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将全力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季

2013年11月09日 05:40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天,世界的目光投向中国,聚焦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中国未来的改革方向。

  35年,改革开放大潮奔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今天,深化改革攻坚克难,将全力打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季”。

  在这个重要的时刻,倾听中国前进的足音,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

  中国实力

  从贫困到小康,从短缺到丰裕,从封闭到开放,中国距离民族复兴的梦想越来越近

  如今,无论你身处何地,都能真切感受到中国发展的强劲脉动。

  世界舞台,中国影响力越来越大。

  金秋十月,印尼巴厘岛的APEC峰会,中国代表团新闻中心大厅内人头攒动,许多外国记者前来询问日程,不少人能用流利的汉语提问。墨西哥海滨小城的G20峰会,“中国态度”影响世界经济走向。这样的场景,已成为常态。中国企业、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中国分量越来越重了。国际传媒巨头默多克慨叹,“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办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

  应对挑战,中国能力越来越强。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看不见的手”潜移默化,“看得见的手”精心调控,让风景这边独好。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回落明显,党中央保持定力、稳定政策,坚定推动改革,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7.8%,结构调整也呈现积极变化。

  迎战非典、抗震救灾,依托应急管理体系,应对更加有效有序,社会心态也更加成熟理性;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快速发展,开放的中国更加自信。

  当年,世界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走在北京大街上,曾引来了无数中国人的围观。可如今,独具中国特色的丝绸、中国红成为世界时装周上的重要元素。加入WTO,中国加速融入世界。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三峡工程到青藏铁路,从“神舟”飞天、“蛟龙”探海到首艘航母“辽宁舰”交付,中国人从未如此底气十足。

  这背后,源于中国实力。

  ——经济从“濒临崩溃”走向“世界引擎”。35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142倍,全球排名跃居第二,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如今,中国不到3天创造的财富,就超过1978年全年。

  ——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全面小康”。近十年,中国农村的脱贫人数,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人口数量。城乡收入大幅增长,出行越来越方便,生活越来越多彩。

  ——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制度全覆盖。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洒向民生领域,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逐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织就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对外开放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参与更深: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86倍,2012年出口跃居世界第一,外汇储备连续七年世界第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大:2008—2012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2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从贫困到小康,从短缺到丰裕,从封闭到开放,13亿中国人意气风发地融入文明现代的新生活,我们离民族复兴的梦想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

  中国活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深度融合,人的积极性大迸发,社会生产力大解放

  中国实力的背后,是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活力。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的铿锵话语,既是对历史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未来的鲜明宣示。

  回首35年改革路,一个个镜头跃然眼前:

  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小岗村,当年为求个活路甘冒坐牢风险。如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到处涌现,亿万农民快步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

  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当年曾为卖点纽扣提心吊胆。如今,民营经济已占据中国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

  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当年为“4分钱奖金”惊动了中南海。如今,上海自贸区,借鉴国际通行规则,试行“负面清单”模式,形成敢闯敢试的宽松氛围。

  ……

  这是思想活力竞相迸发的35年。

  冲破精神枷锁,长期被压抑的积极性迸发出来。打破“大锅饭”、“铁饭碗”,曾经被固定在土地、车间、单位的人们,现在可以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就业、创业。一个个追求美好生活的个体汇聚成推动社会变革的巨大力量。

  这是市场活力激情四射的35年。

  挣脱体制羁绊,长期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解放出来。从过去公有经济一花独放,到如今多种经济主体百花盛开,经济细胞更有活力;从过去一块肥皂、一盒火柴都由国家定价,到如今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是市场定价,各种要素活跃起来,僵化的计划体制已经被市场配置资源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越走越宽。

  改革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活力!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持市场取向,瞄准“难啃的硬骨头”,一系列“破冰”之举加大了“放活”力度:

  更大规模放权。简政放权,是新一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取消和下放3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政府正从“全能”变为“有限”,从“管制型”变为“服务型”。

  更多行业“松绑”。给民企松绑,涉及国计民生的多个领域放宽市场准入,给小微企业减税,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加速打破民间投资“玻璃门”。

  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启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与欧洲国家瑞士和冰岛签署了自贸协定,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今天,改革正从单项突破到综合配套,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推进。中国,从来没像今天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

  中国动力

  经济发展引擎正在换挡,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

  35年改革创造中国奇迹,也伴生日益突出的问题:人们普遍富裕了,但贫富差距拉大了;经济高速发展了,但资源、环境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眼睛盯着GDP多了,社会建设落后了,还有产能过剩、雾霾围城、食品安全事件、腐败严重……“发展起来的问题一点不比不发展时少”。

  改革,一直在前进中不断反思、不断突破。面对成长的烦恼、发展中的问题,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十八大的召开,让中国的改革开放站上新的高点。

  随着改革步步深入,中国发展的动力机制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面对产能过剩,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更注重持续的“动力源”,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不以GDP排名比高低、论英雄”,不少地方主动调低增速目标,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大空间。今年以来,宏观调控严控“两高”行业,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4%。

  推进结构调整,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今年上半年,内需拉动经济增长7.5个百分点,其中消费拉动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这说明增长动力正加速切换。

  人口红利衰减,加快创新驱动。一系列主动调控的决策举措,不断释放创新动力,“宽带中国”战略上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5.3%。北京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11家科技企业,中国超过美国成为跨国公司研发目的地首选国,“人口红利”正在转变为“人才红利”。

  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最终目标是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今年以来,国务院部署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用于专项治污。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痛下决心打破体制机制藩篱,才能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正如外媒感叹的,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中国将成为全球增长的发动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NBA浓眉32+12+6灭湖人 MVP榜:詹皇榜首
  • 娱乐张学友否认恋女助理:纯粹是工作情谊
  • 财经专家称国内大部分人吃过转基因食物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薄瓜瓜最艰难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图)
  • 读书机长揭秘:毛主席最后一次神秘飞行
  • 教育土豪妈20万替女儿请家教 新浪教育盛典
  • 刘远举:孙杨代言汽车广告有无不妥
  • 海若:我为何劝医生儿子去改行
  • 姚树洁:三中全会必谈的经济话题
  • 谢百三:改革后为何贫富差距这么大
  • 曹凤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