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金麒麟论坛高管圆桌会议二讨论实录

2012年11月20日 16:22  新浪财经 微博
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图为高管圆桌会二:基金现场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图为高管圆桌会二:基金现场图(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摄)

  新浪财经讯 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于11月20日在北京JW万豪酒店召开,本次论坛主题是:“新周期中的经济改革”。以下是金麒麟论坛高管圆桌会议二讨论实录。

  主持人:我们新浪的金麒麟论坛这几年都有基金行业圆桌会,今天前一场是银行,后一场是保险,基金夹在中间,这位置可不是主办方特意安排的,不过正好反映了行业处于夹击的状态。前面有银行业的各种业务创新,产品创新,还有信托行业经过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在也逐渐走到基金前面;而基金行业的后面,保险,券商,甚至连期货公司也进入了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这些基金传统占据优势的行业。这个时候,基金公司,基金行业,好像是处于被夹击的状态。金总,您现在怎么看待基金行业的这种状态?

  金旭:问题很尖锐,因为确实现在看上去是这个状况,从我们自己本身在行业内的人士认知来看,一个是银行是自古以来,或者金融行业里面一直是老大,我们倒觉得没有那么强烈的压迫感。信托和证券,信托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如果我没记错时间上来看信托比基金公司要早,证券公司更是如此,所以我相信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应该有他们自己本身行业非常强烈的优势,历史底蕴,他们的人才,专业的各方面准备。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个人认为这几个行业现在不管是夹击基金业,还是比基金业超前,我觉得是很合理的,这是第一个个人的观点。

  第二,我们说的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情况,是基于我们对基金公司发展的阶段认知。一方面我们看到财富管理平台,财富管理行业受到很多新的加入者的分享,其实基金行业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力度在往前推进,我们也在加入这个行业曾经很有优势的领域,这个现象对投资人对客户选择来讲是好事,客户的选择会更多,他享受服务的品质会更好。

  第三,对基金公司是一个压力,很大的挑战。要求基金公司能够最现实改变自己的观念,架构,改变我们对服务市场的角度和意识。

  我最后还是要说一点,基金公司的优势还是非常强的。从基金公司诞生这一天起,它就具备了其他同行所不具备的优势。我们的信息透明度,规范经营度,还是创造了很大的价值。尤其在投资管理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在全国社保,企业年金这样的要求非常高,非常挑剔的机构投资人,实际上在选择管理人的时候,还是会优选基金管理公司。我没有歧视贬低其他行业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基金行业不能迷失自己的本性,应该还是坚持住自己的优势,在这个前提下,我们能够迅速赶超。

  主持人:刘总,您能接着谈一谈,在您看来基金行业相对其他的这些金融行业的子行业,独特的优势是什么?

  刘晓艳:它本身非常严格,它也很规范。

  主持人:管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投资人保护方面这么一个优势。现在确实基金公司的客户也不完全是面对最普通的投资者,尤其是现在的一些创新业务,逐渐涉及到替富人理财,有一些专业需求的机构理财。像信托发展这么快,基金有利于去参与市场竞争,那么这个时候,管制这一块应该如何变化,基金公司毕竟还要做一些跟以往不一样的事。这个管制、监管、和基金公司的创新之间的三者关系,我想还是问问徐主任。

  徐浩:咱们可以看这十多年来,中国的基金行业取得了非常长足的进步,不管是管理能力,还是规模,开放的程度,基金公司目前的规范经营意识也好,老百姓对基金的理解也好,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初期是管理性的,监管,管制。现在说要放松管制,因为进入了市场化阶段,创新和监管,创新实际上依然需要加强监管,要有监管的基础,混乱的没有秩序的市场是没有很好的创新环境的。所以,我们要看的是这个监管是不是合理有效,所谓合理应该是市场付出合理成本的情况下,才能够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的环境,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市场的发展,促进行业的创新发展。如果成本过高了,那就是不合理的,如果限制了行业的发展,行业不能创新了,那就是不合理的,我们就要放松监管。

  经过初期以后,目前到了可以放松管制的时候,所谓有效就是这种监管能够维护公平竞争,能够促使行业的发展是有效的,所以我觉得管制,监管,创新,应该是这么来理解。

  主持人:王老来谈谈新基金法?

