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可唤醒巨量资本

2013年11月15日 23:00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如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权利?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关于三农问题的表述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土地不仅和农民有关,也和关注高房价的城里人有关。公报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那什么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农民怎么才能利用财产权利去获得更好的生活?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张鸿和特约评论员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晓山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共同评论。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新内涵如何解读?改革成果如何更多惠及农民?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永丰村往年的收成丰产又丰收,今年村里刚刚成立了合作社,但七八月连着两场雨把大伙的丰收梦浇没了。合作社一万多亩耕地 被这场大水淹的几乎全部绝产,损失706万元。

  颜丙成(永丰村合作社理事长):账面上没钱了。

  今年的损失再加上明年的投入,缺口超过了1000万,老颜想到了贷款,但是在县里的多家银行最终都不行。

  刘军(富裕县信用联社副主任):我们刚刚接到省联社一个文件,重点支持大农业发展。第九个贷款品种,对老颜这个农户来讲非常适合。可以满足他用土地经营权来进行贷款。

  颜丙成(永丰村合作社理事长):明年好了,明年丰收了,明年就能缓个差不多,缓过劲来。

  在上海松江区石湖荡镇的一个家庭农场,年近50岁的顾良辉是家庭农农场主,他的家庭猪场相当于松林工贸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一头50元代养费,幼猪、饲料、防疫等都由公司负责。他一年能养一千二三百头猪,收入在6万元左右。养猪是顾良辉的一部分收入,他还承包了146亩粮田,种植水稻和小麦。

  记者:从养猪到种地的话,一年的收入多少?

  顾良辉(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泖新村村民):总共十五六万。

  庄建国,在石湖荡镇张庄村是农机作业的一把好手。2007年起,松江区实行了土地流转,当地政府将农户手里散的粮田集中起来,让有经验并愿意种粮的农民统一承包种植。庄建国承包了380亩粮田,成为松江区的家庭农场主之一,他还和另外3名家庭农场主合作,开展配套农机作业服务,常年服务粮田1000多亩。

  庄建国(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张庄村村民):平均算下来就五六万一个人。

  六年的发展,松江区家庭农场主的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原先一些在城里打工或做生意的村民,选择辞职回乡当一个专业农民。

  张晓山: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实际上我们讲农民的财产权利,一般指的是农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的用以物权,和集体资产的收益权。刚才这段小片里看到的就是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实际上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以前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历次文件里都讲过一个原则是自愿、依法、有偿。另一个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来流转,但这次就是说土地承包经营权还可以抵押。这方面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探索和试验。

  我们讲要素的平等交换等等,农村的要素一个关键是金融的、资金的,往往农民需要资金,但是农村的农民,专业农民也好,小农户也好,小微企业也好,很多需要资金的话,他得不到资金,而且这一块银行说你没有抵押品等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不能抵押,所以农民就没法把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个资产能够实现变现,来获取他急需要的资金。现在黑龙江的这种试验,使得农民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通过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能获得资金,能解决燃眉之急,能够发展生产。这就使我们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它可以更具体和更多样化的实现形式。

  郑风田: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可以唤醒巨量沉睡的资本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可以唤醒巨量的沉睡的资本。现在农民拥有的财产,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巨量的沉睡的资产,我们知道所有的城市土地加在一块也就2.5亿亩,但是农民实际上也有一大块就是建设用地,还不包括18亿亩的承包地,就是耕地。你说城市这一块2.5亿亩给城市居民带来了很大的一个财产,但是农民这一块同样的资产,但是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很少。我看一个统计数字,我们现在每年农民从财产性收入得到的收入不到3%,为什么?就是这一块财产它是权利是受到层层限制的。比如最核心的,一般我们讲的财产权应该也三个权利。

  第一个,我有处置权;第二,我有转让权;第三个,我应该有抵押权,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目前农民拥有这三大块财产,我们一般讲18亿亩承包地,还有2亿亩左右的村庄的宅基地,还有另外不到1亿亩的其它的二三产业的这些建设用地,经营性用地,这一块资产因为受到各种各样的产权不明晰,基本上没给农民带来多少资产。所以这一次大家对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很大的想象,就是希望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是不是应该让农民比如可以进行抵押,我可以进行什么呢,这个出租,出借,转让。

  张晓山: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数以万计的小农户也要纳入其中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实际上我们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们首先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国为什么要发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刚才我们讲松江模式,这种农业经营转到大户中,转到农机,农业种田能手这样的话,它可能经营面积和规模很大扩展了,然后它商品率提高了,个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是能够解决中国的粮食问题,农产品供给问题,同时也解决务农劳动者,经营者的收入问题,但同时,我们还有数以万计的小农户在旁边,不能把他们甩开,也得照顾他们,要发育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合作社、协会等等来使它们能够纳入到现代农业轨道当中,跟着它发展。这样,我们最终农业农村这个结构是一个比较和谐的、协调的,同时又能够保障收入,又能够保障供给。

  郑风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各种配套措施一定要跟上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想全国一定是把它作为一盘棋,不能一刀切。我的一个理想观念是,比如还是应该有一大批人在农村待,这一批人年纪比较大,但是土地他不愿意放弃,这个土地一方面它能够带来一些收入,另外也是他的一份工作。所以应该加强什么?就是社会化服务,种的时候,有收割机帮你种了,那么收的时候也可以帮你收,另外还可以帮你做一些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服务,这一个也是未来中国的新主体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

  另外,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鼓励资本下乡,承诺给每年农民给你多少承包费,但是我们知道企业在市场经营,它有可能就会出现赚不到钱,当你赚不到钱,每年农民就指着你给的承包费来下锅,你给不了的时候怎么办?所以我想我们各种新型主体发育,一定要有什么相对应的各种配套措施,比如保险政策,还有各种各样的政策。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全文) 百姓阅读版
  • 体育亚预赛-武磊头球国足1-0险胜印尼 视频
  • 娱乐刘德华否认太太怀孕四个月 称多谢关心
  • 财经专家:养老双轨制并轨职工或还是吃亏
  • 科技思科等公司因棱镜门在华遭抵制
  • 博客日本皇后为何不同意跟天皇合葬(图)
  • 读书"绝命书"曝光:怕死的江青为何自杀
  • 教育在港留学生生存现状调查 新浪教育盛典
  • 清议:股市长期资金有望破题而出
  • 官建益:注册制是让我们投资不是赌博
  • 肖磊:三中全会后中国投资者应更保守
  • 谢百三:党代会后的股市分歧依然很大
  • 郑风田:安徽新土改试点的四点价值
  • 永新人:独生子女的父母靠谁养老
  • 叶檀:拆分中石油 阻断油荒气荒
  • 齐格:记者是档子什么活
  • 江濡山:国企改革到底难在哪里
  • 张炎夏:上海自贸区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