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首批房奴翻身记:那时不敢谈恋爱现在拥有4套房

2012年11月27日 06:39  东方早报 

  张明星选中了德加公寓的一套房子,71.2平方米,总价18万多元。首付一成,他没有“啃老”,全是向朋友借来,“那时人还比较单纯,没有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好借”。

  张明星感慨,当时的开发商“太好了”,2个小时把一切手续办好, “首付一成,求着人买,因为没有人买。买房后一个星期就给了三证,还送到了我办公室。”

  早报记者 李云芳

  德加公寓位于杭州城西,内中一幢幢红白相间的多层小楼,间以片片青绿草木,显得格外美丽。

  1999年底,张明星以2600多元/平方米购买了该小区的一套房子;十余年过去,如今这里房价已涨到每平方米2万多元,几乎翻了10倍。

  张明星这一批在世纪之交时买房的人,被称为首批房奴。他们贷款期限多为10-15年,按正常还款节奏推算,如今正处于集中清贷期。在这个摆脱房奴身份的节点上,他们再次被舆论聚焦。

  实际上,首批房奴购房时,房价绝对值很低,物价也不高,购房后又赶上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致收入倍增,因此他们很快便从压力中解脱,还有很多人提前还贷。如张明星早在2002年就提前还贷,此后又多次购置房产。

  从“房奴”到“房产投资客”,这是一个颇为励志的故事。人们对首批房奴的聚焦,多少有些羡慕和嫉妒。

  但在现在这个房价和物价高企的时代,面临巨大压力的新房奴,要像首批房奴一样早早翻身,颇为困难。

  “当时买房偷偷摸摸的”

  尽管在此前就零零散散出现了个人按揭买房,但人们多把世纪之交时的个人按揭购房者,称为中国的首批房奴。

  199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要求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自此,在中国实行半个世纪的福利分房制度,被彻底终结。

  《通知》出台后,吕文东所在的北京某研究所还有100多套房源,于是进行了最后一拨福利分房。

  吕文东排在200多号,没有搭上福利分房的末班车,次年不得不在商品房市场上买了房。

  此时,买商品房的人已逐渐多了起来。大部分人买房为自住,尚意识不到可以作为一种投资,“否则借钱也要买好几套了”。2000年在北京买房的张明芳认识一个朋友,当时到处买房,以至于他妻子追问是否外面养了“小三”。

  在银行工作的卓女士说,当时年轻人已能接受按揭买房的方式,银行并不需要营销推介,倒是媒体会做些宣传报道,尤其常提到“中国老太和美国老太”的故事。

  张明芳也记得,那故事传播很广:一个美国老太临死时说,终于还完了房贷;一个中国老太临死时说,终于买下了一套房子。这个故事“鼓动了很多人买房,我们也可以先消费再付款”。

  1999年在杭州买房的张明星则称,自己起初并不知道可以按揭买房,被朋友怂恿买房时听说这一政策还有些不相信。

  他说,当时福利分房终结后,有很多人抱怨,认为“70后”一代被改革抛弃了。也因此,他当时买房是 “偷偷摸摸”,“没身份、没地位的人才自己买房”。

  吕文东倒没有太多的失落感,“全国都这样,不服气、叹气也没有办法”。而张明芳单位是企业编制,她从没奢望单位会给她分房。

  “不看地段只讲实惠”

  1999年时,商品房市场还不怎么发达,像杭州,商品房都集中在城西,未像现在一样四处开花。

  张明星骑自行车去看房时,看到城西“都是村级道路,到处是工地,自行车都没地方停放”。而楼盘也只有寥寥六七个可看,“当时没有品牌概念,只讲实惠,连地段都不讲,就这几个楼盘。”

  张明星选中了德加公寓的一套房子,71.2平方米,总价18万多元。首付一成,他没有“啃老”,全是向朋友借来,“那时人还比较单纯,没有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好借”。

  张明星感慨,当时的开发商“太好了”,2个小时把一切手续办好, “首付一成,求着人买,因为没有人买。买房后一个星期就给了三证,还送到了我办公室。”

  买房后张明星才告诉父亲,父亲第一反应是问他有没有做非法的事情。

  他的父母更不知道按揭买房这种新鲜方式,在他们眼里,年纪轻轻自己就能买得起房子,那非得是突然得了一笔横财。

  和张明星首付全靠自己借来不一样,张明芳和吕文东买房时都“啃老”了。

  张明芳买了一套近80平方米的房子,位处北京三环内,总价36万元,首付两成,7万多元,都是父母给的。实际上张明芳也有钱,只是投在了股市里。

  吕文东“啃老”啃得厉害些,他房子总价14万元,公积金贷款只批下来5万元,其余9万元全自筹。他自己存款不到1万元,其余8万元,一部分是向同事朋友借来,另外一大部分是父母的积蓄和他们出面借的钱。

  彼时的购房者,对如何贷款、如何还款也都还懵懵懂懂。

  吕文东说,那时不知道还有多种还款方式可选,只是在单位房产科的张罗下随大流,“大家凑一拨,房产科说银行有空,就一起去办了。”到了银行也是全部听指挥,“条文都不看,按着银行要求填这个表填那个表。”

  张明芳当时签协议时,银行还派了一个律师来见证,且要她承担律师费。张明芳并未在意,“觉得能贷款给你就不错了”。

  各人的房价收入比各不同。吕文东和张明星当时工资拿到手均为800多元,而房价一个是1400多元,一个是2600多元,分别为工资的近2倍和3倍多。张明芳当时是高薪阶层,月工资4000多元,和其所买房屋单价差不多。

  吕文东和张明星分别贷了10年和15年,张明芳则贷了25年,这么长的期限在当时颇为少见。张明芳说,当时只想月供最低,贷25年的月供正好和自己的租房价格差不多,再说, “谁能一下子借你这么多钱啊,能贷就贷”。