  王连洲[微博]:从郭主席上台以来有所改变,过去和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基金法也没有完全解决,新基金法颁布还有一段时间。

  还有,我想都是这个行业的,我们的报酬还是比较高的。这些钱从哪来,都是基金投资者来的,何德何能,投资大股东有多少贡献,华夏基金[微博]来说,大股东买了一些产品,他自己又发行,失掉了很多的投资机会。我们证券法,基金法规定,你管理托管人自己发行的股票,托管的股票,承销的股票,都不能买,失掉了很多投资机会。

  现在我们有希望《基金法》修改,就是基金公司成立的门槛一定要降低,资产管理,对于资源怎么配置,谁有本事就揽这个瓷器活,特殊的行业,特殊的利润。

  主持人:王老刚才提到了基金的行业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新《基金法》最后一审,还是有很大期待。两位基金公司的老总,你们对《基金法》还有哪些期待?

  金旭: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基金法》是我最爱说的一个话题,我自己本人当时参与基金立法,1998年,1999年,十几年的历程了,中间起草到现在立法,现在又修改,很有幸在这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参与始终,我经常被大家说到法律有问题的时候我就自责。

  徐主任有一条说得特别好,大家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其实《基金法》当时制定的时候还是有它非常大的超前性,王老当时在人大财经委,我记得人大常委会都对《基金法》出台感到是立法上的特殊。我们国家的立法很少会为当时并不那么发达的行业,专门出来一部法律,我自己至少知道在我们的立法史上很少看到。也是因为各种和基金相关的投资主体,后来争论利益平衡吵架的结果,最后我们有了《基金法》,也有了基金行业大概十几年的繁荣,中间有一度我们非常繁荣。

  2007年基金行业超过2.5万亿的时候,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基金法》它的意义巨大,它催生了一个行业,而且带来了一种观念,就是让我们从来不愿意把钱交给第三方传统的东方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特别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人,不愿意把钱放在第三方,基金的诞生让我们的国民第一次有了理财的观念。

     我觉得我可以毫不居功自傲地说,这是基金带给我们中国人的。我没有王老那么悲观,王老也是爱之深,痛之切。《基金法》功不可没,我也是呼应徐主任的看法。这个市场,我们的经济,或者是行业发展十几年,到了一个时点,大家要看到我们应该摆脱束缚,我们步子迈得更快一点,这个方面我们注意到在银行、券商、信托,保险,他们其实迈的步子比我们快得多,也因为这个,其实我自己感觉在我们基金行业,实际上是对监管,对我们自己从业人员产生了倒逼机制,逼迫监管机构不得不去想。如果我们再不进行改革,或者是变革的话,这个行业很可能就做死了。

  《基金法》的修改是两三年的时间重复不断在提,2007年,2008年,到现在已经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如果我们对立法有所期待,和十年前我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或者十五年前的想法是一样的。

  我其实完全同意,而且我自己是学法律出身的,我非常关注弱势群体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这几年下来,我觉得《基金法》促进了行业发展,但是它现在已经成了束缚,我希望这个法律能够回到尊重市场的选择,希望能够让已经开始有15年历史的这些成熟的投资人做自己的选择,让我们已经有15年历史的基金管理公司有自己的选择,让市场各个方面能够由市场的主体管理自己的行为,由社会、市场来自动优胜劣汰,而不是简单的监管。

  现在《基金法》有一条特别著名的规定,13条,我们一直在跟监管机构呼吁,谁能够从事这个行业,参与到这个行业里来。原来我们的规定只有有金融管理背景的大的财团,比如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银行,才能成为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这一条严重限制了参与到财富管理平台上的主体活跃度和他们的专业性。既然整个金融行业是以人为本的,包括所有的,可是我们会看到我们的立法上都是以资本,它要求注册资本金必须三个亿、十个亿、二十亿,都是资本为本的,这样的前提下没有人会尊重人的价值,这么多年来,我们受人尊重的总经理黯然离去,这是很可惜的。我希望立法真正能回到以人为本的角度。

  主持人:关键词是放,现在觉得被捆住了,请刘总谈一谈您的观点,您怎么看这些潜在的波动?

