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标明“有实力”的机构说明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鼓励任意机构进入金融业进行无序、混乱的疯狂生长
更要明确的是,这些机构主要是为“小微”金融服务的,而非完全与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竞争
法治周末记者 李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
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在内的新一轮改革基本思路和行动方案——“383方案”,成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备受瞩目的一份改革“风向标”。
这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改革方案,不仅囊括了行政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思路,更为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多项重要建议。
记者在完整阅读该方案后发现,重点改革领域——“以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为重点,推动金融体系改革”中的改革建议颇具亮点,并就其中相关建议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
为互联网金融打开空间
法治周末:在“383方案”对于金融领域的改革建议中,“降低金融行业的准入门槛”被排在了首要位置,这是否表明未来金融行业的门槛改革将成为金融领域发展的方向之一?
连平:的确如此。事实上,方案之所以首先提出要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是为了要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金融行业准入门槛的放宽,不但能有利于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更能鼓励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兴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
法治周末:如今最能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的新兴民营金融机构有哪些?发展现状如何?
连平: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满足金融服务需求最主要的方式还是小型商业银行。而国内目前对于小型商业银行的需求还未完全开发,存在相当的发展空间。金融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正是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为小微金融服务。而相比之下,曾经被金融业寄予厚望的小贷公司模式发展状况却并不理想。目前全国有大概6000家至7000家小额贷款公司,市场竞争激烈,却难以形成存款。因此,很难对包括银行业在内的传统金融行业形成竞争,从而无法达到形成多元化竞争性金融体系的目标。
法治周末:相比其他金融机构,互联网机构在方案中被“特别鼓励”,这是否预示着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会成为金融领域改革的重点?
连平: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正在成为金融领域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方案中对于鼓励互联网机构的描述,“特别是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机构发挥自身独特优势进入小微金融领域”。其中“有实力”和“小微”两个关键词应该引起注意。
首先,标明“有实力”的机构说明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并非鼓励任意机构进入金融业进行无序、混乱的疯狂生长。更要明确的是,这些机构主要是为“小微”金融所服务的,而非完全与传统大型商业银行竞争。
法治周末:这种改革建议是否意味着避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的正面冲突?面对新兴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传统银行业该如何改革?
连平:不可否认,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确会对传统的银行业形成一定的竞争,但不能简单地认为,互联网金融生长良好,就会抑制传统银行业的发展。应该注意的是,在金融门槛降低的时候,大型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并不见得会降低,改革更多的还是针对小微金融需求。而对银行业来说,改革力度越大,银行业越要求稳。全面推进金融改革的同时,如果银行业不能稳定,则金融业的根基也会随之动摇。因此,在屡次金融改革中,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审慎而渐进的。
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
迈向人民币国际化“10年设想”
法治周末:除了准入门槛的降低,在此次金融改革建议中,“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再次被提为金融体系改革的重点,为何利率汇率市场化在金融领域显得如此重要?
连平: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可以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奠定基础。而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则可以倒逼外汇市场、债券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综合经营等领域的改革,可谓意义深远。
法治周末:我们注意到,方案中明确提出“10年内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货币,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设想。要达成这一设想需要进行哪些努力?
连平:其实人民币目前在国际结算中的地位已经在日趋升高,但由于始终紧盯美元,才使得人民币短期内无法实现上述目标。想要让人民币能够实现盯住一揽子货币,而非处于仅盯住美元的尴尬境地,就需要从根本上入手。
人民币之所以与美元挂钩紧密,是因为人民币对日本、欧盟、东南亚等地货币都是逆差,但对美元始终存在巨大顺差。因此,人民币想要对美元贬值难上加难,只能被动盯住美元,目前能维持在小幅升值的程度已属不易。但当美元对其他货币进行升值时,人民币也只能被动升值。因此暂时无法成为主要国际结算货币。
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无疑需要逐步降低顺差,直至贸易相对平衡之后,才能使人民币从“美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而能否逐步达到贸易平衡,则取决于国内基础经济方面的改善。
法治周末:那么,有哪些新的手段能够帮助人民币逐步实现国际化,达成“10年设想”?
连平:在过去的几年中,人民币始终没有放慢过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脚步。而近期,越来越多行之有效的战略措施更是加快了这一步伐。如今年10月9日,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签署的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就旨在为双边经贸往来提供支持,鼓励对方必要时可以使用人民币。此外,近期自贸区的成立也是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深远的有力措施。
法治周末:自贸区改革是如何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迈向“10年设想”的?
连平:由于在自贸区内经营的人民币实际就是离岸货币,而人民币在香港和伦敦都是离岸货币,如果上海自贸区发展顺利的话,人民币在国际上发挥它的功能就会有进一步的基础。
如在自贸区里面会有很多中资企业,为了规避汇率风险,更多的人愿意用人民币。而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也会发展,我们国家现在鼓励用人民币对外投资,那么将来自贸区设立的企业,只要备案,就可以进行对外投资,那么大量的中资企业,将有很大的动力用人民币进行境外投资。同时,因为在自贸区中金融是自由化的,会有很多衍生产品出现,人民币作为一种交易货币其业务机会也会得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