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天然气涨价多为2010年补涨 或推通胀预期

2013年04月11日 15:36  半月谈网  
业内:天然气涨价多为2010年补涨或推通胀预期

  3月下旬,一则“4月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谣言惊起四方骚乱,虽然主管部门立刻出面辟谣,但是眼前的现实却令这则谣言俨然成了气价上调的“投石问路”。进入四月,各地天然气“涨声不断”,长春、苏州、天津、南通等地先后宣布提价或拟提价,涨价幅度多在0.2-0.5元/方之间。业内人士认为,此番天然气涨价多为2010年的补涨,对居民实际生活成本增加不大,但可能推高通[微博]胀预期。

  经过此轮调整,许多地区的城市燃气公司已进入盈利区间,天然气生产商和进口商的积极性将有所提高。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上游及管输领域的气价也有望进行调整,从而对燃气生产企业、供应企业以及相关油气装备、服务企业形成利好。

  还2010年欠账?

  四月伊始,已先后有多个城市宣布天然气提价或拟提价。

  长春市民用天然气从4月1日起由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4月9日,苏州市宣布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拟从现行的2.20元/方调整至2.48元/方,涨幅为12.7%,目前价格调整方案已进入到汇总各方面意见并修订的阶段。此外,天津、南通也计划于4月9日召开听证会,拟分别上调天然气价格0.33元/立方米和0.2元/立方米。

  “对于管道气用量大户的工业、电厂用户来说,天然气0.2-0.5元/方的涨幅会导致成本压力大增;而民用、车用等用户个体用量小,受影响也相对较小。”卓创资讯分析师指出。

  据苏州市统计局报告,此次调价方案对居民年均天然气增加的开支约在47.04元-50.40元/户之间,占居民户均年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0.072%-0.077%。

  2010年6月,国家发改委曾统一提高国内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0.23元/立方米,同时要求各地尽快理顺下游天然气销售价格。但当时仅有部分地区工商业气价进行了跟调,多地民用天然气价格并未调整。

  “2010年调价没有到位,导致很多地区天然气价格一直有欠账。此番调整有助于理顺天然气价格,避免天然气低价运行带来的一些问题和安全隐患,最终将有利于整个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天然气领域研究专家刘毅军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刘毅军认为,此次涨价对居民而言主要有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用气成本将上升,其中日常生活燃气如烧饭、洗衣等用气成本上升不大,但采暖用气由于用气量较大,成本上升会较明显。

  另一方面,天然气涨价易推高通货膨胀的预期。“天然气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一旦气价上涨,容易给人们造成其他生活用品价格也会上涨的印象。这种影响尽管不如成本上升那么明显,但一旦形成,则更加不易管控。”政府应对涨价幅度、时间节点、程序、原则等交代清楚,引导民众形成一个良性预期。

  生产商积极性长期不高

  天然气价格轮番上涨的另一头,则是这一资源品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

  数据显示,中国从2007年开始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且年进口量不断增加,对外依存度已由2010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28.9%。中石油研究报告预计,2013年中国天然气进口总量将达到53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8%。2013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将达到165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9%,对外依存度也将进一步上升至32%。

  去年冬季,由于天然气供暖需求激增,“气荒”在多个地区蔓延,太原、石家庄、济南等地相继出现天然气供气紧张状况。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在提高天然气价格的同时,济南、甘肃、西安、成都等一些地区正在投建天然气储备调峰项目,以便在高峰供气或出现紧急情况时,提供应急天然气供居民使用。

  “资源品并不是福利品,低价难以永久化。天然气价格提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刘毅军认为,天然气长期低价不仅造成供气企业亏损,也会形成一些安全隐患,“一方面,企业需要正常盈利,但盈利手段需要规范;另一方面,提价给一些困难居民用户带来的成本上升,也需政府给予特殊照顾和制度安排。”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指出,政府可以在改革的同时,通过以公平和效率为原则的补贴设计,减少改革的影响。如兼顾不同地区和不同用户对价格的承受能力,对经济相对欠发达省份的城市门站气价采取适当的优惠,对民用和农用天然气进行补贴,尽量减小天然气提价对居民和农业的影响等。

