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中国改革总体方案正在制定

2013年10月15日 14:37  财经国家周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7日在印尼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表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同时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改革是为了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对此,习近平具体阐述说:

  ——将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宏观调控,财税、金融、投资领域体制改革,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减政放权,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更广泛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将健全科技体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资源节约,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

  ——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

  ——将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的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

  习近平在提到上述改革规划时说,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会议上的公开表态,一方面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原则给出基本轮廓,另一方面表达出强烈的改革决心,令人期待。

  制度

  监管:保民生资金将加强管理

  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财政扶贫等保民生资金管理和公共资金审计监督。李克强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

  减贫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多年来,扶贫资金对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近期审计发现,一些地方的扶贫等保民生资金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和监管弱化等问题。对此,李克强认为,一是要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职责,做到权责一致。二是增强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三是创新资金管理使用方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金融机构等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做法。

  数据显示,1980年,由国家设立的“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扶贫基金的前身)为5亿元;而到了2013年,我国的扶贫资金总量已达394亿元。当前扶贫资金监管难度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相关制度的完善迫在眉睫。

  新策: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

  鼓励在七个领域加大力度

  9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制度,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体系和供给体系,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意见指出,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卫生、住房保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力度。虽然指导意见没有列举购买服务的具体范围,只是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但是国务院推动扩大公共服务采购的社会化释放了一个强烈信号,即政府今后很可能会放权、减人、减事。

  对外采购公共服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不短,从1996年政府采购试点算起已有17年时间,但目前采购发展仍比较落后。究其原因是缺乏透明的购买流程和完善的监管机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为政府提供了包括特许经营权在内的审批、服务价格和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权力,容易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滋生腐败。

  部委

  深化: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

  明年上半年完成省级支付电子化实施

  9月27日上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召开了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全国推广电视电话会议。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刘昆表示,我国将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工作,力争到明年上半年以前,在全国完成省级支付电子化实施,具备条件的地区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省本级实施。

  推广支付电子化管理是中国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财政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中国2007年开始在中央本级试点支付电子化,目前试点已推广至12个省份。刘昆表示,下一步要继续创新管理模式,重点完善支付电子化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研究优化工资统发、公务卡等批量支付业务的效率问题。要尽快向纵深推进,将电子化管理覆盖范围扩展到所有集中支付业务和预算单位。

  支付电子化管理是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为基础的一种新型资金管理方式,可以简化纳税缴库程序,实现资金信息共享。也是当前的核算型国库向管理型国库转变的必由之路。

  产业:发改委勾画4G发展路线

  重点扶持八大领域

  10月8日,发改委下发《关于组织实施2013年移动互联网及第四代移动通信(TD-LTE)产业化专项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将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八大领域作为下一阶段产业发展重点,对申请相关产业专项的企业予以资金支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闻库表示,目前由于移动通信设施存在瓶颈,使得很多移动流量还被压抑着。当LTE到来时,移动数据的流量将成倍增长。为此《通知》强调,要加快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培育能够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移动互联网骨干企业。 4G网络是信息消费时代的“高速公路”,同国家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经济转型的战略方针相吻合。作为向4G演进的重要技术,当今世界LTE技术大约比3G快10倍左右,其显著特点一是高速上网,二是大容量、随时随地在线。

  货币

  利好:央行逆回购维持高位

  季度资金面平稳开局

  央行逆回购也被业界列为股市“四大利好”事件之一。在外汇占款继续改善和财政存款投放的背景下,10月8日,央行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了6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规模仍维持在相对高位,利率则连续第九周持平于3.9%。相应A股也迎来节后首个开门红,上证指数收涨1.08%,深证成指上涨达1.96%。

  带着各方传递出的“信心”,中国资本市场迎来国庆长假后首个交易日。节日期间高层传递出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及对经济改革的决心,央行货币政策明确表示出应体现“协调性”的配合态度,四季度市场顺应“稳增长、调结构”的清晰思路平稳开局。业界认为,央行在四季度继续采取“放短锁长”的流动性调控手法,维持资金面的紧平衡状态,为经济转型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8日是10月首个例行缴准日,同时10月是财政存款上缴月,故央行需适度维持逆回购滚动规模以维护短期资金面平稳。而美国政府部分非核心部门关门及美政府减少财政支出恐增加其经济下行的风险,QE退出节奏或再度延迟,亦为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维持现状增添支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首都机场爆炸案案犯冀中星一审获刑6年
  • 体育东亚运-男足垫底 视频 男篮负台北获亚军
  • 娱乐冯小刚录《我要上春晚》不谈春晚赞董卿
  • 财经诺奖得主席勒: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
  • 科技传iPad mini二代屏幕升级 机身稍厚(图)
  • 博客蒋方舟:表演写作是非常搞笑的工作
  • 读书扶不起的蒋三世:蒋家王朝为何后继无人
  • 教育衡水中学:吃饭4分钟系误传 国考报名
  • 徐斌:新科诺奖得主是穿上马甲的散户
  • 叶檀:房地产泡沫可能被夸大
  • 孙立坚:今年经济学诺奖金融独占鳌头
  • 姜国华:新科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差异
  • 友文:“我们都是罪犯”道出多少心酸
  • 新育:科技部长与新华社联手扼杀科研
  • 水皮:国际板为何成魔咒
  • 赵伟:后跑路时段民企和地方政府选择
  • 郎咸平:中国改革如何跨过深水区
  • 丁志杰:上半年经济形势与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