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勇:改革或遇利益集团很大阻碍但不改没出路

2013年11月08日 11:14  中国新闻周刊网 

  从卫星照片看,东北华北黑漆漆一片,再这么弄下去就没法喘气了。我很纠结,晚上不散步吧,血糖血压就全起来,散步吧,吸一肺雾霾变吸尘器。再用过去大投资、大项目、地方政府竞赛是不行了。新的增长点又在哪里呢?

  中国新闻周刊网11月8日讯 (记者 廖娟)“现在传统的解决增长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有改革是不行了。”10月29日,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微博]教授在中国新闻社记者座谈会上,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议题做了前瞻。周教授称:这次三中全会,将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和魄力去推进改革,可能遇到来自利益集团的很大阻碍,但是不改革没有出路。周教授还认为,改革的目的就是促进经济增长,关键要激活四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下是周天勇教授的座谈实录。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这次三中全会大的原则,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克强总理好多次说过,要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和魄力去推进改革。改革可能遇到很大的利益集团方面的阻碍,但是不改革没有出路。

  第二方面,从改革的方向来看,还是要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就是说,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第三方面,整个改革方案要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相结合。

  第四方面,要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不改革就失去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目前我们经济增长的情况来看,如果不进一步改革,不进一步开放,就失去了经济增涨的动力。现在传统的解决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第一,从要素供给方面来看,劳动力成本提高,土地价格上升,还有资源环境的约束。

  第二,从出口来看,今年9月份出口增长为零,纺织等中低端产品,很多厂商在向印度尼西亚、越南这些地方转移。而且印度和印尼今年的货币兑美元是贬值,我们是升值,再加上贸易保护,所以出口遇到了加入WTO以后最困难的时候。2006年最多的一年进出口的总额占GDP比重达65%。现在每年都下降,说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了,失去推动力了。

  第三,有些学者也说,能不能还像2008年一样,用大的投资规模来启动经济增长,包括林毅夫也是这个观点。但是投资遇到一个问题,我们2008年政府大规模的投资,大规模的贷款,大规模的上大企业,带来的后果是消费溢价和房价的暴涨。而且今年我们也就是稍稍为了稳定增长把投资速度加大了一些,贷款加大了一些,马上9月份房价就开始暴涨,消费物价也开始上涨。所以如果再一次像2008年那样投资来保增长的话,是不是又会恶性通胀,房价暴涨。

  因为我们不像美国,日本、英国、欧元区,它们的货币都是国际货币,它们发了很多货币物价也不涨。我们不是国际货币,发的多就涨到自己家里,所以再来一轮2008年这样的投资保增长的话,可能又会造成产能过剩等问题,实际上我们这一段产能过剩就是2010年上大的项目造成的。

  第四,消费从今年前9个月看,社会零售消费增长只有12.9%,我们从年增长18%,降到17%,降到15%,到今年前三季度12.9%,消费在整个三驾马车中增长率已经越来越低。而且今年1-9月份,城镇区域的人均收入是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的。

  国际上很多大的机构也调低了我们明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调到7.3%,7.4%。国际上对中国的担忧有三个,一是经济增长速度下行,二是出口低迷,投资又不敢保,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泡影,结构转型不了,三是金融风险,概括起来就是地方债、影子银行、房价泡沫,以及产能过剩对银行造成的坏帐。

  当然国内对增长的看法还是有分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就是到了低增长的阶段,比如国务院发展中心刘世锦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第二部分人就是以林毅夫为代表的,认为还可以高增长10年20年。

  先说前一种观点。其实日韩和台湾地区,在城镇化30%左右到60%这个阶段还是有高增长的。我国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水平也就是30%-35%,因为很多人就是到城市呆上六七个月或者一年,在城里没有房子、没有正式的工作,也没有户籍,孩子也不在身边,这些人我觉得大概有3.2亿的规模,城镇真正有户籍的人口还不到3亿,当然有一些是没有户籍但是在城里有房子的。现在是把这些没房子没正式工作没户籍的都算做这个城市人口,学术界有句话就叫“伪城镇化”,所以真正的城镇化也就是30%多。30%到60%这个阶段应当是一个高增长阶段。所以如果我们和其他地区同样的发展阶段相比,不应该这么低,所以我认为不应该像刘世锦说的就到那个低增长阶段了,因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的房子、交通、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改变,(会带来增长)。

