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9月27日讯,万众期待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终于在自贸区挂牌前两天公布,方案明确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加快金融制度创新步伐,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建设,为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专家指出,自贸区总体方案谨慎而务实。
金融以及服务行业的开放,是上海自贸区的主旨思想,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政府也会更多地放权给市场,并允许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但金融缺乏明确的物理边界,金融创新以及配套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
此前有消息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于9月29日正式挂牌。在挂牌当日,将有首批约32项细则出炉,另外,在2013年年底之前,还将有20多项细则陆续出台。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表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摸着石头过河。政府职能转变被突出强调,大服务业的开放皆有所突破。
他指出,市场之前预期的资本流动、本币自由兑换等方面,稳妥推进,不可能一下子放开。方案可视为中国深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的重要举措,历史意义重大,但落实到企业盈利尚需时日。
中国政府网周五刊登总体方案指出,上海自贸区可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先行先试,并将积极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和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选择金融服务、航运服务、商贸服务、专业服务、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开放。
在金融领域的试验政策涉及到中国众多金融体系的制度变革,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三个领域改革涉及面较广。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我们需要看到,这些金融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其实还是有个大的前提,就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才会稳步推进。
金融缺乏明确的物理边界,因此金融创新更需要观察主体控制风险的能力,作为新生事物,在初期的开放程度可能会比较有限。
白明指出,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视条件的成熟程度,然后才会有“先行先试”。另外,从总体方案看,金融开放的具体措施上仍不甚明确,在配套改革上还需更多细化的细则。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27日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举办的2013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就明确表示,“外界不应对自贸区的金融领域寄予过多期待。”
吴晓灵认为,上海自贸区对于中国的意义而言关键是两点:第一,是中国寻求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道路,特别是在服务贸易领域和投资领域中要进一步地对外开放。第二,中国未来的改革不是寻求地方的政策突破,而是应该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
澳新银行最新研报也指出,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挑战仍然来自于对资本的管控,如何在开放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仍然是上海自贸区未来面临的最大问题。
因为从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跨境套利将导致资本管制失效。香港的CNH市场可以被作为一个典型案例。贸易渠道也经常被用作在岸和离岸市场的套利活动。除非上海自贸区能够“辨别”这些的套利资金,否则这样的套利活动将无助于实体经济。事实上,这样的套利活动可能对整体金融系统的稳定产生威胁。
对于市场来说,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落地,意味着中国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上海地方政府也会公布分批更多的政策细节,这也有利于推进上海自贸区的起步和发展。
国务院今日公布的自贸区总体方案还指出,上海自贸区将允许金融市场建立面向国际的交易平台,逐步允许境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交易,将允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开办离岸业务。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发稿:张金栋/何巨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