  “随城镇化的推进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天然气在中国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除需求增长过快外,另一重要因素是,长期以来偏低的天然气价格,导致资源企业开采积极性不高,供给难以跟上。因此,推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激发企业积极性是解决中国天然气供需失衡的重要途径。”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

  “此次涨价是在完善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道路上势在必行的选择。天然气价格的上调有助于调动天然气生产商和进口商的积极性。在天然气价格机制完善之前,地方天然气价格上调可能会持续。” 金银岛分析师王鑫表示。

  产业链齐受益

  天然气产业链自上而下可分为勘探生产、长输管道、下游应用三个部分,涉及价格主要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和城市输配价。此番调价对于该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影响程度不一。

  此轮涨价集中在终端用户价格上,可以改善终端燃气供应商进销价格倒挂的情况。天然气终端销售方———城市燃气公司无疑最直接受益。刘毅军指出,经过此轮价格调整,许多地区的城市燃气公司已进入盈利区间。相关上市公司包括长春燃气陕天然气深圳燃气大通燃气大众公用等。

  尽管此次涨价并未涉及上游及管输领域,但长江证券认为,随着终端燃气供应商盈利好转,势必带来新一轮井口价的调整,因此将有可能改善中国石油等燃气供应商的亏损状态,且井口天然气供应商的受益程度要大于终端燃气供应商。

  国泰君安认为,天然气价格市场化的另一大受益者来自油气装备及服务业。该行业景气度与油企勘探开发投入正相关,而勘探开发投入又主要受油气资源价格影响。油气装备将受益于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其中又最为看好稳产增产设备及服务、LNG产业链及下游气体运营等领域,上市公司包括惠博普杰瑞股份富瑞特装通源石油吉艾科技等。(半月谈网/记者 汪珺)

  天然气价改窗口或二季度开启

  发改委的辟谣并未阻挡住各地天然气涨价的匆匆脚步。

  继长春、邯郸、无锡上调天然气价格之后,4月9日下午天津市发改委举行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听证会,提出当地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由2.20元调整到2.40元,上调幅度为9.1%,而苏州和南通的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也分别拟涨12.7%、15%。

  我国新一轮天然气价格改革的脚步声在逼近。“最近的地方涨价将倒逼天然气价改提速。”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如是判断。

  一位改革方案参与者向记者透露,全国天然气价改扩大试点的方案已上报国务院相关部门,定价方法仍沿用在两广试点的“市场净回值法”。为了化解终端涨价难题,上下游联动机制和阶梯气价制度将配套逐步推行。二三季度将是推出改革方案的窗口期。

  业内人士认为,除此之外,上游及管输领域的价格改革也应同步推进,着力深化竞争性产业链结构形成的制度安排,开放上游,然后拆分中下游业务,最终形成竞争市场。

  3月25日,有媒体称,从4月起,国内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至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一石激起千层浪。

  受此消息影响,全国各地,特别是西安、哈尔滨等地掀起了一轮“抢气”的热潮。尽管发改委价格司3月27日明确表示“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但地方的涨价冲动并没有停止。

  长春、无锡、邯郸在4月1日率先提价。长春天然气价格涨幅达到40%,无锡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上涨13.6%,并首次实行阶梯式气价。邯郸更是根据两年前的听证会将居民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调了0.2元/立方米。

  紧随其后,天津在4月9日召开天然气听证会,提出津居民生活用管道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由2.20元调整到2.40元,上调0.20元,上调幅度9.1%。

  “本市现行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是2006年指定的,本市天然气资源主要靠外埠调入,资源稀缺且需求量大。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居民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等值液化气价格的53%、电力价格的55%至76%。”天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解释调价。

  未来还将有更多的城市加入到涨价的行列。苏州市居民生活管道天然气价格拟涨12.7%,调价方案已听证完毕,目前进入到汇总各方面意见并修订的阶段。而计划于4月9日举行南通天然气价格调整听证会虽因故推迟,但根据已公布的方案,市区居民管道天然气基本销售价格每立方米上调0.33元,并按照用气量分两档实行阶梯气价。

