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国企改革新方案被指缺少“干货”
本报记者 陈小瑛 深圳报道
新一轮国企改革如箭在弦。继上海、广东后,珠海市已开始启动第三轮国资创新改革。而与前两轮关停并转、抓大放小的主题不同,此轮改革重点是进行分类改革、做优做强国企。
珠海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第三轮改革将打破国企管理的僵化模式,按竞争与非竞争性领域分类改革。“初稿对目标和数字提的过多,而具体的改革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太少,因此改革的征求意见稿目前仍在修改中,预计两个月后可对外公布。”上述负责人称。
但从各地已公开的国资改革信息来看,广东省社科院专家丁力认为,并未触及根本利益。他表示,国企仅靠自身约束难以根除管理者免费利用全民资产进行个人利益输送的弊端,因此这一次仅是改良,而非改革。
国企3.0版改革启动
继上海之后,日前,珠海市政府已向13家市属国企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提出通过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升综合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资本运作能力,提高企业规范运作水平等六方面来提升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即便如此,但目前提出的草案仍不尽如人意。珠海市副市长王庆利直言,“除了主要目标和一些数字外,几乎没什么‘干货’,改革创新的举措和思路很少,需要大量修改。”
珠海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国资委在做顶层设计,而珠海是根据地方实际起草意见,目前仍在征求企业意见,需要修改的内容有很多,但第三轮改革的总体目标是进行分类改革,做优做强企业。
“我们去北京、上海、天津等沿海城市考察学习过,交通、水务等涉及到民生的非竞争性特殊行业都差不多,但其它竞争性行业差别就很大。”上述珠海市国资委负责人说,按分类进行改革,竞争性行业会继续放开,适当多元化。
据悉,上海提出的国企改革标兵是,国外向新加坡淡马锡私人管理模式学习,国内以万科、联想为榜样。珠海也将参照此类治理结构,采用党管干部和竞争择优选拔人才相结合,引入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试点新选任的国企副总经理由具备条件的董事会选聘、考核,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事实上,从1999年至今,国有企业发展已经历两轮改革创新。第一轮通过关停并转,使大多数的亏损国企摆脱困境,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第二轮抓大放小,以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企业战略重组为代表。这一次可视为第三轮改革。
而广东省早已开始酝酿第三轮改革。去年,广东省国资委再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国企改革的新一轮路线图和时间表。
被指未触及根本利益
目前,外界普遍关心的是,第三轮国企改革能否有效地避免将全民财富导入个人腰包的问题。
“这个还不好说。”上述珠海市国资委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第三轮改革是从提高企业效益着手,公益性行业不是为了赚钱,对企业要求也不同。而竞争性领域也不一定全部放开,因此一改革政府就全部退出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国资行业结构分布僵化,导致国资不能在最有效的领域发挥其该发挥的作用,同时,国企整体经营效率偏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国企激励机制仍然不完善,也使企业追求业绩的动力不足。
不过,在丁力看来,第三轮改革可能并未触及根本,只有改变生产资料有偿使用,才能避免绑架全民利益,但目前仍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错位,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被少部分人霸占使用。“如果按照现在这样,不管找谁来做国企的老板,企业占有的生产资料仍然是全民所有,而管理者是无偿使用这些生产资料,赚了钱先往自己腰包里塞,亏了由全民买单。”
不过珠海市国资委有关人士坦言,因为各地资产不同,目前并没有完全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地方只能在现有的公有制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
据悉,广东此轮改革的重头戏是重组、上市,计划用三年时间,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从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60%。但从早已上市的诸多国企来看,资产总额上升,并不一定能带来相应的盈利额。深圳以深国商、深长城为代表的“深”字头国有上市企业,就因经营不善,最终只能以深圳国资委退出收场。
深圳某通信行业国企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深圳通信企业已有鲜明例子对比,一个未上市的企业利润近几年连续上百亿,一个已经上市的企业却在连年亏损,根本问题就在于一个是民营企业,一个是国有企业。前者的根本利益一致,而后者,管理层通过上市公司,向各自控制的子公司输血,掏空上市公司利润。
对此,丁力认为,过去股份制改革政府搭便车的做法行不通,只有政府退出经营层面才能改变根本利益。“按照目前的改革方式依旧是换汤不换药,难以根除少数人利益输送的弊端。”丁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