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金“家底”还是有点薄 国有股划拨应有三条路
做大国民养老金储备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企业年金
■本报记者 刘丽靓
我国养老金“家底”到底如何?是否存在不可弥补的严重漏洞?对这个问题,可谓众说纷纭,但近期忧虑的声音明显增多。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曾指出,2011年虽然当期结余规模很大,但剔除财政补贴和非正常缴费之后几乎为零,剔除财政补贴之后,当年有14个省份当期“收不抵支”,收支缺口达767亿元。而另一个数据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空账规模继2007年突破亿万元大关后,再次突破2万亿元,达2.2万亿元,而且空账规模从有权威记载的2006年以来一直在快速增加。
另据审计署2012年8月2日公布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有12个省本级、67个市本级和328个县欠缴保费270.97亿元。照此测算,全国范围内欠缴的保费恐怕不下千亿元。
但人社部对此说法持否定态度,认为总体上并不存在缺口。从全国看,养老金结余稳步增加是客观事实,且经过了严格审计。分地区看,目前基本养老保险没有全国统筹,13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存在700多亿元缺口,乍看确实惊人。其实,这只是统计口径问题。还有18个省份有盈余,仅广东省累计结余就超过3000亿元。可见,“缺口说”是基于地方的、局部的,而且盈余省份足以覆盖缺口省份。
人社部称,到2012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2.3万亿元。今年上半年养老金收大于支,预计下半年将延续这一走势,结余会继续增加。
不过,针对养老金的忧虑并未化解,业界专家提出五花八门的解决方案,“延迟退休”、“以房养老”、“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国有股划拨”等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
实际上,较早提出改革建议的便是时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的戴相龙。他在去年就开出了三个药方:延迟退休、加大国有资产划拨社保的力度、加大商业型养老基金规模,从而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人账户共同组成的养老金制度。
戴相龙甚至给出了划拨国有资产可采取的三种方式:一是完善现有国有企业上市将其股份或募集资金10%划拨给全国社保基金的制度,并把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这项管理办法,上升为国务院的专项条例;二是将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按不低于20%的比例划拨全国社保基金;三是如有需要,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的中央企业(包括金融企业)部分股份划拨全国社保基金。
“除了国有股的划拨,做大国民养老金储备总规模,就必须大力发展我国的企业年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微博]表示,目前我国补充养老金尤其是企业年金少得可怜,截至2012年底,全国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4821亿元,不到50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公民制度化的养老金储备规模超过20万亿美元,其中,公共养老金储备只有2万多亿美元,而补充养老金储备却高达18万亿美元。因此,应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如此才能有效降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给付的替代率,减轻单一支柱养老保障的财政支付压力。
武汉大学[微博]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邓大松建议,应征收高档商品消费税,按照商品价格的1%-3%的比例征收消费税来充实社保基金,一方面可以限制一些高档商品的消费,同时也补充了社保基金;此外,应专门发行社会保障基金债券,债券利率应略高于国债回报率,这样可以把整个社保基金的风险社会化,基金规模也可以得到扩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