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报告称近7成银行家担忧楼市风险

2012年12月27日 12:02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张飒 

  中国银行业协会与普华永道26日联合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2)》(下称“报告”)显示,银行家普遍下调了银行的增长预期,约7成受访银行家预计未来三年其所在银行营收和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但他们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仍乐观,半数以上受访银行家预计其所在银行未来三年不良率将维持在1%以下。

  风险方面,67.9%的银行家认为房地产市场调整带来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也受到近6成银行家的关注;甚至有32.6%和26.6%的银行家认为这两项业务在2012年及未来3年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

  此外,有67.5%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使金融业务绕过监管,影响经济金融稳定。

  该报告通过对全国42家银行850位银行高管展开问卷调查和对25位银行高管进行访谈而完成,这也是该报告连续第四年发布。

  逾7成银行家

  担忧理财产品恶性竞争

  对于近来热议的影子银行,调查指出,银行家普遍认可的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部分:一是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二是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 

  调查中,67.5%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使金融业务绕过监管,影响经济金融稳定;62.8%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会导致货币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力减弱。 

  “大部分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作用,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必要。”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规模提速明显。近8成的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银行家关注。

  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此外,还有75.2%的银行家对理财产品同质化、价格恶性竞争表示担忧,希望监管层面加以引导。

  面对当前第三方理财机构、证券公司、保险机构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的较快发展,多数银行家认为这对银行理财产品业务的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55.8%的银行家认为,竞争对手的增加可以倒逼银行加快理财产品创新,46.7%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将为银行带来托管、代销等业务机会,32.4%表示由于银行已经开展综合化经营,具备优势。

  “关注利率市场化

  配套措施”

  报告项目主持人巴曙松[微博]昨天在报告发布会上还指出,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进展,是银行家在2012年关注度非常高的事情,被视为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政策突破。

  6成以上的银行家认为,未来几年是推进利率市场化最好的时机。对于未来取消贷款利率下限的改革,58.3%的银行家认为对银行业无明显的影响或正面影响,其中32.5%认为影响偏正面。

  银行家普遍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改革的影响非常大,利差的收窄,包括从内部来看没有建立完善的利率定价机制和利率风险管控能力,这是银行家们非常关注和担心的地方。

  巴曙松透露,56.6%的银行家认为取消存款利率上限的改革对银行的影响偏负面。有关利率管理部门对此非常关注,不排除未来可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候,贷款利率下限取消走在前面,这跟银行家的判断也有关系。

  一位农村商业银行高管建议,利率市场化在实际操作中应审慎推进,需要考虑三方面的差异:一是城乡有差距;二是存贷款有差异;三是大小银行有差别。

  另一位农信社负责人则呼吁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给予中小银行一定保护措施。

  报告还认为,利率市场化不能单兵前行。

  一位股份行战略部负责人表示,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可能导致很多中小银行流动性不足,破产倒闭,这个过程必须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另一位股份行高管直言,只针对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不放开存贷比、贷款额度这些指标的话,对银行的经营影响也很大。

  报告还就监管指标的合理性向银行家进行了调查,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流动性指标、杠杆率等多数为银行家认可,但拨贷比和存贷比则存在争议。

  大部分银行家认为,应继续保留存贷比指标,但七成银行家认为,应对该指标的约束效力、指标值和测算方法进行调整。不少人还认为,存贷比应作为监测指标而非硬性监管约束指标。

  “未来10年

  资本补充压力仍较大”

  除了风险,银行家还对未来银行业形势做出预测。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年起将正式实施,多数银行家对该办法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但也普遍感受到资本补充的压力。

  从补充资本的方式来看,55.5%的银行家打算通过提高利润水平的方式,增加留存收益来进行内源资本补充,而降低分红比例则未成为首选,可能由于分红比例受制于股东诉求,银行管理层难以主动调整。外源资本补充方面,发行次级债成为银行家首选。

  值得关注的是,在上述报告发布会上,银监会纪委书记杜金富也指出,2008年以来,中国信贷每年以8万亿左右的规模的速度递增,即使以12%的信贷增长速度来测算,未来10年资本的补充压力仍然较大”,银行资产规模面临不可持续性的问题。

  杜金富称,调查结果显示银行业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过度依赖高资本消耗的金融发展模式问题,过度依赖存贷差的盈利模式问题,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的发展方式问题,以及服务同质化发展问题。

  昨日发布的报告还显示,82.9%的银行家建议当前应“稳健审慎推进资产证券化”。近7成受访银行家认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是现阶段中国推进资产证券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习近平:毛主席历史周期律谈话仍是警示
  • 体育曼联3度落后91分钟绝杀 麦蒂获CBA首胜
  • 娱乐传邓超江一燕约会气爆孙俪 经纪人否认
  • 财经郎酒董事长陷被调查传闻 或涉李春城案
  • 科技新专利显示iPhone未来或采用弧度屏幕
  • 博客马未都:高铁服务是软肋 舌尖上的京剧
  • 读书文史观天下:解读《旧制度与大革命》
  • 教育禁奥10年屡次死灰复燃 背后是择校乱象
  • 育儿美国一妇女3分钟内产下5胞胎(组图)
  • 曹凤岐:如何解读十八大报告
  • 赵伟:为何经济预期屡屡失误
  • 陈思进:在美国也是投保容易索赔难
  • 刘泳华:2012年十大最囧品牌
  • 白明:从说得对与干得累看中国经济
  • Kingsley:食品安全摧毁中国房地产市场
  • 孙立坚:安倍这次再能走多远
  • 沈晓杰:是为人民服务 还是为人民币服务
  • 王小广:中国宏观经济将会走向哪
  • 何亚福:中国超低生育率的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