金融部门、更透明的汇率、更多的民营经济、更规范透明的预算和税收制度、更坚决的反腐斗争……中国的一揽子改革方案将大大改变经济。德国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对中国改革表示赞赏和欢心。法兰克福金融管理学院中国问题专家霍斯特·洛谢尔表示,“这是大胆的前进步伐。”《纽约时报》称,赴北京访问的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表示,中国提出让市场竞争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一项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发展仍将持续,但问题在于取得多少发展,速度多快”。

  韩联社称,随着中国第五代领导集体通过三中全会推出纲领性文件,未来将通过改善民生和社会改革进一步扩大支持基础。这将影响到每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17日称,如果改革成功,将保障中国经济保持10年至20年的稳定增长。改革将把国企上缴利润提高到30%,而现在国企上缴利润只有15%,这一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保障。《首尔经济》称,此次三中全会的改革措施已经超出传统的经济领域,向社会和民生等多领域全面拓展,这表明中国新领导层希望向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领域进行深入改革。

  “这次的改革方案是中国改革的结构性升级版”,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1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以前是以经济改革为主体,在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进入全面“五位一体”的改革时期。这也是本次改革方案的最大亮点。提出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是另一大亮点,中国在向现代性国家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实现市场、社会、政府的共治在未来改革中将加快步伐。另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推进反腐等也都是重要亮点。

  “新中国”,这是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6日的标题。文章称,邓小平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崛起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35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要在2020年带领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马来西亚星报》17日以“中国走在改革路上”为题称,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让中国观察家忙了起来。中国国内事务得到全球密切关注,这反映出中国崛起的国际地位,其他国家得不到如此待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0年内将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第一的水平。放眼未来,发展转型中的中国选择了改革。北京正坚实稳定地推进历史性发展使命。

  “不但有路线图,还有时间表”

  改革不会是一蹴而就的,一些报道也看到了这一点。《经济学家》称,中国领导人不得不战胜一些国有企业、地方政府甚至城市中产阶级对改革的抵制,他们虽然喜欢强调社会公平,但并不希望看到农民工享有同等的医保和教育权利,使自己的优势被削弱。正如中国所说,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明镜》周刊称,有专家表示,过去强大的利益集团和地方官僚机构经常阻挠改革项目的落实。

  而在分析人士看来,改革从来就不是容易的事,将目标如此细化足以说明中国领导人迎难而上的勇气。韩联社称,此次三中全会还对延迟退休等争议性话题指出方向。中国专家普遍认为,细则的出台表明中国新政府面对利害关系复杂的与国民生活有关的事情,决不是放置不管,而是积极应对。台湾“中央社”援引铭传大学教授杨开煌的话说,中共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对全面性改革下了决心。改革本来就是逐步推进,“太快叫革命,不叫改革”,大陆有自己的步调,避免改革太快太急,反致失败。海湾新闻网16日说,中国领导人似乎令人信服地诊断出中国政府治理的问题所在,并合理地制定出应对战略。有足够理由相信他们正在建设兑现诺言的基础框架。

  竹立家表示,《决定》提出到2020年15大领域60项任务要有决定性成果。这次改革不但有路线图,还有时间表。要保证有效落实首先必须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其中包括加大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政府、市场、社会共治的局面;促进依法治国规范体系的形成;促进社会主义民主体制的形成,让人民成为改革主体,让人民参与改革的全过程。

  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改革措施的落实关键是从实际出发,还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有更多的细则和调整。《决定》是方针,方针对了政策不一定对,所以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断进行细化和调整。

  【环球时报驻美国、加拿大、德国、韩国特约记者 李勇 陶短房 青木 王刚 环球时报记者 段聪聪 甄翔 柳玉鹏】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俄罗斯客机坠毁已造成50人死亡
  • 体育申花主场拟迁昆明 巴西劲旅宣布孔卡回归
  • 娱乐张震今日大婚 旧爱舒淇出席最受关注
  • 财经人社部:公费医疗范围缩减至个别省份
  • 科技传中移动开整群发短信 部分网企服务异常
  • 博客法律学者徐昕:个案推动劳教的废除
  • 读书细节解析: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 教育户口成大学生求职永远的痛 新浪教育盛典
  • 易宪容:新一轮重大改革即将全面启动
  • 张庭宾:三中全会决定与新加坡模式
  • 叶檀:如何进行土地改革
  • 杨再平:新经济改革决定十大制度红利
  • 姚树洁: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时间表
  • 尹中立: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面临挑战
  • 陶冬:安倍左支右绌 耶伦萧规曹随
  • 郑风田:农地直接入市唤起巨量资本
  • 管清友:三中全会决定说明十二点思考
  • 姚树洁:习近平《决定》彰显老邓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