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谈全面改革:破除对非公经济弹簧门玻璃门

2013年11月18日 03:5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张芳曼 制图:张芳曼

    全面改革 重点突破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对于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三中全会公报首次提出“两个都是”的重大判断

  国企民企都重要

  本报记者田俊荣

  11月12日晚上,浙江汤溪工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永余一眼不眨地看完新闻联播后,兴奋地直拍大腿。“我们公司主要生产机床刀具,净利润率只有3%—5%。我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申请参股一家商业银行。全会公报说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看来,银行很可能愿意跟我们这些民间资本‘混合’!”

  说起三中全会公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论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也同样振奋:“全会首次提出了‘两个都是’的判断,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时下,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局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非公经济获得长足发展,对GDP贡献率已超过60%,税收贡献率超过70%,就业贡献率超过80%。“提出‘两个都是’,意在强调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同等重要、各有优势,应当比翼齐飞、共同发展”,张卓元说。

  “从十二大提出非公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这次全会提出‘两个都是’,反映了我们党对非公经济地位、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越来越重视非公经济的发展。”张卓元坦言。

  从“两个都是”的认识出发,就要实行相关的政策。比如,全会提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财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是人们最根本的经济权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意味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样就能使民营企业家稳定心态,追求长期发展。”张卓元说。

  再如,全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如今,一方面,国有企业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需要引入外部资本,而另一方面,实力雄厚的民间资本苦于找不到出路,并且很难和国有资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又有利于增加民间资本收益,更好地与国有资本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获得收益,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方面”,张卓元说,近年来,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供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比重逐年提高,2011年已达48%多。“这充分证明混合所有制经济活力强、前景好!”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未来市场机制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作用

  市场作用再提升

  本报记者 王 珂

  三中全会公报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从‘基础性’到‘决定性’,意味着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立群表示,对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的新提法,不仅体现了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的决心,也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配置。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市场配置资源作用也受到不少限制,集中表现为市场与政府关系中,政府的越位与缺位。

  比如,一些部门在非自然垄断环节限制竞争,妨碍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形成和完善;一些地区存在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对外地商品搞壁垒和歧视。一些地方的政府没有做好该做的事,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不到位,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时有出现,冲击市场,损害消费者权益。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凡是靠市场调节能够带来较高效率和效益,并且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的领域,都将交给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不应干预。”张立群说,强调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并非不重视政府作用,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包括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做好公共服务等。

  全会公报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统一开放,一方面要进一步减少地方封锁,防止出现各地市场“条块分割”,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范围的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空间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把眼光放得更远,积极统筹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要素和商品交换的空间。

  “竞争有序,则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张立群说,这其中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破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弹簧门”、“玻璃门”,推动垄断部门改革,在更宽领域内保障市场竞争。另外,为了防止市场失灵,政府要加强市场监测,防控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个大课题

  “有形之手”要转型

  本报记者 鲍 丹

  “人们关注三中全会,很大程度上是关注政府如何放权、如何改自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长期以来,我国的改革发展由政府主导,每一次改革新举措,都有政府自己改自己的含义;每一次改革新突破,背后也都有政府职能转变的身影。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这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迟福林认为,此次全会公报最大的亮点,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为“决定性作用”。“市场作用发生变化,政府职能也势必深刻调整。”迟福林说,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让越位的归位,让缺位的到位。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全会公报已经明确提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形象地讲,就是‘有形之手’要转型。”迟福林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今年以来,国务院先后下放和取消一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各地方、各部门也不断发布行政审批事项削减承诺。“三中全会将改革更推进一步,传递出明确的信息——‘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这意味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能只满足于做‘减法’,而应从根本上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该管的事情一件不能多,该管的事情一件不能少。”迟福林认为。

  公报中提及的“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概念也很有新意。迟福林认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变。政府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无论融入城市还是回到农村,进城务工农民的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进城返乡都不错

  本报记者顾仲阳

  “三中全会增强了我对未来的信心,无论融入城市还是回到农村,日子都会越来越好。” 11月13日一早,“北漂”吴佳从地铁里挤出来,手里拿着一份刚看完的当天报纸。

  “对于回农村老家,我以前从不考虑,现在看,即使回去,也挺有盼头。”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让吴佳对自己的“回乡退路”更有底气。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让社会各界对集体土地制度创新充满了期待。

  “公报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将有效解决城乡‘同地不同价’问题,有助于农民更平等地参与现代化进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陆汉文说,给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平等参与城镇开发的权利,这是新时期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的关键,也能更好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

  “土地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要慎之又慎,但也要顺势而为,有所作为。”国务院参事汤敏介绍,很多地方的改革创新实际上已在进行。“现阶段特别要赋予进城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这既不影响耕地红线,又让他们带着权利进城,进退有路。”

  其实,吴佳很清楚,自己内心深处还是想留在城市。“毕竟,城市的教育、医疗等各种资源更优质,发展机会也更多。”吴佳说。

  “公报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我认为其重点,应当是以人为核心提高城镇化质量,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陆汉文说。

  当前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但农民不可能都进城。“必须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让留在农村的广大农民也能分享现代化成果。”陆汉文说。

  “当前,要像三中全会公报中说的那样,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要通过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城乡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汤敏说。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

  社会事业改革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更彰显

  本报记者陆娅楠

  “全文都认真听了。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不就是奔着共同富裕去了嘛!”11月13日清晨,家住北京东城区的金大爷和一起健身的邻居们热议起前一晚新闻联播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行列。然而,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等社会矛盾压力日增,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点在于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说。倾听百姓呼声,回应百姓期待,三中全会公报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一个“加快”突出了改革的紧迫性,一个“更公平”成为改革的红线。“从以人为本到进一步强调促进公平正义,体现了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丁宁宁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分配更公平。汪同三说,“我国仍处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的矛盾凸显期和风险高发期,要特别重视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扭转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让权利更公平。“社会保障制度突出公平性,是回应了群众要求改变社保制度‘碎片化’和‘双轨制’的呼声。”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丁元竹说,尽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实现“全覆盖”,但并存着多种医保、养老模式,其缴费标准不同,待遇差别较大。“希望建立在公报原则上的社保模式并轨顶层设计尽早出台,尽快实现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并建立与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指标挂钩的正常增长机制。”

  目前,社会事业改革已进入“深水区”,社会事业改革提速。“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满足人民需求”、“更加公平可持续”……公报中频繁出现的“更”字,彰显了党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新疆巴楚9名暴徒袭击派出所被击毙
  • 体育再见孔卡!巴西劲旅官方宣布孔卡回归
  • 娱乐曝刘恺威马雅舒曾同居 回应:好朋友
  • 财经任志强:越限购越应该买房
  • 科技支付宝电脑转账将收手续费
  • 博客法律学者徐昕:个案推动劳教的废除
  • 读书细节解析:你不了解的抗美援朝战争
  • 教育清华生甘当月薪2000保安 新浪教育盛典
  • 姚树洁: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时间表
  • 尹中立: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面临挑战
  • 陶冬:安倍左支右绌 耶伦萧规曹随
  • 郑风田:农地直接入市唤起巨量资本
  • 管清友:三中全会决定说明十二点思考
  • 姚树洁:习近平《决定》彰显老邓风范
  • 马宇:关于《决定》的十三点惊叹
  • 刘远举:改革的共识可以重建吗
  • 官建益:注册制是让我们投资不是赌博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