  但是林毅夫认为我们过去的发展模式是很成功的,还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我觉得这个办法也不行。

  像迟福林提出的以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可是消费增长已经从18%一直降到今天的12.9%,消费(对GDP增长)不但不起作用,而且起的是反作用。

  改革要激活四个新的增长点

  那么有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觉得习总书记和李总理,很关键的就是要找一些新的增长点。改革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增长,还是要国家强势一些,要老百姓富裕起来,这个是最基础,最关键的问题。

  我觉得三中全会后可能要围绕去激活这四个方面的增长点去改革。

  创业:中国人为什么不创业而非要往行政圈里挤?

  第一个增长点就是创业。

  过去我们最大的发展模式就是政府推动,大项目、大基础设施、大投资、大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但是这种发展模式的毛病是什么呢?就是增加的GDP,基本上是在政府与大资本之间进行分配的。而这些大企业、大项目,建设完以后就没有就业了,对就业的贡献很小。比如说炼油,过去大概5百多万吨的炼油厂就有几千人,现在1千多万吨的炼油厂,可能按定岗500多人就足够了。过去大概30万千瓦的一个电站有两三千人,现在100多万千瓦的电站20个人30个人就够了。所以它大量的创造了GDP,大量的创造了税收,分配给谁了呢?是投资电站的国有资本、私人资本,老百姓分不着。老百姓分的越来越少,就发生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调,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国家和资本,而没有集中到居民手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所以前几天看到克强总理及国家工商局说取消公司注册资本金限制,免检、取消经营范围、不限制注册地点,就是为了激活创业。我大学毕业了,搞服装设计,你非得让他在写字楼里,租金都交不起。所以这些限制要大大减少,让老百姓能心情舒畅的、没有难处的创业。

  有两个数据,第一个是,中国现在注册登记的企业,每一千人只有16个企业,但是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是多少呢?1000人有40多个企业,在金融危机以前50多个,说明我们企业数量太小了,创业不活跃。

  第二个是,我国大学生毕业三年之后创业的比例只有2%不到,发达国家在大学毕业以后三年之内创业的20%。我们就是到公务员这些行当里去,没有人去办企业,企业税、费太多,所以就没人愿意办企业了。企业没了,就不了业,收入就少,现在我们一说收入分配改革,就是要国家对富人增税来养穷人,这是不对的。一定要让底层人士去通过创业创造财富、分配财富,这个才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收入比例低的正道。

  所以我觉得第一个改革,就是要减政,放权,减少行政对经济的干预,特别要放宽老百姓创业就业的一系列体制障碍。如果说中国大学生毕业,20%的人在三年之内去创业,一年一百万人去创业,一个人带5、6个人就业,就有六七百万的就业量,创造的国民收入就是经济增长新的来源,这是最大的经济增长动力。

  中国人到美国、欧洲都可以办个餐馆、办个加油站、办个超市、办个小旅馆,在中国为什么就办不了?为什么非得要往行政这个圈里挤?因为(体制)让老百姓干不成事,就是要按照老百姓能干得成事来改革这个体制。所以第一个动力就是全民创业。创造财富分配财富,调动激发社会活力。

  创新:风险投资和科技信贷很重要

  第二个增长点是创新。

  从国际上看,美国许多次衰退都是以科技进步、创新来支撑增长,这是国际经验。

  另外,我们也到了通过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

  比如出口,我们现在出口机械、纺织品都不行了,但是我们可以出口高铁、出口核电站,这些大家伙的出口,一个就一百亿的。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比美国还要先进,高铁技术也在全球前列,出口这些东西比出口多少衬衫、多少皮鞋价值都要高。

  核电、高铁这些项目,竞争也很厉害,像俄罗斯的、欧洲的、美国的、韩国的、日本的,我们出去修高铁,它也去,我们去修核电,韩国也去竞争,所以中国有优势是什么呢?就是低成本研发优势,我们过去有低成本制造优势,现在是低成本创造优势。

  创新我觉得有两个机遇。

  第一个就是时间机遇。研发创新这些工作人员的工资在慢慢上涨,就像过去低成本制造一样,劳动力成本逐步上升,最后这个优势就没了,研发优势也是一样,低成本创新优势也就是那么一段时间。

