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略环境十年之变

2013年03月04日 03:44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陈晓晨

  从2002年“十六大”提出“战略机遇期”,到现在已经十年。十年间,国际形势基本符合了当初的判断。那么,未来五年乃至十年,战略机遇期还会不会继续?

  有一些人提出,“战略机遇期”已经结束。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评估,与十年前相比,我国的战略环境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首先从美国讲起。2001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公开称中国为“对手”。当年4月,发生南海撞机事件,紧接着是双方黑客互相攻击。一时间,双方上下都陷入了敌对情绪。十年后,美国形容中国为“非敌非友”,虽还不是朋友,但也比“对手”进了一步。十年间,中美之间创立了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S&ED)等大小数十条对话渠道,有了解决分歧的制度。即使美国重返东亚,重新将中国列为潜在目标,也大不如2001年时的剑拔弩张。我们更可以从容应对。

  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很大程度拜中东所赐。“9·11”后,美国用兵中东,无暇东顾。十年后,中东再次爆发动荡,或许将再次牵制美国战略东移。此次国务卿克里上任后首访欧洲中东,即是美国担心按下葫芦浮起瓢。美国也将意识到,如果结束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就将给伊朗以战略机遇期,那时跨过核门槛的伊朗以及对伊朗虎视眈眈的以色列将给美国更大麻烦。因此,美国虽有东移亚太的意愿,但中东并不一定如美国所愿,倒有可能使美国顾东不顾西。

  2001年,美国借出兵阿富汗之机,大举进入中亚。一时间,国内战略界惊呼“狼来了”,说美国“将楔子打入后背”。十年了,美国并未在中亚站住脚。相反,中国与中亚的合作日渐加深,中哈、中亚两条油气管道均已开始向国内源源不断地输送石油和天然气。上海合作组织不断巩固,不仅加强了安全合作,而且还深入经济领域,外围成员也不断扩展。中亚从当初人们的惊呼,正在逐步变成我国的西部屏障。

  十年来,俄罗斯成为中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保障。中俄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战略互信。今后五年,在普京的第三任期下,北方的环境将继续稳定,为战略机遇期的延长添加了一块很重的砝码。

  2001年,中印关系刚刚从上世纪末的阴霾中走出。十年间,虽然中印竞争的声音仍不绝于耳,但两国关系保持了缓和态势,边境枪声已渐远去。不仅如此,中印两国还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站在一起,共同为发展中国家维权,在金砖国家机制中双赢。这是十年前没有的情况。

  巴基斯坦更不用说。在穆沙拉夫执政时期,中巴关系锦上添花,进一步提升了战略关系。此后,中巴之间也继续保持着“全天候友谊”。而且,巴基斯坦也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同时与中美交好的范例。

  东南亚方面,十年来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取得了很大成果,不仅在经济和贸易方面,更深入了金融层面。虽然近两年来,美国回归东亚在一定程度上中断了东亚自身的一体化进程,但是,基础已经打下,将来仍有发展空间。很多人仍然对去年的南海对峙印象深刻。不过,与十年前相比,南海局势并未恶化。十年来,相关国家抢占我国岛礁的趋势被遏止,未再丢失岛礁。在南海各方中,印尼从一个比较亲美、主张遏制中国的国家,逐渐转向对华友好、强调合作。印尼的变化是东南亚环境改善的一个例子。

  还有更多。十年间,非洲和拉美与中国之间从过去较为单纯的政治关系,逐渐发展为我国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与海外市场,为中国经济引擎提供燃料,并吸纳着中国的过剩产能。

  不应漏掉台海。2001年,台湾在陈水扁当政下,台海局势高度紧张;而现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并保持着十年前难以想象的频繁访问与沟通。

  当然,在东亚方向,安全环境不容乐观。一个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半岛和一个正在极力“国家正常化”的右翼的日本,加上美国重返东亚造成的连锁效应,给我国出了难题。不过,这是本该2001年便出现的情况。现在,难题晚了十年出现,给应对提供了时间。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北方、西方和西南方向,战略环境变得更好;东南方向,情况至少没有恶化,台海局势还变得更好;只有在东亚方向,战略环境变差了,但这本该2001年便出现,是“9·11”事件推迟了这个难题。

  在我国战略环境整体改善、局部恶化的情况下,战略机遇期仍可以维持。只不过,与2001年多少被动地迎来战略机遇期相比,今后五年乃至十年需要更主动地“维稳”,维持战略机遇期,完成外交工作的核心目标——为国内的发展与改革赢得时间。

  (作者为本报记者、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研究员张萌、助理研究员袁伊凝对本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贾庆林:政协提议建非正常上访终结机制
  • 体育超级杯-舜天2-1恒大夺历史首冠 视频
  • 娱乐岩女郎宋汶霏去世 患癌症叹人比沙细
  • 财经发改委副主任:台湾降油价和大陆没可比性
  • 科技马云:要欣赏看对手 竞争是要对手心情糟
  • 博客台湾版医保生小孩只要900人民币
  • 读书新浪历史好书榜上线:<邓小平时代>居首
  • 教育艺考玄机:台上会抢戏 台下懂做人(组图)
  • 育儿母乳派和奶粉派激辩香港奶粉限购(图)
  • 刘远举:从大逃港到奶粉限带令
  • 杨涛:地方投资冲动的背后有何隐忧
  • 洪平凡:美国财政政策窘境重重
  • 罗天昊:婴儿奶粉应由国家供应
  • 陈虎:二手房征税20%可能是对的
  • 郭世邦:电商信贷还是银行传统信贷翻版
  • 聂庆平:转融券试点启动对市场意味什么
  • 王东京:谁在妨碍扩大消费
  • 黄鸣:品牌老三度过时了
  • 于晓华:国五条只能刺激房价继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