  刘晓艳:我其实完全同意刚才金总的观点,站在《基金法》,我们期待,希望能够更偏向市场化一些,能够更突出人才的价值,投资者的利益,这是我们最根本的观点,这三个方向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潜在的影响,我看了要讲《基金法》,我还看了一下《新基金法》修改的草案,变动好像不是很多,变化不是那么大,让我的期待有点受伤。也有一些好的变化,方向,最终的那一稿还没有出来,所以我们会有更多的期待。

  王连洲:转了一圈又回去了,不同的金融产品,银监会,保监会,只有你投资在证券市场,股票,纳入基金法,过去也是这样,不管你买我的基金,股票,也是证券法,基金法的监管。把私募基金实际没有拿进来,本质上,门槛要降低,也呼吁几年了,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为什么你相信它还出了那么多问题,这是我们的思想,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就是那个东西。

  你们两百亿资金,一百亿资金,搞砸了,还有私募基金,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利益是捆绑在一起的,如果说我们的基金公司,我们的基金管理人跟投资者利益一致的话,我亏了,宁可把自己的钱拿出来也得保证投资者的利益。现在好了,这个行业资源配置的问题,亏得一塌糊涂,大股东照样,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不管你亏多少,最小的公司可能亏了,《基金法》的修订,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立法很重要的方面,落实的时候是很困难的。

  主持人:很多人都觉得这几年基金公司给大家的钱做赔了,基金公司自己赚得还挺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这几年赔了不少钱,公募基金的经理去私募明显比前两年少很多了,我感觉公募和私募,我的理解,这种还是应该有差异的,特别是对管理费的提取模式方面。公募相对来说固定管理费的模式,不参与分成的模式,还是基于原有的基金契约。接下来这个问题我还想请徐主任谈谈,新基金法推动未来监管的改变。

  徐浩:关于这次《基金法》的修改,实际上是从2007年开始,行业内就有这种呼声了,《基金法》已经不适合现在市场情况,需要做一些调整。

  一个是基金公司门槛太高了,导致基金公司的发起主要股东的资质要求太高,机构竞争不充分,竞争不够,活力也就不足,行业的活力也不足。

  二是人力资本的问题,资产管理是治理资本,人力资本为核心的,原《基金法》里面没有这种安排,新基金法应该已经做了,从二审的审议稿来讲是做了调整的。门槛适当降低了,可以预期整个基金行业会有越来越多的资产管理机构进来,人力资本,公募基金是允许管理人做管理安排的。私募基金允许合伙制作为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管理人将来可以做公募基金,这是从现在审议的稿子来看,最终可能是要按照三审以后的定稿。

  还有一个问题,目前在行政审批当中,提到放松管制,以前不管是产品的审核,从目前的审议稿来看,这一个非常大的变化,投资范围,标的,目标产品,这些都做了非常大的调整,实际上给整个基金行业的创新,发展,自主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刘总说现在是我们忙,将来就是他们忙,都放开了,只要合规都可以做,大家真有自己的本事就能展示出来,这是行政审批制度方面。

  四是在放松管制的同时,要以加强监管为前提。《新基金法》二审草案里面跟投资者保护的监管是加强的,原来的《基金法》对于基金公司的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原来是没有规定的,对于基金管理人买卖证券是有严格规范的。对于老鼠仓,利益输送,不公平竞争,不公平交易,加强监管也做了相应的安排。

  从我们的感受来看,整个修法过程是比较全面的,充分的听取了行业,市场,以及相关部委的意见。还有一个就是私募的问题,我们国家近几年私募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实际上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整个过程当中,修法征求意见中,大家对私募基金要不要立法来调整,规范,实际上是有共识的,只不过对如何监管也是有共识的。

