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摄(人民视觉)
贸易便利化成最大吸引力
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且有法律法规保障
10月8日,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9月29日挂牌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当天,前来咨询办理业务的人“爆棚”。事实上,自贸区没有挂牌前,已有一大批企业迫不及待地申请在上海自贸区辖区内注册。
记者随机致电一家专业注册公司,询问是否可以在自贸区内注册公司,得到的答复是:当然可以,每天都有申请者,最多时有五六家。
不仅是新注册的公司,上市公司也在快速进入自贸区。资料显示,中储股份、上海百联集团、阳光城、新宁物流、上海绿新、时代出版等上市公司都已宣布将在自贸区内注册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能享受如香港、新加坡那样的贸易便利,这意味着成本降低,竞争力提升,我们当然要提前抢滩!”一家上市公司高管感慨。
根据上海自贸区方案,贸易便利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上海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分析,对照国际成熟贸易区,具有国际水准的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制度可概括为:“三自由、一保障”,即货物进出自由、投资自由、金融自由,且有法律法规保障。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货物进出自由,不存在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免于海关惯常监管。同时,投资自由、雇工自由、经营自由、经营人员出入境自由。而在资金方面,企业所需外汇可自由兑换,资金出入和转移自由。“这些制度,可以让企业享受到非自贸区所没有的种种便利,这是企业向往自贸区的原因之一。”
根据上海的安排,9月底自贸区已率先启动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试点,10月9日,先入关再报关已实施,货物能够直接进入自贸区、进出区货物无纸放行、区内货物便捷流转。海关总署和质检总局已分别起草针对自贸区的指导意见和部市合作备忘录,建立统一监管机构的工作也在积极推进。
上海自贸区不仅可以使贸易便利化,而且可以使贸易转型升级进程加快。对照国际标杆,上海自贸区有望实现贸易业态模式创新和离岸型功能创新,并联动推进国际航运服务功能创新升级。
国际贸易近年来呈现出一个重要特征:服务贸易和离岸贸易加快发展,并且出现总部高度集聚的特征。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全球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只有6.5%,而2005年至2011年上升为8.8%,而自由贸易园区正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载体。
以香港为例,依托高度发达的专业服务以及外包市场,香港不断拓展贸易信息资讯、展示、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研发设计和打样、代理、融资、结算和保险服务,以及国际物流、采购、电子商务等服务。近年来,其服务贸易平均增速超过10%,远超货物贸易的增速;而服务贸易的进出口额达到1850亿美元,占其GDP比重高达70.3%。
离岸贸易发达,也是国际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实行“境内关外”的监管方式,以及高度便利化,自贸区具备开展离岸贸易等离岸业务的先天优势。以新加坡为例,自1989年和1990年起,新加坡开始实施“特许石油贸易商(AOT)”和“特许国际贸易商(AIT)”计划,鼓励各家公司将新加坡作为开展离岸贸易的活动基地。在过去20年间,新加坡离岸贸易以15%的年均增速快速发展。
服务贸易和离岸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跨国公司的集聚和航运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6月,跨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的地区总部达2412家,而新加坡有超过4000家的跨国公司设立了地区总部。新加坡、香港因此集聚了航运交易、船舶经纪、航运咨询、海事培训与研发等航运服务产业链,为成为亚洲物流枢纽和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基础。“国际自贸区的今天,正是上海追求的明天。”肖林说。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告诉投资人哪些不能做,清单以外没有规定的都能做
不只是中资企业积极进入上海自贸区,外资企业进入的意愿也很强烈。据悉,目前新加坡世天威、泰国正大、飞利浦医疗等20多家企业已有入驻自贸区的计划。
对照国际标杆,上海自贸区将在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外资国民待遇、业务经营、投资服务等方面营造高度开放宽松的投资商务环境。
上海自贸区实行的投资管理制度改革主要体现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境外投资管理改革以及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四方面。其中,负面清单管理是一项重大突破。
“传统的投资管理,是告诉投资人哪些能做,列出清单给你投资指引。而负面清单管理是告诉投资人哪些不能做,把不能做的列出清单,清单以外没有规定的都能做。”肖林说。
