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前瞻:财税改革要理顺事权与财权

2013年11月08日 16:31  新京报 
8月1日,青岛市开出第一张营改增发票。今年8月起,“营改增”在全国全面铺开。浩淼 摄 8月1日,青岛市开出第一张营改增发票。今年8月起,“营改增”在全国全面铺开。浩淼 摄

  在地方债不堪重负,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有望理顺财权和事权的财税体制改革,将拉开大幕,这对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亦具重要意义。

  今年8月,“营改增”在全国全面铺开。官方预计,未来减税规模将在数千亿元。

  2012年,作为中国“十二五”时期结构性减税重头戏的“营改增”(即将企业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试点进入快车道:1月1日,上海作为首个试点城市正式启动改革;9月1日起,试点扩围至北京、天津、江苏等各省市;11月,广东省加入。2013年,试点范围逐渐在全国铺开。

  早在1994年,中国实行了以划分税种为主的分税制改革,除了中央税和地方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划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分税制下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显现。一方面中央财权大握,另一方面具体要花钱的事,大量集中在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民生改革、教育改革、城乡一体化改革,林林总总。

  西部某县财政局长就向记者诉苦,县财政收入有限,事情却不少。比如说平安建设就需要县里投七八千万。“这些事情确实需要做,但就是没钱。”没钱之后怎么办?两个解决方法:卖地和负债。目前很多基层政府,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加上土地财政的不可持续,未来日子更是举步维艰。

  显然,健全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改变地方政府事权大财权小的状况,已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当前亟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在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看来,此时推广营改增的意义不仅在于减税,它也将达到倒逼财税改革的目的。一方面,财权下放,重建地方主体税种以及地方税制体系。另一方面,刘剑文还建议部分事权上移。比如环保、医保、社保等领域,中央就可以多做一些。

  如果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那么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将开启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亦表示,营改增表面看是两个税种的归并,最终会推进建立新的地方税体系,并触动政府间收入划分格局,成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导火索。“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破解,几乎都以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为前提。牵住了财税改革这个牛鼻子,无疑等于抓住了政府改革以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部内容。”

  改革试点

  北京营改增一年减税140亿

  2012年9月1日,北京进行营改增试点。试点改革一年来,试点纳税人减税140.7亿元,96.26%的试点企业税负下降或持平。

  部分企业减税四成

  试点时,力诚时代广告公司已经做好了准备。财务负责人崔征到了税务部门,填写企业信息表格和新税控机申请表格。

  这里涉及5张表格,三张是填写企业的具体信息,比如企业类型、企业经营范围等,这是为帮助税务部门尽快了解企业情况,从而为确定缴税标准、划定税率提供帮助。其余两张表格是方便企业申请新税控机。

  该公司总经理罗伟介绍,在营改增试点以前,按5%的比重缴纳营业税。营改增之后,公司缴纳增值税,税率降为3%。

  比如说,如果公司1月到9月,公司的营业收入是51.9万元,如果按照试点前交营业税,就需要缴纳25960元的税收;而在营改增试点后,交税金额为15900元,节省了一万元。从比重看,纳税额降低了四成。

  这样的减税额度,确实是非常之大。罗伟表示,公司利润率本身不高,减税后公司负担有所减轻。

  从试点的企业的税负来讲,营改增之后,试点行业的总体税负是下降的,一般纳税人税负降低27.2%,小规模纳税人降低39.1%。

  部分企业税负增加

  但不可避免的是,有部分企业税负有所增加。

  按照营改增的方案,交通运输业适用11%的税率,代替了过去营业税3%的税率;而物流辅助服务按照6%的税率征收增值税,代替过去5%的营业税税率。

  北京一家物流公司负责人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企业税负增加非常明显。

  对此,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刘剑文表示,增值税税率应该简化,同时降低部分行业的税率。比如现在交通运输业的一些企业,税负比过去交纳营业税时增加了,增加的部分由财政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模式,只是为了减少营改增推行的阻力而采取的权宜之计,不是长久的方式。要理顺财税体制,需要在取消补贴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合适的税率,然后全国推行。

  “从长期战略角度而言,营改增对整个物流行业是对的,物流行业是支持的,因为可以从源头解决物流企业重复纳税的问题,解决一个不合理的问题。”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表示,现在的问题是过渡政策和制定的11%的税率是否合理。

  下发逾亿元扶持资金

  对此,政府并未坐视不管。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韩杰表示,北京试点企业税负略有增加的,主要集中在部分陆路运输服务、鉴证咨询服务等行业。截至目前,北京共审核下发营改增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1.23亿元,涉及314户税负上升企业。

  如何看待营改增改革?北京市财政局有关人士表示,从短期来看,对政府财政收入形成较大减收。但是改革有利于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长远的财源建设。据了解,中央也在研究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及地方税体系建设。北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结合税制改革的推进,相应完善现有市与区县财政体制。

  【改革猜想】

  财税改革突破口在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第一研究室主任陈昌盛:随着营业税改增值税全面推广,引发政府间收入格局变化,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必然面临新一轮调整。

  财税改革可优先选择中央上划部分事权为改革突破口,有利于争取地方政府对改革的支持,有利于以事权划分带动财力重新配置,并配合“营改增”积极推进地方主体税建设;选择建立“国民基础社会保障包”,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地方政府减负,同时有利于要素跨地区自由流动和控制系统风险,为经济运行和其他改革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大环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蒋彦鑫 李丹丹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湖人16记3分绝杀火箭 三巨头59分热火胜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薄瓜瓜最艰难一年是如何度过的(图)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曹凤岐: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方向及路径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