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专家称只有公开房叔房妹信息楼市调控才起作用

2013年01月10日 22:49  CCTV《央视财经评论》 

  CCTV2《央视财经评论》:

  还有多少“房叔房妹”没现身?

  这段时间以来,房叔,房妹,房婶……这些称呼屡屡成为了媒体热议的话题,本周二,合肥市纪委就"合肥房叔"事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第三次做出了官方回应,合肥市瑶海区纪委也因为当年执行纪律处分不利而被通报批评。“合肥房叔”为什么会成为不倒翁,6年都“撤不掉”?如此之多的房产从何而来?他们的戏法为何能够骗过诸如监管一系列的“火眼金睛”?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微博]、张鸿共同评论。

  房叔房妹事件频发,还有“合肥房叔”被撤职,竟然长达6年未执行。怪现状投射出监管上的哪些漏洞和问题?房产信息能否成为官员财产公开的突破口?

  1月7号,合肥市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专案组在调查中发现,方广云早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担任合肥市瑶海区瑶海工业园站北社区委,党支部书记期间,曾因为违规出售农民集体土地被瑶海区纪委撤职,但该撤职决定并未被真正决定。2011年,方广云又以个人和亲属的名义非法套取侵占安置房多套。

  代红彬(合肥市纪委专案组负责人):这个事情,近日市纪委已经根据有关规定,对当年执行方广云纪律处分决定不利的瑶海区纪委,给予了通报批评。

  针对记者提出的房叔,套取安置房的数量到底是多少,合肥市纪委相关负责人给出的解释是,由于设计合肥市两区分化调整,牵涉人员变动比较大。正在对一些资料进行搜集和清理。

  代红彬(合肥市纪委专案组负责人):两次区划调整,实际上跨度比较长,涉及面也比较广,人员资料变动比较大,目前我们在抓紧搜集原始资料。对人民群众反映的以及网络上所出现的情况,我们目前正在进一步逐一核实当中。

  2012年12月26号,一名新浪实名认证的网友在微博上报料:一个户口在上海市松江区的90后女孩,在郑州一个经济适用房小区内拥有11套经适房房产,其中最大的一套为258平米。事件迅速在网上发酵,房妹一词热度不断。随后,经举报人和记者调查,确认90后女孩叫翟家慧,父亲翟振峰是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

  翟振锋在2011年9月,因“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牟取利益及其它违纪行为”,被纪检部门予以“开除党籍、行政撤职”的处分,后到二七区运河新区管委会工作。记者在河南省项城市公安局和南关派出所调查发现,翟振锋一家四口,有8个户口,家庭成员每人都有两套户口信息。

  记者:翟振锋一家四口在咱们项城市办理的四个户口信息是否是真实存在的。

  张亚飞(河南项城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真实存在。

  记者:那这四个户口信息他当时是怎么办理的?

  张亚飞(河南项城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据我们初步调查,是2011年3月23日,翟振锋通过关系人王峰,找到我们项城市公安局秣陵派出所内勤张新生,通过他办理的入户手续。

  记者:这中间存在违规违纪的情况吗?

  张亚飞(河南项城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 经初步查证应该存在 。

  截至目前,根据房产档案查询情况看,翟振峰全家曾经拥有房产29套,其中已交易出去7套,目前实际拥有房产22套。

  翟振锋名下无房产;他的妻子名下单独拥有商品住房4套;他的女儿名下曾经单独拥有房产11套,后来出售4套,目前实际单独拥有房产7套。 翟振锋的儿子名下单独拥有房产13套,后来出售了3套,目前实际单独拥有房产10套;另外,翟振锋的妻子和儿子还共有1套商品住房,总计22套。

  2013年1月6日,翟振锋已被刑事拘留。

  李新军(郑州市新闻发言人):郑州市对于翟振锋案件的态度是非常明确,一定会严格依法依规,一查到底。

  张鸿:合肥市纪委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应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你说8套之多,我觉得8套不多,最近房叔,房妹,什么房婶这些,好像8套算少的,这个不超过我的想象力,我能想象到。但是超过我想象力的是,我过去只知道有一些比如说停职了,然后偷偷摸摸过一段时间又上来,然后撤职了过一段时间换到这些地方又复出,这个居然6年说撤职了,就没执行。没执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可能忘了执行了,但我不信这6年大家就不见面。你撤职了以后,难道他手下的人都不知道吗?没有人知道这个事吗?有可能不是忘了,可能就是做做样子,大家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我有一个撤职的文件,但是本来就不执行。那为什么做做样子?我们需要找清原因,因为另外一个和他同时被撤职的一个村主任,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的很清楚,说因为我们做的这个事是替我们这个地方背了黑锅,所以上面说既然国家部委来查,那你们就先担一个责,撤了职,但是没有执行,也没有公开的公布这个撤职的规定,所以他说的到底是不是真实的情况,我觉得还需要继续查。

