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警大检验:各地地震预警系统大多还在纸面

2013年05月20日 14:59  《财经》杂志 微博

  地震预警大检验

  各地地震预警系统大多还在纸面,一套民间地震预警系统在芦山地震中又表现不佳。可见,汶川地震之后,力推五年的中国地震预警技术仍然道路漫长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约三分钟后,雅安市防震减灾局副局长陈勇在匆忙赶往单位的路上,收到一条短信,显示雅安发生地震——4.3级。

  两分钟之后,第二报信息到达,修正震级为6.1级。又隔两分钟,陈勇收到第三报信息,也是最后一报——6.4级。

  陈勇结合此信息,以及雅安市地震台网的观测,在地震后第13分钟,确定芦山地震震级为7.0级。

  短信来自一家民营企业——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下称减灾所),在地震前5秒钟向雅安市发出了预警,全国约3000人接收到此信息,据减灾所所长王暾称,这套预警系统的用户覆盖近30万人。

  芦山地震之后,有关加速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呼声再起。另一方面,经此检验,这套地震预警系统所暴露的弊病引发业内多种声音,也使在建的国家地震预警系统倍感压力。

  雅安预警

  陈勇收到的三报延时信息是减灾所发送的地震预警信息。所谓预警,原理是利用地震的纵波和横波的速度差,当自动监测仪器监测到速度快的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抢在具有破坏力的横波赶到时发出警报信息,提供数秒至数十秒的预警时间。

  日本被视为拥有世界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在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时,数百万日本人在强震发生前大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的消息。

  减灾所的这套预警系统发送的信息是,地震前5秒钟,雅安用户收到第一次警报,预警震级为4.3级,此信息成都用户在成都震感发生的前28秒能够接收到;第12秒钟,震级调整为6.1级;第14秒,震级再次调整为6.4级。

  然而,短信延时了,王暾解释,“有电信运营商的因素。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就能收到实时预警。”

  短信预警容易延时——这是芦山地震检验出预警系统的第一个不合理之处。减灾所在芦山地震之后便暂停了所有短信预警。

  芦山地震发生两个月前,减灾所将雅安的首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安装在宝兴中学。据《雅安日报》报道,此服务器安装完毕并投入试验运行,在地震发生时,系统能够在地震波还没有对学校造成破坏之前,通过计算机网络、手机网络或者卫星通信传输给地震预警信息接收服务器,并通过校广播站向全校发出地震预警警报,为全校师生逃生和避震赢得更多时间,进一步提升学校的防震减灾能力。

  然而,在地震当日,宝兴中学的学生和老师们并没有听到学校安装的预警系统发出警报声音。宝兴中学老师明娇告诉《财经》记者:“可能学生都不知道装了这个系统。”她曾在收发室收取报纸时得知安装了这套预警系统,但并未全校通报,也没有针对这一系统进行过演练。

  陈勇解释,“因为法律和技术上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在学校实际应用,只是安装在那里作为一个点。”

  减灾所在2012年10月后陆续在雅安市设置了69个地震监测站点,站点之间距离平均为19公里。经芦山地震的实际演练,陈勇也质疑这套系统,“说实话,在重大灾害的情况下,作用不明显。”

  他的理由是,“重大灾害下,网络肯定会断,比如像宝兴变成一个孤岛,任何信息都报不出来,更别说地震预警。对一般小的地震,预警只是告知作用,并没有明显的减灾实效。”

  争议预警技术

  减灾所自汶川地震后成立,自主研发了一套地震预警系统,其包括布设在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八个省市部分区域的1213台地震监测仪器。该系统已经经历超过1200次实际地震检验,且在2013年2月19日首次成功预警破坏性地震——云南巧家4.9级地震,但从未经历7.0级如此高震级的地震。可以说芦山地震是对这套系统的一次大检验。

  此前极力支持此套系统的四川省地震局原局长龚兆和也开始反思,“现在看来,这个地震预警系统有两个先天不足的问题。第一是所谓的盲区,大概有20公里-30公里,难以预警;第二是误差,芦山地震正好做了一个检验,原来的4级以下的一般地震,误差还能容忍,这次7级破坏性地震,前几秒钟的预警误差太大,效果并不明显。”

  四川省地震局监测研究所所长杜文康同样是此预警系统的体验者,地震当日他在成都收到了第一报4.3级的地震警报。“震级测得不准,不会感到惊慌,也不会去做过多的应急处理,这是一个缺陷。”他说。

  地震预警测定的准确性,迄今依然是个难题。杜文康坦言,系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测算震中、震级等,只能靠建密集的台站,如芦山地震震源深度是13公里,传到地表时,某一个台或者某几个台甄别认定其为一个地震事件,震中和时间由最先接收到的台站的位置来确定。但对于震级,即便是最先进的技术,仅靠某一个台站也难以准确判断,只能初步简单测定,即以一个或者两个台站刚接收到的仪表波形来判断,这往往会和最终确定的震级有很大的偏差。

  “中国地震局地震几分钟后的收报也仅为5.9级,13分钟后才修订为7.0级。但应用的目的不一样,地震局的台网仅作为收报用,10分钟左右把震中、等级准确测定出来,就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预警则要抓的是前数秒,明显误报的话,能够采取的措施、逃生的必要性就差太多了。”龚兆和说。

  即便是在地震预警起步较早的日本,震级也依然需要依靠第二报、第三报去循序修订。此系统在工程避险、普通居民逃生上,都产生过一定作用,但也因误报和错报,使其价值在日本也争议不断。

