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雾霾逼我国油品升级 油企逼消费者承担成本

2013年02月05日 03:39  潇湘晨报 

  综合新华社、《新京报》、《东方早报》报道

  “就北京而言,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四分之一。要高度关注油品质量。”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说。

  目前油品从“国三标准”升级到“国四标准”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增加的成本究竟由谁来负担。分析称,三大油企升级油品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600亿元,而消费者可能承担其中的70%。此外,汽车社会应对雾霾挑战,还需民众关注和参与。

  有能力升级,却推责称标准低

  雾霾围城,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称中石化)承诺,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从明年起将全面供应国四标准油品,以降低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

  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2月1日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石化每年将投入300亿元左右解决油品质量问题。可查资料显示,300亿的规模,大致相当于中石化一年利润额的一半。

  傅成玉此前针对北京雾霾天气表示,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的直接责任者之一,现在炼油行业不是不能生产高质量油品,而是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不够高。对此,舆论普遍质疑,作为国内最大炼油企业,将尾气排放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归结为国家标准过低是否有推脱责任之嫌。实际上,我国早在2011年年中就实施了汽油国四标准,只不过给企业的过渡期“大限”是到2014年。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中国环境科研院副研究员岳欣对记者表示,炼油企业不应该长时间以过渡期和成本提升为借口拖延升级油品。

  消费者恐负担油品升级成本70%

  新华社援引息旺能源的观点称,目前沿海大型炼厂基本具备了生产国四、国五汽油的能力,内陆地区相对欠缺。专家认为,目前实施油品升级的技术难度并不大,关键是油品质量升级的成本提升究竟由谁来负担。成本提升部分,很大一部分都将直接体现在油品价格上,由消费者买单,还有一部分,由炼油企业承担。

  中石化科技开发部技术监督处副处长付伟此前曾在一个媒体座谈会上称,在国外,油品升级由国家税收、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面共同承担,但在中国,油品升级的成本仅由油企和消费者承担。

  上述炼油人士称,“比如从国三到国四,涨价跟不上油企成本的增加,也就是覆盖70%至80%,还有30%的成本要炼油企业自己承担。”按照卓创资讯粗略估算,三大油企升级国四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600亿元,每升成本上升0.12-0.15元。

  不过,数据显示,尽管中石化和中石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降超过30%和15%,但“两桶油”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总计仍超过1200亿元。

  [追问]

  油品标准石油公司说了算?

  中国环境科研院副研究员岳欣是“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标委”)下面的“石油燃料和润滑剂分技术委员会”(“小标委”)的成员,上述两个委员会负责制定车用燃油标准。岳欣曾对媒体表示,在这个掌握标准话语权的37人委员会中,石油企业的人士占七成以上,来自汽车行业的只有3人,像他一样来自环保系统的只有2人,而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中石化。

  据《中国化工报》此前报道,“大标委”的人员构成中,90.9%的委员来自石化系统、2.3%的委员来自汽车产业系统、4.5%的委员来自环保系统,主任委员来自中石化,秘书处设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小标委”人员构成中,石化系统委员占70.3%、汽车产业系统委员占8.1%、环保系统委员占5.4%,主任委员同样来自中石化,秘书处也设在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岳欣表示,真正的决策部门还是政府,石油公司也是企业,会从自身的企业效益来考虑,在油品标准实施问题上也不能把责任全部抛给企业,负责制定油品标准的标准化委员会应该更有作为。

  解决之道 在全国真正做到车油匹配

  推动立法

  汽车社会应对雾霾挑战,首先要尽快从立法层面加以筹谋,地方不能只利用单一的行政强制管理手段应对汽车社会高速发展中环境污染、拥堵等难题,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难以持续。

  例如,针对雾霾,北京各区县、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带头停驶30%的公务用车,对于违反停驶规定的公务用车,要每天上报北京市政府给予处罚。然而有关部门公布的监测结果表明,公务车停驶率并非百分之百。对于私家车违反尾号限行,北京可以一天之内最高罚车主四次,每次罚100元。对于违反停驶令的公车该怎么办?仅靠行政命令和自己监督自己恐怕“管不住”。

  车油匹配

  汽车社会应对雾霾挑战,还要尽快促使在全国范围内真正做到车油匹配。专家曾经在2012年两会介绍,监测表明,我国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机动车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容轻视,如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约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30%,是造成我国光化学烟雾和雾霾频发、酸雨加剧的重要因素。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对于推进污染减排,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车用燃油质量与机动车污染排放存在密切关系。

  引导车主

  汽车社会应对雾霾挑战,还要积极探索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对车主行为加以引导。例如针对连日雾霾天气,济南曾经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但是济南交管部门表示,对于违规上路的车辆将以劝告、教育为主,并予以记录,但不处罚。在上位法存疑的背景下对私家车不使用强制手段而是倡导,在公交运力尚不能满足城市人口出行需求的背景下,体现了地方政府的人性化初衷。推而广之,城市管理者能否在雾霾围困时,借助社会管理手段和创意的创新,对私家车和社会车辆多发起一些绿色出行的倡导,将体现出地方政府部门的管理智慧。

  新能源汽车

  应对雾霾,还应加速新能源汽车推广,尽快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落到实处。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办公厅曾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积极研究针对新能源汽车落实免除车牌拍卖、摇号、限行等限制措施,并出台停车费、电价、道路通行费等扶持政策,广泛调动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

  公众参与 每个人都不能再袖手旁观

  “中国式油品”何时升级?脱硫谁来保障?企业不能再逃避。面对国内油品质量落后于多数先进国家的现实,“北京特用油品标准全球最严”之类的辩白无疑显得苍白。既然如今“油品技术已经不是问题”,消除尾气污染这颗毒瘤就只等相关利益企业打破“向钱看”思维,在利益和责任间做出明智选择。

  保障环境政策执行落实,各级政府不能再缺位。对毫无环保措施的炼油作坊、肆意篡改脱硫记录的热电企业,是睁一眼闭一眼、大干快上搞项目,还是扎扎实实治污染、抓环境,依然拷问着各地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责任。

  让责任单位和企业开始行动,让监督各部门不再失声缺位,需要所有公众共同参与监督。因为全民关注,建设“美丽中国”成为举国共识;因为共同呼吁,PM2.5从陌生概念走向实时监测仅用了一年……下一个一年,环境监测的口子能否放开、汽车能否喝上环保油、干部唯GDP的政绩观能否真正改变,每一个人都不能再袖手旁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香港嫩模陪睡盛行 20万闭门随便玩(图)
  • 财经富豪属相调查:大陆属兔最多台湾属蛇最多
  • 科技iOS6全系列设备完美越狱工具发布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复印店帮学生改成绩单称正常业务(图)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连清川:赵红霞照片与媒体的伦理和职责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