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 丁栋)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俊29日在北京表示,城市化、城镇化是中国今后发展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扎实地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关键是有序推进农业人口的市民化。
当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上,韩俊透露,过去10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在农村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免费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农村新型养老制度等。他表示,要缩小城乡的公共服务差距,还要继续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让亿万农民真正能够分享现代化的成果。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韩俊连用了七个“防止”来形容自己心目中的城镇化。他表示,推进城镇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善民生上,而不是片面追求城市的豪华程度,首先要防止盲目地追求城市的豪华。
第二,要防止不断强化投资的驱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到消费驱动。如果城镇化的发展主要是靠投资来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了。
第三,要防止加剧产业的雷同和产业的过剩,这是当前面临的非常突出的问题。
第四,防止继续走圈地的道路。很多城市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出让收益,大量的依靠卖地收入搞城市建设,是不合理的,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土地财政要转型,要探索建立由地方的主体税源和主体税种,让地方有可持续的财税来源。
第五,要防止搞片面的大城市化。城市过大,一定会增加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成本,如果将来北京有五六千万人,很难想象有多么拥堵,环境有多么糟糕。
第六,要防止走高耗能的老路。现在城市能源的消耗60%跟交通和建筑有关,城市化、城镇化一定要走低碳的道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第七,要防止在城镇化的过程中造成农业的萎缩,造成农民的破产,造成农村的凋零。要通过改革,努力构建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