  因为这个事情的举报是来自于当地的村民,举报了5年之久,700多份的材料送到各个地方,然后在两周前,在视频上公开的实名举报,才引起重视。当地的纪委说,我们早接到你们实名举报,我们去年5月份就已经立案,现在只是查证过程中,但是我们知道房子其实不需要,因为现在说你到底侵占多少安置房,举报者说是136套,现在查出来说是只有8套。但是人民网[微博]的记者到现场,记者拿到了很多房子的交水电费等等的证据,14套是他们家的,和他们家亲戚的,所以让大家对证,这个事已经不需要经过7个月,8个月久,其实很快就可以查出来。接下来,合肥市纪委还要回应很多问题,包括继续举报中他倒卖土地给企业获利2000万,然后136套减去8套当中的那些套到底我们能不能数清楚?还有一个,我们现在通报批评区的纪委,但是我们知道纪委它是一个单位,谁当年不力,谁没有执行这个,得有人来负这个责任。

  马光远:“房叔”是传奇中的传奇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该房叔同志好像给当地立功了,这个地不应该卖,他卖了,卖了以后,招商引资扫清了道路,所以立了一大功,结果上面举报来查,一查发现这个立功的同时不能处分,但是不处分又不行,所以处分了,处分完了以后,要是真的执行的话,该同志肯定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方面公开处分,另一方面是处分完以后,撤职完以后还在上班,在上班期间完成了一个壮举,就是没有职务,又利用职务之便侵占了8套房,我们经常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里有一类犯罪叫渎职罪,渎职罪里必须有职,利用职务之便怎么样,但事实上他的红头处分文件上他是没有职的,在没有职的情况下,还占了8套房,我觉得如果说真有传奇的话,那么这个处分没有执行,我觉得是一大传奇,在受了处分的情况下继续上班,而且在那么多人看到以后,还占了8套房是传奇中的传奇。

  马光远:在回应上对公众绕了马虎眼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以前按照我们商品房《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房是具有扶持性质的商品房,后来回应的时候说这叫商品房,以前经济适用房就是商品房的一种,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搞清楚,它是那种一般的普通的商品房呢,还是说是适用房里面的商品房?我认为他们是故意的,这个事必须回应的,大家举报是经济适用房,那么你说商品房,如果人家说商品房没有错,我以前也买过经济适用房,我的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以前规定,什么性质的商品房。所以我觉得又在回应方面又给我们绕了马虎眼。

  这么多年以来,有人说经济适用房不该有,因为监管不过来。但事实上经济适用房的监管办法是很严的,你的收入多少,必须有单位盖章,然后居委会公示,六七个部门进行审核,完了以后,我们发现仍然有假的存在。全产业链,从国家权利的交易,到这个建设,到监管,到侵占,甚至到户口他也可以买下来,那么能交易的不能交易的,在这个链条里面我们都看到了。

  张鸿:现官现管 没有权利的约束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这个事也是一个传奇,它在每一个环节上几乎都有传奇,比如房妹的爸爸涉嫌倒卖经济适用房,因为举报说他308套,现在没有坐实,但是29套房子是有的,哪来的29套房子这需要查。还有一个举报是07年的时候挪用上千万,当时被纪委和检察院立案,也是悄悄的,也没有公布结果,所以这个结果咱需要公布。当你举报她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人名字都不对,这个户口是项城的,不是郑州的,居然能给自己家一家4口人办8个户口,这确实是太奇怪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确实是有经商的意识,他什么都吃干了,榨干了,一点都不给其他人留,不仅管经适房分配、建设,建设房子的小区开发商也是他老婆的名字,据举报人说,这个公司实际上的股东的头是他的,他弟弟给整个楼的相关配套供应材料等等,把整个产业链拿下了。

  微观到具体上面的时候,你往往会发现某一个当权的个人,他现官现管着,没有权利的约束,比如合肥的这个,当时他是支部书记,然后和他共同被处理的村主任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说后来这个安置房的分配本来应该我们一起来商量,来公示什么的。但是这个房叔就说,我来给你弄,然后他就把这个分配了。分配了以后,村主任说,很多买了安置房的人我不认识,我们村的安置房我都不认识,起码他自己说他起码20套房子的房主我不认识。

