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1月16日电(汪文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5日全文播发。《决定》于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共分十六项60条。《决定》提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中信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诸建芳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相对于以前所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更进一步,这表明市场化改革将更加彻底,也厘清了市场自由的边界和政府行政干预的范围。他指出,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改革如果顺利推进,将有可能扭转当前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开启新的一轮经济上升周期。
新华网: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提法是“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也是“基础性作用”。这次提法是“决定性作用”,您怎样理解这个新的提法?《决定》全文公布,第一次把“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写入文件了,您怎样看待今后政府干预的范围?未来哪些领域的调配可能会让渡给市场?
诸建芳:“决定性作用”的提法是对市场的地位做了一个明确界定,它比过去讲的“基础性作用”更进了一步,显示市场化改革将进一步深入。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个“决定性作用”是相对于以往资源要素基础性作用来说的,意味着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更加相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过去,政府为了稳定经济增长在很多领域进行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巨大。从政策上来看,政府现在放开了能源交通电信等部分竞争领域的干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让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政府转变职能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但这也并不是说政府完全放手不管。以往政府干预较多的领域会更多放松管制、降低门槛,允许民营资本进入。政府今后不会进行不当干预,未来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将更加和谐、协调。
不能笼统地说哪些领域会让渡给市场,这个不能粗略的分领域。放松垄断管制是建立市场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重等也都是重点。三中全会是突出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上升到“决定性作用”,提出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通过要素和商品的自由流动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目标。应该宏观地来看待这个事情。
?新华网:您觉得本次三中全会的改革方针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方面的深刻影响?
?诸建芳:总的来说,六大领域会取得突破,服务业会有明显的变化,五大产业将会明显受益于改革。全会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并重,在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同时,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增强和激发企业经济活力;继续深化放松垄断管制改革,消除市场壁垒,构建统一开放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维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宏观税负整体稳定,适度增强地方财权,预算制度透明化,事权责任相适应,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经济和民生更需要的部门;土地方面的政策体现确权先行的改革顺序,未来政策细则落地可期;自贸区建设意在接轨国际规则,通过引入外部竞争倒逼改革;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内政、军事、外交战略。
从投资方面来看,文化、环保、军工、教育和医疗养老五大产业将明显受益于改革。全会强调文化领域的改革,同时将文化领域提高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这将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大环境下,环保装备、环保服务都将进入高速增长期。军工行业受益于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国际环境重大变化,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我国居民对于教育医疗养老具有较高的消费需求,改革强调满足人民的此类需求,未来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这些领域,这些产业将得到较大发展。
服务行业和装备制造业会有明显的变化。服务业这个领域集中了本轮改革的调整方向,比如减税,而未来随着居民服务消费升级进入爆发式增长,服务产业将不断延伸。还有装备制造业,中国的经济转型伴随着能源的控制,这些必须有一个技术基础的调整,绝大部分的行业有大规模的设备,这个改革转型的推进都会带来设备的需求,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过去投资很多基础的土建的,以后很多都在设备投资这一方面带来比较大的变化。
新华网: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态势?
诸建芳: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改革如果顺利推进,我们初步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有可能提高1-2个百分点,这将有可能扭转当前经济持续下滑的局面,开启新的一轮经济上升周期。历史的经验表明,政府的改革措施可以帮助市场发现新的经济价值,催生新的行业,从而带动经济释放潜在活力。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会推进经济增长。
新华网:请您谈一下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提法?
?诸建芳: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就是上面谈到的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与十四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本次改革是一个涉及“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而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相对于前两次所涉及的领域更加全面,进一步强化市场的作用。市场化改革是改革的核心,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此次三中全会提出两个必须,既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经济发展”,并试图通过相关领域改革增强或激发企业经济活力。这是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重的举措。《决定》全文第一次写入产权,强调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意义重大。
进一步突出了财政制度在国计民生中的作用,财政的作用被大大提升,财政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并重,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决定》全文还对财税体制作出重点调整,第一次提出债务预警。我认为未来财税改革的4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一是强调“预算制度的透明性”;二是强调“稳定税负”;三是要“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四是“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在本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涉及“农业和土地制度”的表述有三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第一条主要针对农业生产用地,而后两条则针对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建设用地。从十八大报告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文件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能看的清晰而一致的政策思路——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村经营组织(例如:农业信托方式、新型农村合作社等)实现农村生产性用地的流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我认为,这一表述变化背后的政策意图在于,通过确权登记的方式明确土地“经营权”和“流转权”,从而为土地改革奠定产权基础。“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细则可期。
此外,自贸区建设是本届政府为推动行政管理、贸易金融等体制改革所选取的重要“突破口”。例如,上海自贸区提出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均是国际通行的规则。在政策措施的具体安排方面,中央决策层更多地考量中长期的发展意义,注重于政策的统筹性,相关的改革措施需要配套、协调推进,而非短时的、局部的利好。我认为,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的释放也将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