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专家解读三中全会后土地制度改革动向 预测小产权房迟早会转正
国际在线消息 (记者 李濛、张雪):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中国新一轮改革大幕即将拉开。三中全会之后与房地产有深层关系的土地制度改革会有何突破?农村集体土地会否入市?小产权房转正是否有望?就以上相关热点话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环球广播《经济纵贯线》节目专访了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教授,为大家全面剖析未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新动向,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袁教授,其实,关于房地产方面的讯息,全会公报里提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您觉得,这句话如何解读?
袁钢明:这就说明,土地的制度改革,已经涉及到不是农地的问题,而涉及到农村土地如何工业化或非农业化使用情况,而这种非农业化使用情况,跟房地产密切相关,因为它一旦商业化使用,土地价值会大幅度上升,这种上升对整个市场,包括对农民的收入,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这次土地制度的改革,是考虑到了对整个城乡土地市场的统一化,而不能作为把它分割化的一种影响,其中也包括对农民收益的影响,而对农民收益的影响,又会影响到整个城市土地的成本。
主持人:它对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吗?
袁钢明:这个还很难预测,因为它可能有两个相反方向的变化,一个就是说,如果农村土地进入城市,按照城市的价格来出售,那么它的价格仍然有可能上涨,因为农民自己认为、或者根据我们现在会议的决定,农民也应该享受到城市的土地价格,因此,农民的要价或者是出售的价格就会高,这样一来,过去低价从农民手上得到土地的情况将会一去不复返了。这是推高的可能性。
但是另外一种情况也会出现,由于现在提到了土地进入市场,而且要加快土地流转,这个加快土地流转,其中包含着可以放松对土地的出售,这样一种控制。土地的供给就会增加,土地供给增多以后,按照市场的影响,有些想卖高价,想要高价的愿望就实现不了。比如我们所说的供给多了的话,那么价格就会下落。因此,土地供给增多的情况下,土地价格也有可能下落,所以这两种相反变化的情况,是同时交叉起作用,这要根据形势变化来决定。
主持人:不是很明朗,有多种可能性。还想再问您一下,关于土地制度改革和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公报当中提到过,当时说的是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但是在过去五年当中,我们其实并没有看到特别实质性的进展,但这一次的三中全会的公报,将“逐步”这两个字去掉了,您觉得是不是意味着这次政府真的要开始动真格,有一些真的实质性举措推出,您觉得未来五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望落实吗?
袁钢明:您这个观察非常细微、准确,去掉“逐步”,表明可能是要大力度,甚至是加快推进这个做法。这种做法实际在前几年,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实行了,比如我们说的广东南海,我还对这个案例进行过研究和报道。但是这只是局部的地区,它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一个政策方向。其实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李克强总理的一些调查或者一些讲话里头,也体现出这一点,他结合农民进城的城镇化趋势而谈到了这一点,关键在于农民要参与到土地城镇化使用这样的过程中,要给农民补偿,要提高到很多倍,比如提高到十倍之多。这种做法,对农民来说当然是一件欢天喜地的事;但是对于想征购土地的地方政府来说,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冲击;而对一些房地产商来说,他们想低价获得土地的可能性也会减弱或者消失,所以他们也会受到一些阻力。因此,很多情况下,对于地方政府,他们不想这么做;而且在学术上,也存在一些争论,比如,说到底这样的做法,会不会给下一步的经济带来更大的振荡,因为总是有很多人认为,农村的低成本土地进入城市,是低成本发展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人们不愿意把享受多年的低成本做法一下子中断掉。但其实,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它存在着巨大的收入扭曲和不合理不公正的分配方案。所以,在我们充分讨论的情况下,特别是城镇化的趋势下,我们应该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农民获得和城市一样的地位和权益,在这个先决条件得到一个统一和共识的时候,我觉得这种制度就会形成一个真正明确的决定了。
主持人:目前,很多人认为如果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会搅动小产权房市场,推动小产权房转正,你的观点是?
袁钢明:我觉得迟早要转正,而且是势必转正,因为小产权房问题,是在过去这样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就是不承认农村可以得到和城市一样的土地市场待遇,然后他们做了这样一种小产权房。对此,有的人说是钻了空子,但是我认为这是中国渐进性的改革,或者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而且这种方式也适合市场方向。但是它多少还受到了一些制约和障碍,这种制约和障碍中,包含着一些地方、一些市场化力量做出的探索,而且没有得到完全的市场体制的保障,或者我们说的保护。
所以我觉得,按照市场化深化推进这样的方向,这个东西会接受的。至于很多人,很多政府部门控制或者是限制这样一个过程,它是考虑到害怕突然发生动荡,或者投机,但是从大的趋势来看,迟早这个事情会走向统一化的,小产权会变成大产权。而且我认为,只要把这个过渡过程工作做好、做细、做得平稳,那么这个过渡过程会更快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主持人:土地制度改革在中国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所以,它在每一次大的改革中也倍受关注,您能否简单给大家分析一下,现行的土地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袁钢明:这个主要是,土地过去没有商品化,好像只有商品才是有价格的,土地好像没有像商品那样易于交换,而且我们土地的产权,或者地权也不清楚,国家是一个非常空泛、抽象的概念,具体到了集体的时候,也不能像某些东西,像具体到个人那么明确,而明确到个人,又觉得和很多制度,或者我们的一些理论、说法不一致。这让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着巨大的障碍,而且模糊混乱,但是又绕不过去,跨不过去,因为它涉及的东西、利益或者关系矛盾越来越多。比如说,房地产主要成本来自土地,土地这部分收入,难道只能给政府,不能给其他的参与者,甚至是本身拥有土地,而且在土地上生息、生活,甚至因此受到冲击最大的农民吗?你不考虑他的收益吗?这是不合理的。所以土地的矛盾,或者这个问题,已经是不可能再避免、再推后、再绕过去的情况,所以当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比以前的土地制度改革,深度更深、更加实在,更加触及它的深度、实质等方面。
主持人:您认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困难在哪里,突破口又在哪里呢?
袁钢明:最大困难点在于,防止出现土地投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很多人,本来不是农村土地的所有者或者经营者,而是城市的投机者,他想介入,从中谋取利益。他会到农村收购土地,或者拿出看起来很高的价格,但实际他还能得到更多的收益,而且这种投机行为,会引发农村一些人的投机倾向和心理,这样,整个市场就难以控制了。再加上这种土地投机和房地产的泡沫调控不利,问题就更加严重了。而且日本有过惨痛的教训,曾经,日本经济下滑的时候,他们想用活跃土地交易来推动经济回升,专门有一个活化土地的政策,结果造成了土地投机。日本比中国土地投机受到的冲击更大和教训更加深刻,因此他们经常说的就是地产、地价,跟中国说房地产还不一样,地产比房价还要敏感,投机性还要强,风险还要大,所以这是我们下一步土地改革或者土地市场化,城乡统一市场化最要关心关注的问题,比房地产泡沫,房价投机要控制得更加严格,更加小心谨慎,这就是需要注意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