  事实上,在天然气涨价的背后是成本倒挂下的亏损不断。据悉,目前进口管道气每立方米亏损1元以上,一些LNG进口项目亏损3元/立方米左右,这从中石油2012年因销售进口天然气及LNG亏损约419亿元上可窥一斑。

  发改委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达28%以上,逼近了国际公认的30%的能源安全警戒线。

  “进口天然气与国内天然气价格差异很大,使得气价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性加强。而且,居民用气价格常常是价格改革最困难的一环,随着天然气供热发展,居民用气量会很快加大,因此改革越早越主动。”林伯强认为。

  自2011年12月26日,广东、广西两地启动天然气价改试点以来已一年有余。“在总结两广试点的基础上,经过几次修改讨论,目前价改试点扩大的方案已经敲定,上报到国务院相关部门,定价方法还是采用市场净回值法。不过目前这还只能说是一个过渡方案,算是给市场一个调整和适应的时间。”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说。按照惯例,每年的一、四季度是用气高峰期,所以二、三季度将是价改推出的较好窗口期。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价改不等于大规模涨价、立马涨价,价改目的是理顺国内外、上下游天然气的关系,而这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了化解终端涨价难题,上下游传导机制和阶梯气价制度将配套逐步推行。国家发改委在今年两会上明确提到,“全面实施天然气价格改革,试行居民阶梯气价。”

  事实上,去年8月份江苏南京、无锡、徐州、淮安等多个城市率先出台阶梯气价听证方案,12月湖南长沙、株洲、湘潭等多个城市施行阶梯气价。广东、河北、江西、安徽、吉林等省份也提出今年要逐步推行阶梯气价,并建立购气成本与城市管道燃气销售价格的联动机制,即当国家和省调整天然气门站价格及管输费时,将顺价调整终端销售价格,无需再次举行听证会。

  “有些地方政府开始试行居民阶梯气价改革,但需要有全国性的改革方案,包括门站气价形成机制、终端气价传导机制与阶梯气价制度的整体配套。这可能也需要一些时间。”林伯强表示。

  此外,目前中国天然气价改集中在中下游领域,也就是门站价及终端用户结构价,而出厂价、管输价方面的价格改革仍显停滞。

  “已经天然气定价市场化的英美首先在上游就是开放的,然后是拆分中下游业务,最终形成竞争市场。”卓创资讯分析师李祾譞建议,采取天然气生产、输送、配送分开核算,单独计价收费,井口价格与竞争燃料的价格相关联,价格水平由市场供需调价,输配送服务费率按成本定价并由政府监督的定价。(经济参考报,记者 王璐)

  改革就是涨价?

  继长春、邯郸本月起拉开天然气价格上调大幕后,天津紧随其后,于9日召开天然气价格上涨听证会,拟上调9.1%。

  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4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不实。辟谣话音未落,地方“涨价风”便已劲吹,多地出现“抢气潮”。

  资源价改的“小变动”,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大触动”。资源性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面对改革中的“硬骨头”,如何理顺定价机制,在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寻求改革的平衡点,体现科学、公平、稳妥,成为关键。

  价格大幕开启 “抢气潮”频现

  每立方米价格将由2.2元涨至2.4元,上调幅度9.1%——天津9日举行的听证会公布了待批的天然气价格上调方案。

  从4月起,长春将民用天然气价格从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涨幅达40%;河北邯郸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也“悄悄”涨价,每立方米上调0.2元。

  而部分地方天然气涨价前数天,一则“4月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调”消息便开始传播,多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购气,甚至有人一次性抢购3000方气,几乎可以用十年。

  面对百姓“抢气潮”,国家发改委和多地燃气公司对传闻进行了“辟谣”,但在一些地方反成“精准预言”。

  一边是权威部门的“辟谣”,一边是多个城市涨价,这令不少消费者感到担忧。

  上海市民胡朔梅表示,和用电不同,居民用天然气基本用于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很少存在浪费。如果气价大幅上调,对调节供需产生的作用微弱,却会加重百姓生活负担。

  山东潍坊市民夏欣月告诉记者,家里每年用200立方米天然气,大约花500块钱。如果适当涨一点可以接受,但要是一下子涨太多,老百姓负担就重了。

  目前,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已经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望成为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改的下一个重点。专家指出,“抢气”风波再次警示,公众对于能源价格焦虑情绪在上升,“改革简单等同涨价”的模式不该成为方向。

