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改革超过5年半 地方消极应对

2013年11月04日 10:09  中国经营网 
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经营网) 资料图(图片来源:中国经营网)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由历史形成的养老“双轨制”渐成为改革收入分配及养老金机制最难啃的硬骨头。据人民网[微博]报道,2008年2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

  但近期新华社记者回访发现,“多数纹丝未动,只有广东开始‘破冰"。

  地方消极应对养老金并轨

  虽然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公布之日算起,有关养老金并轨改革,推进时间已经超过5年半。但改革的“成效并不乐观”。

  报道称,浙江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还没开始做,还处于思考当中”;上海养老试点的推进目前尚无实质性突破;山西许多个企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老的养老金制度,并没有与并轨有关的改革迹象出现。

  重庆虽然开展了统计事业单位员工总人数、了解工资水平等“摸情况”的基础性工作,但严格来讲,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广东则进行了“半吊子改革”,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普通企业职工一样,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但退休时,待遇依旧按原有标准执行。

  “为什么五年过去,基本上没有什么对试点更积极的评价,没有拿出全国推广的方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秘书长齐传钧认为,“就是受制于我们目前的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这个制度承接不了很多改革。”

  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表示,“改革利益得相对均衡,或者说不能在改革过程中又拉大了差距,否则阻力肯定会很大。现在试点,机关和事业单位应当同步改革,同步推进,否则的话改不动。”

  据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对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采用“向下并轨”的方式,拉大了事业单位人员和公务员之间的待遇差距,造成新的矛盾。“比如,一听说养老金改革,不少大学老师申请提前退休,制度倒逼人做出不合理的选择。”齐传钧说。

  对此,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苏云认为,我国目前实行的退休制度其实是“三轨制”: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其中,第一轨的机关退休人员的退休金高于第二轨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第三轨”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享受的待遇低于上述两轨。

  当初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主要方向是将第二轨向下和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并轨”,这样形成的新的第二轨和第一轨之间的距离反而变大,试点方案受到阻力较大也是必然的。

  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保研究中心副教授杨俊一直关注养老金待遇差距数据。他表示,有统计显示,2005年,企业、事业、机关的人均年离退休费分别是8803元、16425元和18410元,事业和机关的人均养老金分别是企业的1.8和2.1倍。

  虽然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曾表示,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大方向是明确的。但多位专家表示,对养老金双轨制并轨,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纹丝不动。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金制度,以削弱改革阻力。

  据京华时报[微博]报道,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为新入职的聘任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建立了职业年金。深圳市人社局工资福利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共5000多人被纳入职业年金范围。职业年金缴费由财政部门负责核拨经费,并按月划拨至参加人员职业年金账户,缴费比例为8%至9%。

  该负责人表示,职业年金的出现使得相关人员的职业选择得以多样化,单位和个人对此政策都比较认可。由于不参加社保,普通公务员如果辞职去企业,将遇到“净身出户”的尴尬。

  而加入职业年金后,公务员“下海”其职业年金积累的待遇就可以跟着转到企业,以后也可以领取养老金,利益不会受损。一方面方便单位对人员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也使得有关人员遇到合适机会能勇于辞职。

  值得玩味的是,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障制度。在我国,指的是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

  本质上,职业年金是职工工资的延期支付,目的是避免基本养老保险不足时生活水平下降。实质就是将职工现期部分工资转移到退休后。和基本养老保险一样,都需个人和单位按比例分摊缴纳费用,职工退休后按比例领取“补充退休金”。

  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适用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后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工作人员。职业年金所需费用由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比例最高不超过本单位上年度缴费工资基数的8%。个人缴费比例不超过上年度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

  目前,我国在实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部分企业还实行了企业年金制度,这和职业年金一样,也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并轨成为养老保险后,职业年金也相当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补充保险。

  必须直面的老年人口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13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昨日在京举行。在论坛上,针对如何应对老龄化、延迟退休的推行等热点问题,各部委相关负责人与专家进行了专题发言与讨论。