  不管怎么说,阳光私募,私募的证券二级市场从目前的审议稿里来看,还是纳入监管的条例范围。我觉得《基金法》修改的过程当中,我们认为它是充分听取了行业,市场的一件,从我们基金行业来讲,我和两个基金的老总一样也是充满了期待。

  主持人:徐主任谈到《基金法》的时候,强调了加强监管的同时,市场要求很多领域要放,我们该放的要放,放完了之后你们就要放开手脚来干了。实际上我个人更感兴趣的是微观的一些话题,尤其是基金产品,跟我们每个投资者是息息相关的。现在的市场创新环境之下,一方面这个基金产品的创新,基金业务的创新,现在有什么进一步的计划?两位怎么看待目前整个基金行业产品层面创新的竞争局面?

  金旭:创新,其实基金行业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个脚步,手脚很束缚,我们基金经理曾经说过戴着手铐跳舞的普罗米修斯也好,或者什么样子,王老也提到了仓位60%的限制,投资人也很受伤,我在很多场合公开都讲过,看到投资人受到伤害,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我说的是合理的回报,还是其实我们自己也很难受,这是一个大的前提。因为这个行业如果没有持有人的认可和信任,我们不可能有生命力和未来的希望。

  看到监管机构从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理念提出,到《基金法》的修改,新上任分管的行业机构的领导提出放得更开,管得更好,我们自己都非常受鼓舞。

  具体到一个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应对来看,我不代表行业,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看,我是这么认知的,一方面从对发达的资本市场的研究来看,基金行业,或者是财富管理行业走过这么几个阶段,一个阶段是大概叫投资业绩驱动,你会看到二三十年代,美国或者是我们1998-2007年中国国内的证券市场,投资业绩是投资人来选定,或者是来进行自己资产配置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和标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我们基金行业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我们股票市场,权益类市场异常繁荣和发展。

  2007年,大家是用这一年的收益率来擦去了投资人十年的泪,就忘了风险是非常高的,不停陷入2007年美好的幻影中。我知道有投资人可能会骂我,至少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管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现在大家可能都关注到的。而五年前很少有普通的投资人会关注债券类,固定收益类产品,那时候还没有理财产品什么事呢,大家互相推荐的产品,通常是6%,风险不高,流动性很好。2010年的金麒麟论坛我提到了,有什么样的投资人有什么样的投资管理,现在回到这来看,我们产品创新其实我们天时是因为市场时机到了,我们基金管理公司能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真的一切从客户角度出发,我们要去关注它,聆听他们的声音,我们拿出我们能够适应的产品,这是稍微宏观了。

  如果我们自己认定现在是产品创新驱动的时代,我们在判断目前权益市场还没有明显改善的信号,我不是在唱空市场,大家别误解我的意思。对我们这些专业人来讲,市场并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能够使用有效的投资工具,仍然给投资人赚钱。今年我们公司加大了对工具类,交易类的基金产品的研发,所以也才能有了前几天大家可能也会关注到我们有国债,黄金,发起式的债券产品,分级的债券指数产品。这些产品的目的,都是想给投资人,你真的如果有足够的耐心就去买股票基金,大家一定要记住,我也是跟投资人说得最多的一条,你在这个游戏里面和你不在这个游戏里面最大的区别,就是你在这个游戏里面你可能会亏损,因为短期是这样的。但是如果你不在这个游戏里面,你就永远没有赚钱的机会。

  我们拿全国社保做了一个例子,这么多年下来,它年化收益率达到6%,平滑下来是6-8%,8%左右,你看到2002-2006年的漫漫熊市,你走了,不在这个行业里了,2007年400%收益你就享受不到。交易类,或者工具类产品的投资,我是靠自己的工资能够略有节余,我就去买风险比较低,收益比较稳定,大概6%的产品。产品创新最大的好处,或者是天时地利人和给我们带来的,就是给投资人各种不同的选择。

