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阐释李克强经济学:不扩张调结构抓改革

2013年10月09日 10:10  东方早报 

  赵晓

  当前中国正在面临选择:要么饮鸩止渴,以政府为主体,加大投资,迅速拉动经济增长;要么壮士断臂,以大无畏的精神推动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桎梏,释放改革红利,推动经济转型。西方投资银行将李克强总理的施政方针总结归纳为“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但笔者认为也许另外一个概念更准确,叫“不扩张、调结构、抓改革”。

  “不扩张”是最好理解的一个政策。李克强总理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到,“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是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因而选择了既利当前、更惠长远的策略,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总理的表态不仅是说给外界听,也是说给各级地方政府听,必须下决心转变发展思路,要从过去的“要政策”统一到中央主导的“调结构、促改革”上来。

  “调结构”是一直在强调的政策。调整的前提是有一批人要付出代价,这也可以称之为“创造性的毁灭”, 而这个调整谁都会觉得不舒服,不论是政府、企业、银行,没有人愿意真正遭受经济调整的痛苦,这是调结构将面临的最大阻力。

  最后,我们来谈“抓改革”。笔者认为这是其中最困难的内容。为什么要改革?因为企业是一个国家生命力的根本,而现在我们的企业面临着三个非常巨大的成本,一是政务成本或者叫政府成本,二是金融成本,三是物流成本。所有改革归根结底是要降低企业的成本,而金融改革是其中的精髓所在,利率改革、汇率改革、人民币自由兑换,对金融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阻力很大。另一方面,在中国谈到改革,就不得不谈到其中的一个重头戏——国企改革。在庞大利益压力下,国企改革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在改革的阻力中,既有因绩效考核形成的投资性冲动,又有权力被限制后的不甘心退出,更有巨额经济利益的实际诱惑。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摘编自《人民论坛》杂志10月上,标题为编者所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重庆猥亵女童案被传成拐卖案引发围观
  • 体育赵旭日孙可因伤退出国足 郎征曲波入替
  • 娱乐李案主辩律师请辞上诉:履约四月心里痛
  • 财经落马贪官“房”事:高官买房压力也较大
  • 科技苹果公司或10月22日发新款iPad:似mini
  • 博客蒋方舟:写给宫崎骏的一封信
  • 读书慈禧死后传奇:三次入殓遗体仍完整
  • 教育高三另类冲刺标语:不是高富帅滚去学习
  • 罗毅:为什么中国绝不会有金融危机
  • 金岩石:伪大师与商道复兴
  • 赵伟:中国中小企业的两个关键词
  • 叶檀:大收权下的大改革
  • 陈虎:银行停房贷透出的巨大信号
  • 花木兰:以房养老是个重大忽悠
  • 王东京:警惕地方债闯祸
  • 谢作诗:中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
  • 苏鑫:好声音李琦夺冠是内定吗
  • 龚伟力:美国人为啥不在乎政府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