  第二个就是市场开发能力。修核电站,你不去修别的国家去修,一个核电站能用80年,那你就没有机会了。修高铁,你不去修别的国家去修。

  所以创新也有机遇期问题,一个低成本机遇,一个市场机遇,错过这两个机遇,我们就丧失这一段的发展。

  但是也有体制上问题。比如说国资管理、外汇管理、项目管理、审批制度,还有国有企业出去自相残杀、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激励体制、国资要保值增值。企业花了很大人力物力研发,也可能成,也可能不成,而且研发消耗利润,不利于领导考核,现在国资领导人都是三年四年一换,我为什么要拿出现在的利润去研发新技术,让后来的董事长、总经理来摘果子?都是体制问题。

  另外现在一些新技术银行也不贷款,也不能抵押,风投也没有。美国平均每年有200亿规模的风投,我们现在很多是假风投,都是快上市了才围一大堆,真正需要钱的时候谁都不来。美国的前500家大公司里,有很多家是风投领域的,我们一家都没有。

  那么金融、科技和产业之间的体制应该怎么办?很多科技项目国家出钱研制出来,完了评个职称,锁在柜子里就拉倒了。高校、研究所好多就是为了评个职称。

  科技体制也要改革,比如这么大的研发下去,税收制度上应该抵扣;比如引进人才,国外个人所得税率才30%多,我们45%,这些都是不利于创新的体制。

  城镇化:必须搞让老百姓能住得起房子的城镇化

  第三个增长点就是城镇化。

  过去的城镇化是政府从农民手里抢地,来扩大城市、搞房地产,马路修的挺宽,盖几个大楼。

  这种城镇化有几个弊病。

  第一,农民没有分享到城镇化过程的利益。比如有些地方,拆了农民的宅基地给补了20万,卖给农民一个房子要27万,农民要重新住下来还得再掏7万,农民不但没获得利益,并且还得利益受损。

  第二,高房价。最近获得诺贝尔奖的希勒就说,中国房价收入比都达到8点几了,6以上老百姓就买不起房子了,一般国家都是3-6,而北京房价收入比都50了,靠工资根本就买不起,除非你有什么丈母娘。不是有为了买房子去抢劫的吗?买得起房子的也变成房奴了,成天被贷款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源)就是土地制度,土地财政。

  还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地方政绩,哪一任市长、哪一任书记卖地越多,他的政绩越好。所以一些城市都是修一些政府大楼,搞一个新区。城市修起来了,下水道不行,下一次雨就淹死人。

  所以过去的城镇化,是农民进不来的城镇化,是房价搞的挺高、连城里的老百姓都买不起房子的城镇化,是上面城镇化挺好、下面连下水道这些都做的不好的城镇化。所以这种城镇化需要调整。

  习总书记在好多场合都批评这种城镇化。我想今年三中全会以后就要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因为城镇化的核心就是土地的再分配,老百姓的土地要补偿够。还有,宪法上讲,只有公共利益的才可以征用农民的集体用地,我们现在只要搞建设就征用,垄断的拍卖。而且现在地方政府也学的很狡猾,地便宜了他不卖,他就专门给你搞竞价,最后涨了150%、200%他才高兴。这样房价怎么能控制住?地价涨,房价怎么能不涨?所以一是要提高农民的补偿,另一个不再征用,再一个要建设用地和一些农业用地直接可以入市。这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让农民也得实惠,让地价下来。

  其次就是向富人开征房产税。一说房产税,反对势力就很大。因为现在话语权都在富人手里,都是有好几套房子的人。

  所以推进城镇化,第一,要老百姓能创业、就业的城镇化,农民能进来。第二,能住上房子。

  台湾曾经把地主的土地购买回来以后分给老百姓,但是后来允许老百姓买卖土地,因为台湾也是要城镇化,也是农业要规模经营,所以土地就流转了。但它不是政府来收政府来倒卖,政府只是收税,比如土地增值100%,政府收40%的税,增值200%收50%的税,增值300%收60%的税。台湾的农民做小买卖,小企业特别多,他可以拿这笔钱到城里买房子。所以台湾在1980年的时候,城镇化水平达到65%,就是65%的人在1980年能够住在城市里,这65%的城镇人口自己有房子的比例多大呢?85%有自己的房子。

  所以城镇化是我们未来很大的一个增长点,因为我们(城镇化率)连35%都没到,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来了,这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这次改革,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通过创业就业体制的改革,要老百姓进来以后有创业、有就业,要让农民分得城镇化带来的利益,能在城市里能买得起房子。三中全会既要解决这些问题,也要推动有活力的城镇化,合理分配利益的城镇化,来继续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为何不尽快推人民币国际化?