  据人民网报道,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介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34年则将突破4亿,这给我国应对老龄化提出了严峻挑战。

  与近2亿老龄化人口相比,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指出,中国更值得忧虑的是养老服务提供的不足,她说,“截至2012年底,中国4.4万个老年服务机构所拥有的床位仅有416.5万张,供需的矛盾可见一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提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将仅用25年左右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达到的老龄化的进程。未富先老,将是我们国家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此外,新进入的劳动力数量远小于退出的劳动力数量。

  李伟认为,“到2025年,我国15到59岁劳动力有一半在40岁以上。”有鉴于此,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杨燕绥建议,早起步、慢速跑。

  杨燕绥认为,除公务员外,以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例,他们学历高、就业晚,属于能跑的,要快跑。还有科教文人员、技术人员、身体好的工人也可以适当延迟退休。而残疾人、艰苦岗位的人员,他们属于不能跑的,就不跑,不延迟退休。至于两者之间的人群,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养老金多缴多得。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也表示,“不是说一下子延长,是每年增加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所以从现在开始很是时候,不是说一下子从60岁延长到65岁,那不行,这个社会就乱了。而是说从今年开始,退休的就是60岁加1个月,后年就是60岁加2个月,这样温和地延长。”

  但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底层老百姓并不买账。据人民网联合专业第三方调研机构—清研咨询、优数咨询所做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有68.6%的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其中,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士反对声最高,有78.8%的受访者认为延迟退休不符合中国国情。在党政机关中也有52.8%表示不赞同。

  “大部分人反对延迟退休,主要是因为中国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且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执行也有失位之处。”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指出,反观国外,虽然延退是趋势,但对于愿意退休后继续工作的劳动者有更多立法上的保护。

  有观点认为,倡议延迟退休与平衡养老金收支状况有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教授杨俊对此指出,是否应延迟退休受制因素很多,有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方面的考量,也有个人意愿的因素,因此不能简单把延退当做弥补养老金缺口的一种手段。

  调查还显示,大部分人员退休后主要依靠养老金生活,比例高达66.5%。党政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后主要依靠退休金生活的比例最高,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比例最低。而多年储蓄所得、商业保险在退休后生活保障来源排名中列在后位。

  另据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保障绿皮书》披露,近四成被调查者认为养老金过少,甚至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其中新农保参保者认为不能满足生活需要的态度最强烈,占到78.9%;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者中有56%认为不能满足生活需要;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中则有53.8%认为完全能够满足需要。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参加者自己对养老金的感受,可以明显地看出养老金待遇的差异。

  面对老龄化资金需求,应该继续加大政府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认为,现在我们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亿人,再加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应该说我们这个体系建设本身是完备的。

  但是由于城乡体制分割等原因,实际上还有几千万人游离在保障制度之外或者是重复参保。同时,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胡晓义说,“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是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的方针,建立健全统筹兼顾各类群体社保待遇的政策调整,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当然我们要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尽力而为。”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西警察枪杀孕妇案:家属拒绝赔偿方案
  • 体育国锦赛-丁俊晖10-9绝杀 夺三连冠 视频
  • 娱乐张艺谋小女儿首曝光 再婚超生成悬念
  • 财经人民日报谈地方债风险:政府“家底”较厚
  • 科技即刻搜索消失中:产品跳转关停
  • 博客翟华:看《纽约时报》解读“喜大普奔”
  • 读书风流乾隆为何对那拉氏皇后恨之入骨
  • 教育"武大版"世界一流大学排行 新浪教育盛典
  • 连平:10月份宏观数据预测
  • 姚树洁:长安汽车挺进欧美10年太久
  • 于晓华:转基因农产品能够增产吗
  • 张庭宾:土地流转信托会是财富陷阱吗
  • 何志成:美国医保改革与啥叫社会公平
  • 李罗力:中国经济有多少个世界第一
  • 徐斌:官员下海潮是经改成功风向标
  • 龚伟力:在美国买车有多方便?
  • 郭世邦:金融改革开启战国时代
  • 肖磊:中国黄金市场为何没有定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