专家介绍,国际上负面清单管理有多种设立方式。第一类是直接在条款中列出不被列入开放领域的负面清单,这一类目前较少。第二类是除在条款中列出之外,还专门规定不符措施条款,并采用附件/附录形式列出负面清单,保留相关行业和事项,这是目前负面清单管理比较常用的方式。第三类是不同产业领域采用不同的清单承诺方式。比如韩国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大部分产业部门采用负面清单,而金融服务的相关内容则采用了正面清单。第四类是以正面清单规定准入领域,其中再以负面清单的方式保留相关项目,这一类主要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所应用。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不会在短时间彻底放开,可能还将采用负面与正面清单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负面清单管理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如何实施仍需摸索。10月1日,首份负面清单已出炉,此次负面清单中项目的选择,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编制方法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来梳理。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常务副主任戴海波介绍,目前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一共是20类,除了社会组织和国际组织,其余是18个门类,89个大类,419个中类,1069个小类。而此次负面清单的制定,特别管理措施具体到小类,一共190条。负面清单将实施动态管理。
对于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的原则,也将作出调整,将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对政府管理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过去,按要求管理,告诉投资人只能做什么,现在,只提不能做什么,其它都可以做,政府的事前事后管理就要改变思路。这个思路的转变效果,将决定负面清单管理的成效。”专家坦言。
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有重大突破
在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及金融市场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上海自贸区还没有挂牌前,金融机构的动向就已非常活跃。
浦发银行率先成立由行长朱玉辰领衔的课题组,首个提出在自贸区设立分行。此外,工行、中行、农行、建行、交行、招行、上海银行也提出了在自贸区设立分行的申请。而华侨银行等众多外资银行则积极备战,正等待切入自贸区的时机。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亚银行、渣打银行[微博]等外资银行也拟进入自贸区设网点。
保险机构也争先恐后。据介绍,上海保监局已正式向太平洋保险[微博]、大众保险两家公司发出批文,允许其作为首批保险机构入驻自贸区,主要经营财产险业务。
据了解,上海自贸区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有重大突破,对照国际标杆,将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项下自由兑换及金融市场开放等金融国际化方面先行先试。
一般来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金融自由化主要体现在宽松的外汇管制,奉行资金自由进出、外汇自由兑换、外汇结算便利的外汇管理方式,在资本项目开放、外汇账户设立、收付汇便利、跨国公司资金管理、离岸支付结算、跨境投融资等提供外汇便利。而这些服务在现有的体制中是难以做到的。“进入自贸区,可以率先尝试开展这些服务,从而总结经验,提升能力。”朱玉辰说。
自贸区的金融改革,可能带来的另一效应是离岸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也是众多金融机构向往的。因为宽松的外汇管制,国际自由贸易园区和自由港离岸业务快速发展,因而催生了一批离岸金融中心。同时,因为离岸金融服务功能不断创新,离岸金融与贸易服务、航运服务的有机融合,又带动了离岸出口押汇、离岸账户资金托管、离岸杠杆融资、离岸担保、离岸再保险等离岸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对于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上海而言,这些业务正是国内金融机构十分羡慕的。
上海自贸区的金融创新正在逐步推进。人民银行上海总部重点围绕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等四方面制定细则,并上报人行总部。同时,上海总部还在积极开展统计监测系统的建设准备工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分账核算的方式,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资本项目可兑换。
目前,上海银监局也正配合银监会出台相关支持意见,允许中资银行在试验区设立分行、允许区内设立民营银行、放宽区内设立的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年限要求等。上海证监局和上海保监局也正在积极推进金融市场业务创新和开放相关工作。
延伸阅读
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有望推动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的发展。
离岸贸易是一种通过离岸公司操作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进出口运营成本的国际贸易操作方式。离岸公司泛指在离岸法区(如自由贸易园区)内成立的公司。离岸法区政府一般只向离岸公司征收年度管理费,不再征收其他任何税款。
比如,一家美国公司把价值100万美元的货物出口到英国,就要缴纳较多的税费。如果这家美国公司在香港设立离岸公司,然后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将这批货物卖给英国客户,由于在香港的离岸公司税费成本较低,这样操作可以规避一部分税费。
离岸金融是指设在某国境内离岸金融中心(如自由贸易园区)但与该国金融制度没有太大联系,且不受该国金融法规管制的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资金融通活动。
设在该国的离岸金融机构一般可以享受较低的税率、较为宽松的监管等优惠,世界比较出名的离岸中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香港、开曼群岛、关岛、马恩岛等。
例如,一家美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将总部设在巴哈马群岛,其业务活动却是从欧洲居民那里吸收美元资金,再将这些资金投放于欧洲居民,该公司便在从事离岸金融活动。
(本报记者 王 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