  第四个增长点就是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

  我们加入WTO以后,经济高速增长达到平均百分之10点几。但是最近几年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提高,污染加重,欧美的再工业化,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等等,是我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美国也在部署全球经济新的秩序,因为美国认为,中国在WTO框架下的十年美国没占到便宜,获得利益最大的是中国。美国现在就是想抛开WTO,搞TPT,搞欧美投资协定等等,所以它想重构对美国有利的、对它有话语权的世界经济新的秩序。所以在这样一个框架下,我们怎么办?

  这是倒逼我们改革。当然我们现在中日韩自贸区也在谈,中国东盟的10+1也在深化,有机构测算,如果中日韩自贸区真的建立起来,可能每年给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带来2个多点,这么大的利益。

  所以我们也不能被动。上海自贸区现在各个部门阻力都很大,因为涉及到各个部门的权利和利益,这些人不从国际经济大的格局去考虑问题,只考虑自己的,你看没人找我审批了,那要我这个部门干嘛!这就是改革。

  另外,我们出口也要上档次,现在有高铁,有核反应堆,有北斗星定位,有4G,有很多好的技术都可以出口的,都是受到体制问题,项目审批、国资体制、外汇管理体制等等,还有人民币国际化,到底是采取守势还是攻势。

  我们现在石油贸易可能要超过美国,去年差140多亿美元就是全球第一了,服务贸易大概处在第四、五位,另外我们向外投资去年大概770多亿美元,但是有些学者预计从地下钱庄这个渠道走的可能是700多亿的两倍都有可能。这么大的货币结算、投资等等,因为我们不是世界货币,首先损失的是什么呢?就是铸币税。每年损失一万多亿人民币铸币税。第二块,我们70%(外汇储备)购买的美元资产以及国债,就是因为人民币的贬值和美元的升值,大概损失了2万6千亿左右。

  再一个,我们指责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它马上说你发的比我还多。可我们有苦说不出,美国发了全球的价格上涨,它自己的价格不涨,我们发的都涨在锅里,涨在自己家里,涨在老百姓的房价上,涨在猪肉上。

  所以,人民币损失这么大,我们为什么不去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呢?

  很多人就像当年加入WTO一样,说WTO不能加入,加入我们农业就全军覆没了,我们汽车业就全军覆没了,最后啥都没覆没,活的比谁都好。那么今天我们还是这种思维,说人民币不能国际化,但是你遭受到的损失多大?你处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克强总理上来以后推的也比较快,离岸中心、自由贸易区等等。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要有改革的魄力,要改革阻碍着你国际化的阻力。

  美国经济是什么?就是美元、科技和效率比较高的体制,三大因素推动支撑美国的经济增长。所以我刚才讲的创业、创新、城镇化、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这四个方面的增长点都需要改革。

  总书记、总理讲,创新、改革是中国经济增长下一步的动力。我觉得就是从保持健康的、良性的、老百姓又能富裕、国家又能强盛、经济又能健康增长的角度,来考虑三中全会改革的重点。当然还有行政改革、财税改革、治理腐败的改革,中央地方的一些关系的改革,包括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司法体制怎么办,一把手的监督等等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告破嫌犯被抓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传张学友移情女助理 住张妈豪宅逼走正宫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Twitter纽交所上市首日涨73%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皇宫婚前性教育:谁是皇帝第一个女人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洪平凡:欧美央行的堂吉柯德精神
  • 马光远:作秀式调控是房地产紊乱之源
  • 陈永昌:中国养老面临五个独特问题
  • 徐斌:本周末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命运
  • 端宏斌:一篇文章搞懂中国的房价
  • 张捷:美联储QE政策前景及影响分析
  • 刘杉:促改革将替代稳增长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