  在地震专家看来,预警系统更为直接的用途是处理那些无需人为反应的紧急处置装置,例如高铁、核反应堆、天然气、化工装置、医院的手术电器等,如提前预警,到达一定阀值能够启动紧急措施,设备便自动关闭。可印证的是“3·11”日本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使运行于日本东北地区和东京之间的27对新干线列车自动刹车停运。

  但此次芦山地震还未及检验这些装置。2012年2月,原铁道部和中国地震局也签署了《共同推进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双方还联合组建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攻关高速铁路地震监测预警技术。

  原铁道部科技司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目前此预警系统还处于研发过程中,推出尚无时间表。但在成都,原铁道部也与减灾所合作,已在部分高铁线路试点近一年半,并取得一定进展。

  谁来预警

  减灾所在芦山地震后,也对系统体验者进行了回访,回访结果显示,此预警系统在地震之时能够达到一定效果。例证为,成都一王姓先生在回访中表示,听到预警警报迅速向楼下跑,十多分钟后回到家中,发现卧室的灯都掉了。

  成都市高新顺江学校,设定地震大于4级就发出警报声,全校有200多名学生,在地震发生的前5秒钟听到警报,进行了紧急疏散。

  但在雅安宝兴中学试点,校方一直在思虑:如何保证预警后,学生能够有序撤离;多大地震才撤离,或发出警报。“如果选得太低,比如定在4级预警,可能地震不会造成伤害,但是在跑的过程中会造成伤害。如果等级定得过高,可能会报不出来,就起不到作用。”陈勇说。

  更让基层官员陈勇困惑的是:由谁来发布预警信息?能不能发布?法律上没有相关规定。

  中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

  对于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条件、预警内容、发布对象、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四川省地震局原局长龚兆和告诉《财经》记者:“减灾所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本身没有权力对外发布这个信息。它实际上算是承包单位,信息提供给雅安、成都地震局,由它们来对社会发布。当然,现在属研究阶段,减灾所跟一些特定的人签订合同,把他们作为一个实验者,是允许的。”

  迟迟未发力的国家项目——中国地震局2009年启动的“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也正处于理顺法律法规问题的过程中。

  此项目是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的重点工程之一。计划投入20亿元,用五年时间建设一个由5000多个台站组成的国家级地震预警系统。工程完成后,将达到全国范围内每个县级以上城市都布设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地震台站,平均台站间距为40公里左右;在华北地区、南北地震带、东南沿海地区、新疆西北部地区等四个区域将组成平均台站间距为25公里左右的地震观测台网,具备对破坏性地震的预警能力。

  目前,此工程已进入国家立项评估程序。其总设计师、福建省地震局局长金星告诉《财经》记者:“福建试点工作正在开展,台网、系统都已经建好了,目前在做发布系统;另外,从法规上来说,法律要授权发布,多大的地震我们能够发布。所以省里要先立法,预计今年底之前立法可以完成,并建立相关的技术标准。”

  福建省着手修订的《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草案规定,“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建设全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媒体或者单位应当配合地震部门做好地震预警信息的迅速发布。”

  草案规划,建立健全全省地震预警系统,对地震在本省可能造成的影响迅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并在高速铁路、城市轻轨、地铁、枢纽变电站、输油输气管线(站)、核设施、通信等工程设施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建立地震紧急处置工作机制和技术系统,根据地震预警信息采取紧急防范措施。

  而囿于目前的技术现实,预警无法达到百分之百准确,也需法律法规的免责支持。

  除福建省外,不少省市地震局均在积极规划,以达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到2020年,建成覆盖我国大陆及海域的立体地震监测网络和较为完善的预警系统。

  其中,成都便意欲分“三步走”:一、通过系列项目的验证,让地震预警技术更加成熟;二、待技术更加成熟后,逐步在城市的“要害部位”进行试点,并通过实践来总结配套法律法规的定制,以及公众认知的普及;三、在社会认可、法律法规配套之后,在全社会推广地震预警应用,面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目前“一步还没迈出去”,杜文康称。在不少地方官员看来,相对于国家项目,减灾所作为投入仅3000万元的民营试验系统,“船小更好调头”,并且,未来也有望成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5000多个台站之外的有利补充。

  王暾的看法是,减灾所作为一民办非营利机构,所取得的进展已经远远走在官办预警系统之前。

  “我们认为,国家的地震预警系统一定要应用被地震检验过的技术,特别是破坏性地震。”王暾表示,地震预警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民众要参与,不应该只由地震部门主导,要提高各行各业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并且呼吁官办预警系统,将其技术放在实践中试错,“我们现在需要的是用足够数量的地震来试验,促进技术系统的完善。”

  【作者:《财经》记者 陈晓舒 】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日本正式要求中国解释发射探空火箭一事
  • 体育英超弗爵告别曼联5-5 阿森纳进欧冠 视频
  • 娱乐曝王宝强婚恋细节 婚前同居有一儿一女
  • 财经湖南当地米厂自检大米镉超标约50%
  • 科技日本移动互联巨变:iPhone入侵浴火重生
  • 博客马未都:在地方博物馆见到今古奇观
  • 读书公车车祸引出的贪腐大案:中堂
  • 教育85后教授:学霸也可是高富帅(图)
  • 育儿多地妈妈当街哺乳“快闪”宣传母乳喂养
  • 水皮:黄金的下跌之路才刚刚开始
  • 杨涛:面对热钱我们应该警惕什么
  • 张庭宾:人民币升值逼死中国制造
  • 叶檀:十年内中国无农业户口
  • 商寅泉:房市政策变动呈箭在弦上之势
  • 张明:关于中国外汇储备的几个问题
  • 雷思海:美国退出QE忽悠世界
  • 黄凡:明星炒股巨亏说明了什么
  • 王德培:装傻充愣的人民币
  • 姚树洁:火箭提拔是官场最恐怖的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