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基因的争议越来越大。原国防大学教授朱国林近日透露,某位大力推广转基因食品的副部长,曾受聘于美国从事转基因研究的杜邦公司。这位副部长曾声称,“3~5年保证转基因大米占领13亿人的餐桌。”(《北京青年报》10月31日)
有报道显示,这位副部长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期间,曾任杜邦公司顾问。杜邦公司直到2012年1月31日才补发其停职通知,称其顾问身份从2011年11月起结束。因为这种特殊身份,其力挺转基因的言论,难免会给人带来丰富的联想。
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湘穗也称,“少数政府部门人员、转基因科研人员与外国转基因企业存在利益关联”。这一论断是否属实,尚未可知。但这两件事带来的一个思考是,揆诸一个更大的视野,种种对转基因的讨论,是否完全基于学术,能否做到独立、公允?
前几天有消息透露,今年7月,我国61名两院院士联名上书国家领导人,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并且上升到了“再迟缓就是误国”的高度。联名上书是一种很严肃的行为,既然签了名,那就应该对转基因的风险性有客观、科学的认识。可这61名院士到底是谁,为什么至今仍不公布?难不成61名联合上书的院士中,有些人只是出于面子,并不是真的出于科学精神?
不仅正方如此,反方的辩驳也未必都经得起推敲。在对转基因的质疑乃至批判中,有人是真正从科学出发,真正出于对公众健康的担当,但也有不少观点的科学含量不足,甚至有些声音只是为了反驳而反驳——表现在对什么是转基因、转基因现状如何、国外状况怎样、风险到底多大,根本不了解或者了解不深。由此主导下的讨论,看起来很精彩,其实只是“外行看热闹”。
转基因是一个很严肃的科学话题,对转基因的讨论,必须基于科学、摆脱利益、独立公允。近日,崔永元飞赴美国,对转基因进行“田野调查”的消息,引起许多人关注。崔永元在沃尔玛、有机食品连锁超市,对美国人和当地华人进行了调查,并且在微博上实时发布了在美国超市调查的结果和图片。崔永元是反对转基因的代表性人物,他并非业内人士,其调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有待观察,但这种重调查、摆事实、讲道理的作风,却十分值得肯定和借鉴。
针对转基因的讨论,只有回到科学的轨道上来,才会有实质性意义。否则,即使讨论得再热闹,也没有太多的正面价值。基于利益作出的判断,可谓其心可诛;基于热闹作出的判断,显然不能当真;只有基于科学作出的判断,才是值得肯定和有利于决策的。无论是转基因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应该进行深入调查,站在科学的角度上,抛出让人信服的观点。
在这点上,转基因需要“崔永元式调查”。科学是极其神圣和严肃的,相关讨论应该非常认真和严谨。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独立更没有发言权。如果对此研究不深,存在利益关联,那还是闭上嘴为好。
(原标题:评判转基因不妨先进行“崔永元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