  徐主任也在讲,如果这个市场放开了,该忙活的就是我们这些基金管理公司了。如果我们有上万支产品的时候,那时候你选择哪一个能不能赚钱的产品,是你自己的选择。我在多个场合呼吁,整个这个行业的发展不是互相指责,互相批评的,只有共同点,没有一个趋同点。

  主持人:我觉得有可能是一个尖锐的话题,金总提到了基金创新产品,其中可能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关注这么一个行业现象,绝大多数基金公司在发起之前,我们想象基金公司自己出一部分钱,投资者也出一部分钱,大家一起来做。现在基金公司大多数选择的是偏固定收益做发起式基金,是不是意味着基金公司自己对权益类市场还暂时没有什么信心?或者说有其他的一些可能

  刘晓艳:我估计和通道是有关的,也跟它判断市场没有关系,跟他在这一年报几个产品,大家今年又都想发固定收益,所以它正好报哪个产品,哪个通道空出来了,就去报这个产品了,没有刻意去考虑它是发起式基金,还是非发起式基金。如果说我没有赶上这个通道,就是一个非发起式的基金,产品优先,时间优先,我们一直都不认为自己的钱在里才会更关注它一些,这样是不对的,基本上是按照我们自己报产品的进度,哪个通道来了就报哪一个产品。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对刘总他们家的产品,包括金总他们家的产品其实一直挺感兴趣,我个人长期持有过他们两家以前的封闭式基金,都还赚了一些钱。我特别关注刘总他们家(中小板分级),A类约定收益是7%,期限7年,在现有监管框架下把创新能干的事情也基本上干到头了,这个产品,我们认为是不错的产品,最后卖得不是特别好。实际上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在《分级基金指引》下,各家的创新空间有限,产品同质化现象在创新领域也越来越严重,徐主任,未来这一块有没有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徐浩:首先,任何产品实际上都需要跟随市场发展的情况不断做出创新和发展,基金也是一样。证监会出台了分级基金指引,原因在于最初推出分级基金以后,投诉之间反映了分级基金在产品设计,以及投资者保护方面,教育方面,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毕竟是刚刚起步的一些产品,是需要引导的,出于投资者利益保护。近期受到投资者的投诉,很大部分来自分级基金,它结构比较复杂,一般投资者不一定能够理解。可能销售方面并没有给投资者解释得那么清楚,非专业人员来投资的话,你要给他解释得很清楚,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

  我们最近很多投诉都是来自于投资者关于分级基金的投诉,这就是为什么出分级基金的审核要点。今后如果说基金管理公司从投资者出发,如果未来投资者对产品的认识确实达到了相应的条件,那么相应的监管标准也会有所调整。

  主持人:徐主任讲了对于未来的部分管制放松的前提,相应的投资者教育,投资者自身的成熟。鉴于时间关系,嘉宾讨论到此结束。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张德江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 孙政才兼任
  • 体育麦蒂出场1分38秒 球迷骚乱比赛提前结束
  • 娱乐周星驰新片定名发海报预告春节献映
  • 财经2012新浪金麒麟论坛 周小川解读18大报告
  • 科技摩托罗拉南京近百员工到期未签离职协议
  • 博客宁夏地震现场(图) 非城女嘉宾目的不纯?
  • 读书文化新观察:江南style凭啥红?
  • 教育校园奢侈风:爹有的是钱 我不花谁花
  • 育儿英国4成婆媳关系紧张因孙子引分歧
  • 张化桥:小微贷款的基础设施在哪里
  • 张明:2013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调
  • 辜胜阻:三个平等是十八大重大创新
  • 王巍:犹太金融阴谋论的起源
  • 尹中立:美国楼市复苏将打压中国楼市
  • 鲁政委:中国热钱之争
  • 张五常:寿山石雕艺术的伟大与悲哀
  • 赵伟:诺奖青睐和谐社会设计者
  • 汤敏:让农村金融更普惠
  • 叶檀:征收房产税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