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11月11日讯,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上周六)开始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主要议程是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
按惯例,11月12日会议闭幕以后,新华社将对国内播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次日刊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以各种形式对会议进行了报道或评论。
新华社:文件将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1月9日三中全会召开首日中午时分,新华社通过亚太线路对外播发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开始举行 着重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新闻稿。
新华社的新闻稿称,全会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此间权威人士认为,这份文件集中了中共全党和各方面智慧,将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新闻稿称,中共高层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新闻稿称,即将提交全会审议的决定稿,已在中共党内外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方面和中共十八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已在决定稿中得到充分吸收和体现。
此前十六届三中全会(2003年10月11日至14日)、十七届三中全会(2008年10月9日至12日)报道议程显示,在公报播发时隔一周左右时间,新华社受权播发了全会审议通过的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随后,新华社还播发了决定“诞生记”,介绍中央文件起草的来龙去脉。
中央电视台:三中全会成改革开放代名词
11月9日中午,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发一则题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的消息透露:“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四天的闭门会议吸引外界高度关注。”
报道称,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中共三中全会都承担着深化改革的重大使命。而一些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决策,都是在三中全会出台。本次三中全会如何为中国未来十年大改革定下基调,受到广泛关注。
报道称,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几乎每一次三中全会都以“改革开放”为主旋律,推出了事关全局宏观战略的重大决策。
就在三中全会召开前一周,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前后在湖南、黑龙江等地考察调研,传递出有关深化改革的强烈信号。“民生为本是改革出发点,创新开放是改革路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是改革愿景与目标。”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报道称。
会议召开首日当晚7点,新闻联播则播报了一句话新闻:“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今天开幕。”不过没有透露诸如会议画面等其它相关信息。
《人民日报》: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
昨天和今天(11月10、11日),《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了两篇评论员文章:《难走的路是上坡路》、《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
10日出版的《难走的路是上坡路》一文提出了四个问题:一、中国经济巨轮如何摆脱粗放投入的动力依赖,换装创新驱动的新引擎?二、政府部门怎样突破利益藩篱、剥离权力依恋,让“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相得益彰,激发更蓬勃的经济内生动力?三、社会建设何以顺应民生新期盼,在公平正义的平台上,生长更澎湃的社会创造活力?四、执政党如何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实现治国理政能力的新提升?
该文称,“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只有迎难而上、勇攀高峰,才能柳暗花明、风光无限。
11日出版的评论员文章《那么一股子劲不能松》一文则提出,与过去皆大欢喜的普惠式改革相比,今天的改革很难让所有人兴奋。无论简政放权,还是调节收入,改革都不可避免会触碰一些固有利益,甚至遭遇某种“利益矩阵”。换句话说,革思想的命、削手中的权、去自己的利,不是每个部门都愿改,也不是每个群体都想改。
该文称,改革有困难,不改革会更困难。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倘若没有那么一股劲,不敢、不想、不愿触碰矛盾问题,不但改革无法深入推进,发展也很难乘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