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战略给力吗
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王云辉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通信、互联网及相关领域,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出现政策与资金的“双密集”
科技创新能不能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驱动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日益明朗。
2013年10月1日,新中国64岁生日当天的新闻联播,以一则超时长的头条新闻,向外界明确传递了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又一个“改革信号”。
这则新闻的内容,是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关村举行的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目的第九次集体学习。
当天,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采取调研、讲解、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习近平强调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科技创新为何如此重要?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都正在集中倒逼改革加速。十八大以来,决策层的改革思路逐渐清晰,并已开始着手解决各种困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症结问题。
但是,正如治病救人,既需要勇于割去痈疮,也要补充营养,恢复身体。要更好地深化改革,就必须找到一个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以之缓冲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中国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科技创新,尤其是信息科技带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就将成为这个新经济的重要推手。
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形势,还是全球的经济与产业发展趋势,产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已经由主要依靠价格、规模,转变为主要依靠质量、技术、品牌。
当今世界已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科技突飞猛进,发展日新月异,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新一轮科技革命也正在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立足国家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未来的改革顶层设计中,创新发展战略将推动哪些体制改革,发挥怎样的战略作用?
自2013年以来,围绕这一战略的政策已经密集出台。从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宽带中国和信息消费,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电信领域,决策层的改革方向已逐渐清晰。
可以预见,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中,科技创新也将占据重要地位。
而自2013第4季度开始,科技、通信、互联网及相关领域,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改革的重点之一,并出现政策与资金的“双密集”。一方面,各大部委与垄断行业有望出台新一轮改革,旨在理顺体制的变革会在科研立项及经费管理等环节展开;另一方面,相关产业也将获得更多的改革红利,民间资本会有更大的市场舞台。
过去,中国的科技创新主体一直由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担当,从而造成了资源投入与市场效益不匹配,产学研脱节等问题。
因此,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的核心思路,就是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而在后续改革中,这一趋势将继续明确,甚至进一步强化。
10月27日,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徐建培在公开场合的一句话,可以概括未来的创新大趋势:“我们整个政策的建设方向,要从关注单个的创新主体到多个创新主体,从关注创新链的某些链条到全链条覆盖,从利用单个政策工具到组合运用多个政策工具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