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调查称城镇居民最不满意物价水平和食品安全

2013年01月02日 08:36  光明日报 

  “2012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表明:

  城镇居民最不满意物价、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

  最满意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治安状况

  本报北京1月1日电(记者庄建)“尽管人们对目前社会方方面面的状况有诸多的不满意,但是,人们对国家未来的改革与发展仍然充满了期待和希望。”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日前共同发布的、由前者主持的“2012中国社会态度与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

  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从31个省市自治区中抽出了60个市县区旗和540个社区委员会和居委会,并完成由社区和居委会到住户的抽样和入户访谈。调查推论的总体是中国城镇居住的16岁以上的居民。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观察人们的主观感受和社会态度,深入分析和描述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状况、影响因素及变动趋势。

  对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的数据分析表明:目前中国社会景气指数为63,社会信心指数为75,人们对未来的发展预期明显好于对现状的评判。

  人们在个体层次上的满意度(均值为63)要高于在社会总体层次上的满意度(均值为58)。在社会总体层次上的满意度中,人们最为满意的三项依次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48%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社会治安状况(39%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39%认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人们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物价水平(65%认为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食品安全状况(53%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和环境质量状况(37%很不满意和较不满意)。在微观层次上的满意度中,人们最为满意的三项依次是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健康状况;人们最不满意的三项依次是社会压力、个人收入水平和住房状况。

  对政府的信任度总体层面的信任度(均值为67.4)高于对政府职能部门的信任度(均值为66.3),对政府总体层面最为信任的是政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56%的受访者认为很信任和较信任)。对社会微观层面的信心普遍好于对社会宏观层面的信心。其中对社会宏观层面各事项信心最为充足的是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65%的受访者认为会变好),信心相比不足的是社会公平公正状况的改善(42%的受访者认为会变好);对社会微观层面各事项信心最为充足的是家庭关系状况的改善,信心相比不足的是社会地位状况的改善。对未来三年的社会总体信心明显好于对现状的评价,说明受访者对社会状况的改善有着良好的期望。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重庆女警自述被黑打:戴脚镣坐老虎凳
  • 体育范佩西两球曼联4-0 哲科进球曼城3-0
  • 娱乐安徽国剧盛典《甄嬛传》大胜 视频集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8年仍未出台
  • 科技12306现失误:火车到达时间早于出发时间
  • 博客“最严交规”能否管住“马路杀手”
  • 读书2012年度好书你读过哪几本
  • 教育25省份不同程度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 育儿怀孕给女人带来的10种惊人好处
  • 张五常:扶贫这件事很难做
  • 姚树洁:习李新政将以反腐减贫开局
  • 西向东:老西眼里的2012
  • 李玲:共同富裕将成为新改革开放的旗帜
  • 张茉楠:未来全球金融三大趋势
  • 张卫星:A股只是救命与逃命行情
  • 曹凤岐:中国股市的三大困惑
  • 杨再平:2012年中国银行业十件大事
  • 罗天昊:俄印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对手
  • 孙立坚:2013年宏观政策会有哪些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