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明确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13年11月16日 01:37  第一财经日报 

  郭晋晖

  11月15日(周五)公布的三中全会决定规划了中国未来7年社保改革的路线图,在坚持社会统筹加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的前提之下,中国当前社保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都将在下一步改革中得以矫正。

  清华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昨晚第一时间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若是决定中的原则能够得以实现,中国社会保障将呈现以公平性、可持续性和流动性为特征的新格局。

  《决定》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决定》近年来首次提出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还首次明确表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杨燕绥认为,中国现在社保费率过高,杀鸡取卵严重抑制了就业,也使社保缴纳变得困难,适当降低社保费率能够生鸡养蛋,促进就业之后社会缴费基数也可以夯实,从而进入良性循环。

  杨燕绥认为,决定提出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明确提出将部分社会保障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改变了过去中央和地方权责不清,“中央点菜地方买单”的局面。

  《决定》明确提出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也就意味着中央要负责基础养老金的收支平衡,平衡的资金来源是企业缴费还是国企红利的上缴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安排。

  《决定》也规定了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杨燕绥说,决定首次提出了养老金精算平衡的原则。这意味着要对养老金做出长期规划,按照老残供养的长期风险特征进行财务风险的测算,而不仅仅是考虑每年的收支平衡。

  也正是基于精算平衡的原则,决定首次表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同时还规定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确保参保人权益。

  对于备受关注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待遇差距问题,并没有使用“并轨”这样的表示,仍然延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提法。取代并轨的是“整合”,决定提出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杨燕绥认为,决定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提出了“建立健全合理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有了调整机制之后,就可以把参保人的待遇与支出相挂钩,这对于待遇比较低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他们免去物价变化所带来的生活风险。

  另外,由于该机制是针对各类人员的,当前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过低养老保险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的依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全文) 百姓阅读版
  • 体育亚预赛-武磊头球国足1-0险胜印尼 视频
  • 娱乐刘德华否认太太怀孕四个月 称多谢关心
  • 财经专家:养老双轨制并轨职工或还是吃亏
  • 科技思科等公司因棱镜门在华遭抵制
  • 博客日本皇后为何不同意跟天皇合葬(图)
  • 读书"绝命书"曝光:怕死的江青为何自杀
  • 教育在港留学生生存现状调查 新浪教育盛典
  • 清议:股市长期资金有望破题而出
  • 官建益:注册制是让我们投资不是赌博
  • 肖磊:三中全会后中国投资者应更保守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
  • 郑风田:安徽新土改试点的四点价值
  • 永新人:独生子女的父母靠谁养老
  • 叶檀:拆分中石油 阻断油荒气荒
  • 齐格:记者是档子什么活
  • 江濡山:国企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