  马光远:没有落实执行 最好的制度最终都会被彻底瓦解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在经济适用房的整个过程中,有5到6个部门必须对申报人收入的真实性,住房的真实性等等进行审核,但是这种审核本身,如果落于形势是没有用的。再比如说,要在他的居民小区要进行公示,公示完以后,而且居委会给意见的。我很少看到真正拿到居委会给大妈盖个章,盖完就完了,我想这些制度不执行,事实上给那些监管者带来了利益,也就是说利用这种监管本身,一方面别人申请的时候可以牟利,同时我可以直接下手,我把它做成全产业链,建经济适用房我儿子,经济适用房材料我女儿,公司是我老婆的监管,搞成这样的话,那么任何最好的制度最终彻底被瓦解。这么多年房改以来,中国究竟多少房子我们搞不清楚,我老觉得,房子在那放着,而且房子需要登记,哪怕跟房妹一样搞两套户口,我们最终也能搞清楚中国多少房子。但是中国有多少房子搞不清楚,我想如果说大量的房叔房妹都存在的话,一人10套,8套,100套,那么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部盖了房子,而且都是高层建筑的话,远远不够。

  张鸿:多年举报才开始查办 应该有人为此负责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很多人在网上说,这说明我们人口压力可能也没有那么大,因为一个人有好几个户口。

  这两个案子其实都是利益受损方实名举报,然后才达到今天这个效果,那我们就应该让利益受损方更多的站出来。比如合肥这个,其实是那些村民因为我们集体土地被你卖了,我们拿的补偿又低,安置房也给侵占了,所以我们要告你,我利益受损了。然后郑州这个也是开发商的相关工程公司,因为你没给我工程款,所以我要告你。鼓励更多的公民能够通过更好的渠道去举报,比如我们合肥这个,其实是5年700多份材料,这些材料举报到哪,其实今天我们都应该提出质疑,都应该有人为此负责。

  王锡锌:存在着违法,甚至是权力滥用的行为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通过法定程序,做出了一个重要行政处理决定,居然完全没得到落实,这种情形坦率的说还不是一种普遍的情况。在这个个案的背后,存在着很多可能的违法,甚至是权力滥用的行为,应该以此为契机,对这样一个决定为什么六年来没有得到执行,进行全面调查。如果从制度上来说,那就是所有的决定做出来以后,自然有一套决定落实的程序,而且决定一旦没有落实,到底是人为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一定要调查清楚,一定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必须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明白,所有决定一旦作出以后,这种责任必须要落实到位,如果有违背,必须要引发新的处分、新的责任。否则的话,行政权力行使作出的决定就成了儿戏。所以处理当下个案,依法从重来进行处理,这个可能是办法之一。

  马光远:公开房地产信息才能让调控真正起作用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我最近看过一个民间的统计数字,就说10年以前,城市居民的住房拥有率是80%,那么10年以后变成多少?变成89%,但这10年恰好是中国房地产发展最快的10年,建的房子最多,但房屋的拥有率仅仅提高了9个百分点,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大量的房子进入了有房人的手里,也就多套住房的拥有率在提高。我们现在房地产调控里有很重要的一点,无论是限购也好,还是限贷,都限二套,三套,但是让政策远远没有想到的是,你甚至应该从10套,20套开始去限,我想如果信息不公开,那么别人可以搞两个户口。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调控本身要真正的起到作用,要堵塞漏洞的话办法只有一个,公开房地产信息。

  张鸿:房地产调控建立在信息公开的基础上

  (《央视财经评论》评论员)

  信心可能因为这样的公开受影响,现在的房叔房妹们,潜在的房叔房妹们,他们可能对自己未来继续安稳的坐在官位上可能会失去信心,可能会卖一些房子,至于能不能对房地产市场造成什么影响?我还不知道。但是我担心的是。民众因此对房地产调控失去信心,因为房地产调控建立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上,就是信息公开,然后保障性住房我们在大面积的扩建……

  (《央视财经评论》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英媒称薄熙来可能在两会前受审
  • 体育篮协罚单:麦蒂遭禁赛 三裁判共停哨20场
  • 娱乐传周星驰暗损王晶拍烂片再掀口水战
  • 财经企业退休养老金9年人均涨1.7倍超1800元
  • 科技彭博社:入门版iPhone售价或低至99美元
  • 博客方舟子:有人冒充我老师 出租车为何难打
  • 读书2012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出炉 榜单
  • 教育研究生就业率不敌本科 学历越高求职越难
  • 育儿儿子成绩差父亲扒光其上衣-16℃街头罚站
  • 王东京:经济结构调整为何调了30多年
  • 李伟民:谁在用手提箱把现金带出国门
  • 郑风田:农民异地市民化的成本如何化解
  • 沈晓杰:南方集中供暖比用空调更贵
  • 罗天昊:美国根本不是中国的对手
  • 叶檀:城镇化让大城市更大
  • 朱大鸣:城镇化40万亿大蛋糕诱惑强风险大
  • 何亚福:2050年中国哪方面居世界首位
  • 陈思进:对美国货币政策几个最常见的误读
  • 刘步尘:从全球的角度看中国彩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