  左手亏损右手赚 涨价是否“理直气壮”

  早在2010年6月国内陆上天然气出厂价上调后,多地便酝酿上调民用气价。但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物价部门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和不合理的价格,气价大范围调整的压力被消解。

  但2012年冬季我国多地出现供气紧张,天然气价格调整再度被提出。供气亏损成为石油企业、燃气公司“理直气壮”要求涨价的理由。

  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7%,中石油高管曾多次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导致进口气业务严重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中石油销售进口天然气及LNG(液化天然气)亏损419亿元。

  “国际的气价贵,如果不涨价,谁还会进口天然气?不进口就可能出现气荒。”在天津的听证会上,这一条也作为涨价的重要理由被列出。

  多家终端销售市场上的燃气公司也向记者抱怨“天然气卖得越多,亏损越大”。但就在企业大喊亏损同时,上市燃气企业业绩报告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

  最近天然气价格涨幅达到40%的长春燃气,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5489万元,2009年-2011年每年净利润均超过7000万元。陕西天然气公司去年净利润预计在2.86-4.08亿元之间。深圳燃气去年净利润更是达到5.28亿元。

  天然气供应成本上升,从某种角度上而言只是让一些企业出现了盈利下降,而远没有到入不敷出的亏损状态,现在就急于嚷着涨价,无非是逐利目的驱使。

  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直接关乎民生。国外对民用天然气价格通常也有控制。韩国天然气公社中国事业团代理人员告诉记者,韩国天然气基本依靠进口,价格虽会随成本变化而调整,但对居民用气涨价会有控制。“虽然企业在民用气业务部分是亏损的,但可以在其他领域得以补偿。”

  找寻利益平衡点 让消费者享受改革红利

  水电油气等资源类价格改革,关系多方利益。作为生活必需品,资源类产品价格既不能因价格过高而冲击基本民生;又不能让公用事业企业长期“扛”亏损;也不能让政府“大包大揽”,全由财政买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逐步理顺与可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在执行上更加顺畅。

  国家发改委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认为,改革“平衡点”的关键,是在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要寻找平衡点,要让消费者享受改革红利而非一味为改革买单。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认为,气价改革应循序渐进。现在我国供气企业基本处于垄断地位,以国有企业为主,虽然进口天然气部分亏损,但平衡整体利润来说,还是有一定空间的,应该做些牺牲。

  而且,供气企业也有责任通过降本提效,分担一部分价格成本。以前美国天然气价格约为每立方米人民币7元、8元钱,页岩气革命成功后,降至1元钱左右。

  “‘纯粹市场化’的逻辑显然不能用于资源性公共产品改革。加大对困难群众补贴,制定阶梯性气价,科学、公平、人性化的改革方案是本轮资源价格的务实之举。”复旦大学教授丁纯说。(记者 陆文军 刘雪)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刘志军涉贿约6千万 曾让律师保其不死
  • 体育科比47分湖人两连胜 欧冠-巴萨1-1晋级
  • 娱乐林志颖被曝身家百亿 网友:真正高富帅
  • 财经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首次突破100万亿
  • 科技工信部再提手机实名 扩展到固话上网卡
  • 博客柴静:叔侄奸杀冤案细节 金日成离世内幕
  • 读书梁晓声知青文学终结篇:返城年代
  • 教育泰晤士2013亚洲大学排名:北大第四
  • 育儿雅培奶粉里现黑色小虫 坚称质量无问题
  • 管清友:从朱镕基经济学到李克强经济学
  • 水皮:魏家福委屈从何而来
  • 袁岳:说给领导者听的八句话
  • 叶檀:不要救股票市场
  • 姚树洁:北京3代4口人住5平米地下室
  • 陶冬:人民币汇率不再是美国关注焦点
  • 黄鸣:黄胜妻子绝对不是受贿案帮凶
  • 丁志杰:人民币汇率升值暂不具备趋势性
  • 宋文洲:中国和历史有个约会
  • 姚树洁:撒切尔主义对中国改革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