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上海自贸区:不同地方应建不同试验园区

2013年09月17日 01:17  中国经济周刊 微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隆国强谈上海自贸区:

  全国的各类园区不能一刀切,不同地方应建不同试验园区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郭芳| 北京报道

  8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研究员隆国强参加了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海)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是“上海加快开放促改革的重点任务与路径”。与会者谈的最多的,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上海自贸区”)的建设。

  十几天后,商务部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已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贸区。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对外经济政策研究的经济学家,隆国强在对外贸易、跨国投资、经济合作、特殊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政策研究课题。9月3日,就上海自贸区的相关问题,隆国强接受了《中国经济周刊》专访。

  设立自贸区是对外开放和

  改革的双重要求

  《中国经济周刊》:此次力推上海自贸区的背景是什么?

  隆国强:宏观的背景主要有两个:一是对外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首先,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改变。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外部市场没有那么繁荣,制造业跨界转移的高潮也成为过去,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高潮也过去了。这就要求我们的总体布局进行调整。其次,我们自身的比较优势有了改变。以前我们参与全球竞争靠的是劳动力的低成本,现在这个优势受到了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第三,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变化。原来的战略目标是快速推进工业化,现在讲转变发展方式。在上述三个变化之下,我们需要探索怎么能够在对外开放方面开创一个新的局面,争创在全球竞争中新的优势。

  第二个背景就是改革。上海自贸区兼具双重任务:一个是在开放领域,怎么进一步扩大开放,特别是服务贸易的开放要做一些探索;再一个是怎么通过进一步地扩大开放,对涉外经济体制进行调整,包括对外资管理的方式、外资准入的管理、法律法规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进而延伸到我们国内的经济体制。比如,我国开放服务业以后,服务业的法律法规要进行调整;再比如,今年以来,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的改革,在市场环境下,怎么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把政府管理的重点从准入的事前审批怎么转到市场的监管,怎么把重点从审批转到提供更加高效的低成本的公共服务。上海自贸区兼具这双重任务,为改革先行先试,为开放先行先试。

  税收优惠不是重点,

  主要是给先行先试的授权

  《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在设立问题上一直有不同的声音,在你看来,这些不同的声音有没有道理?

  隆国强:分歧主要在于这个区的定位是什么,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政策?最大的分歧就是在这个区里是不是应该有税收优惠的政策。反对者认为,上海已经很发达了,再给优惠政策就会变成吸纳投资的洼地,会加大地区之间的差距。这也是有道理的。

  我个人认为,不是要在这里普遍地设立优惠政策,而是对一些特定的业务,尤其是面临全球参与竞争的业务,比如国际结算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有助于其打造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中国是世界贸易的第一出口大国,但是跨国公司都不把国际结算放在中国。这些有更高附加价值的环节,不是上海跟我国其他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上海面临全球竞争,这就需要上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率。

  《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方案中,税收的优惠是不是重点?

  隆国强:不是。上海市市长跟总理说,“我们不要优惠,我们要机制,要改革”。主要是给上海一个先行先试的授权,更多的是在探索贸易便利化、扩大开放领域、探索对外资的管理机制。

  上海自贸区是浦东新区的升级版

  《中国经济周刊》:自贸区和以往的改革试验区、经济特区、国家新区有什么不同?

  隆国强:准确地说,自贸区是原来特区的升级版。我国从改革开放初期建立深圳特区,从蛇口工业园开始,到后来放大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后来浦东的开发开放,到后来海关的特殊监管区等等,这些园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的目标,进行了园区政策和管理体制的设计,在每个阶段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目前,上海自贸区的目标是服务贸易的开放。这不仅是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试验,更是改革的试验区。与原来的园区相比,无非是在新一轮的开放、改革、升级里发挥一定的作用。实际上也是一个园区,只不过是升级版的园区。

  《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跟浦东新区的区别在哪儿?两者会不会存在重叠?

  隆国强:从空间上来看,上海自贸区是浦东新区的一部分。但是它施行的许多政策是浦东新区不具备的政策,所以,我把上海自贸区称作是浦东新区的升级版。需要说明的是,自贸区不是在整个浦东新区施行新的政策,而是在浦东新区里面四个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基础之上施行新的开放和改革的政策。

  全国设立园区不能一刀切

  《中国经济周刊》:我国还需要设立多少个这样的自贸区?

  隆国强:中国经济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现有的开放程度不够,再加上体制不到位,发展的潜力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而建立这种试验区的目的就是扩大开放、加速体制改革,来释放发展的潜力。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肩负的使命不同,就需要在不同地区设计不同的特殊经济园区来进行试验。上海进行的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其他地区,比如苏北的连云港,可以探索“针对沿海欠发达地区如何通过特殊制度安排来加速推进工业化”;深圳前海,可以探索“在金融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方面怎么和香港对接”。

  需要指出的是,在全国设立园区不能一刀切,每个地区设立的园区也不能照搬照抄。每个地方要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从省情、区情以及各个地区不同的比较优势、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等角度出发,细化和设计政策。我们现在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从全局的高度来设计不同地方的不同试验园区。

  《中国经济周刊》:上海自贸区的推行对全国经济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隆国强:短期内,在量上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因为自贸区只有2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更多的是一个“试验区”。在这个试验区内,首先,从货物贸易方面,怎么能够探索一个更加高效的贸易投资便利化的环境;其次是加快服务贸易的开放;第三是对外商投资企业怎么能够借鉴发达国家通常采用的,比如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体制。改革试验成功之后,就会推向全国更大的区域。在这里还会有很多开放的举措,也是为中国下一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大开放的力度来积累经验。总之,上海自贸区对整个国家经济是一种制度上的变革,是经验的积累。

  (李雪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甘肃张家川深夜宣布公安局长停职
  • 体育麦蒂:暂无意战CBA 热火签雄鹿新帅之子
  • 娱乐李亚鹏离婚后首亮相央视 称永远相信爱情
  • 财经油品升级消费者担7成成本 每月多花30元
  • 科技高通前副总裁涉嫌内幕交易被FBI逮捕
  • 博客汪峰前妻:还原隐婚、出轨和离婚真相
  • 读书新仇旧恨:朱元璋为何放弃进攻日本
  • 教育院士旧照走红被封学霸版吴彦祖(图)
  • 刘军洛:中国楼市到了生死攸关时刻
  • 安邦智库:债务率改变中国经济版图
  • 齐格:哈佛耶鲁毕业的一定能赢吗
  • 叶檀:不要怪别人误会以房养老
  • 姚树洁:富人为啥要移民国外
  • 黄鸣:购买力是伪命题 购买欲是王道
  • 金岩石:以房养老与政府无关
  • 苏鑫:地王疯狂是否预示楼市危机
  • 江濡山:高层如何破解13个执政难题
  • 朱大鸣:国人为何砸钱80亿买全球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