  “那段时间不敢谈恋爱”

  吕文东从2000年1月开始还月供,每月560元。他和妻子月工资加起来有一千五六百元,对付月供问题不大。他的压力在于,因自筹9万元欠下的大笔债务。

  吕文东尽量节省,他至今还记得当年省钱坐车的事。

  他买的房子距单位有10公里,而公交车经常不准时。为不迟到,经常乘坐私人运营的中巴车。但中巴车价格比公交车贵一倍,要1元,且常随意涨价。

  一次天气不好,他匆匆上了中巴车赶去上班。开出几百米后,售票员说天气不好要补胎,票价2元。

  吕文东不干了。他觉得如果每天都2元车费,交通成本就要增加一倍,“那时我是穷人, 1元钱真当回事。”

  不同意出2元车费的吕文东下了车,又走回候车点,等到下一辆中巴车来,确认票价是1元后他才上了车。

  不仅节流,吕文东还努力开源。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想方设法地找一些私活做,“忙得孩子都没空管”。吕文东说,那时是一门心思:“想早点还上,压力挺大的。”

  而对于还未结婚的张明星来说,月供的压力更大, “月供780多元,一个月的工资都贡献给银行了。”

  彼时虽对月供占收入比有限制,但很多购房者为买房都会虚开收入证明,从而导致月供压力巨大。

  张明星说,他多次逾期还月供,银行来催时,“心里很紧张,第一次被追债”。和吕文东相似,除工作外,他也努力接一些私活,赚些外快,“那段时间不敢谈恋爱,连在外面吃大餐都很少。”

  “肯定会再买几套房”

  虽然起初压力很大,但购房后不过三四年,吕文东和张明星就迅速从压力下解脱。

  2002年年中,张明星就提前还清了贷款,此时距他买房不过三年左右。这得益于他换了一份工作。

  他在前一年跳槽,工资一下子涨到了5000多元,加上他此前在另外一个单位做私活攒下的钱,一下子摆脱了房奴的身份。

  而对吕文东来说,买房带来的压力“2003年后就不当回事了”。

  2003年时,他的工资已涨到2000多元,是买房时的2.5倍。此外,他还有两笔意外之财,单位断断续续发下来房补,他出国又享受了一年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工资,每月一万二三千元。

  这些收入不仅让吕文东将外债还清,还余留了十几万元。但他没有选择提前还款,直到2009年年底按时还完。

  到2007年,吕文东手头有了钱,又买了一套房子。这次他首付七成,贷款只贷了10万元,月供1000元左右。吕文东觉得轻松得很,“吃顿饭都要1000多元”。

  张明星则早在2005年,就又买了一套房子。那时,他的理想是拥有4套房子,“那样我就可以大摇大摆,都不用工作了” 。

  如今张明星也确有4套房子,除了前面2套,在妻子杭州农村的老家造了一所大房子,去年又在他老家金华买了一套房子,计划给父母养老。

  按他的说法,如果不是2008年楼市调控骤紧,“肯定会再买几套房”。

  张明芳没有再购置房产,而是一直在股市里打拼,因当时行情好。但她2000年买下的房子,现已升值到每平方米2万多元,几乎是购买时的5倍。

  “各方面没有以前宽松”

  很多人认为,比起首批房奴,现在的房奴压力更大,用张明芳的话来说,“更可怜”。

  在银行工作的卓女士说,现在的房价收入比,比首批房奴那个年代要大,且物价也远高于从前。

  张明星说,现在按揭买房各方面配套没有以前宽松,又有限购令等层层加码,给房奴增加了很多压力。

  张明芳还补充了一个原因:首批房奴那拨人,还赶上了股市好的时候。

  “住在杭州网”首席评论员丁建刚则认为,没法这样比较,首批房奴那时都算是精英阶层,而现在房奴比例大大提高,一些精英人士压力比首批房奴小,但工薪阶层压力会大过首批房奴。

  但一个共识是,首批房奴赶上了收入快速增长的时代,因此得以迅速消解掉压力。

  一位房产界资深经纪人说,首批房奴起初压力也很大,但随后几年收入“‘啪’上去了”,基本上一两年后压力就马上减轻。而现在房奴的收入能够获得怎样的提高则不确定。虽然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番,但至少“目前还只是宏图,没有拿在手里”。

  丁建刚认为,首批房奴的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时期,收入也相应快速提升,但现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开始逐步放缓,新房奴“未必能碰上那样好的机遇”。

  (应采访对象要求,吕文东、张明芳为化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据称重庆不雅视频女子曾被王立军拘1个月
  • 体育中超2013亚冠正赛名额将重返4席
  • 娱乐刘烨开通新浪微博 混血儿子萌照做头像
  • 财经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明年2月25日下调
  • 科技主流浏览器禁止追踪或重创精准广告
  • 博客航母Style要火 不敢做房奴可能终生受穷
  • 读书文史观天下:2012是“世界末日”吗
  • 教育90后女大学生为求职整形 国考题答案
  • 育儿妈妈喂奶时睡着婴儿被捂窒息死亡(图)
  • 郑风田:平坟运动背后的占地潮更吓人
  • 易鹏:官员应该看看《一九四二》
  • 艾诚:陈九霖的天堂与地狱
  • 曹中铭:李旭利老鼠仓被罚千万亏不亏
  • 叶檀:疯狂的货币政策将毁灭日本
  • 但斌:中国股市为何熊途漫漫
  • Kingsley:《江南Sytyle》的经济价值
  • 朱宁:商学院的股票你敢买吗
  • 郑风田: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的后果
  • 海宁:巴菲特成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