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资逆势出海 专家称五星红旗购物袋可装世界

2012年11月12日 14:42  财经国家周刊 

  中国逆势而上的对外投资,正成为陷入困境的欧洲企业的救命稻草;而投资方向的细微变化,也为欧洲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带来了机会

  驻伦敦记者 王亚宏 11月08日

  9月的一天,欧洲委员会贸易总署远东贸易部门负责人安东尼奥·帕恩第,应邀到伦敦参加一个关于中国投资欧洲的内部会议。

  在通往伦敦的欧洲之星列车上,帕恩第被《金融时报》的一条新闻《中国建设银行计划投资欧洲银行》所吸引,“恰与此行有关。”帕恩第事后回忆起这个小小的巧合。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逆势而上的对外投资,正成为陷入困境的一些欧洲企业的救命稻草;而投资方向的细微变化,也为欧洲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带来了大量机会。帕恩第说,当天研讨会上的每个人都认为,欧洲最好努力搭上这趟顺风车。

  “走出去”让中国在全球投资版图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坐拥超过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成为全球有志吸引外国直接投资(FDI)国家眼中最闪闪发光的一座金山。历时两年的债务危机,使大部分欧洲国家的经济失速状况迟迟得不到改善,更加大了他们对外来投资的需求。

  对于欧洲,投资仅是中欧间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的冰山一角。目前,欧盟已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看上去很美的中欧经济往来,并非中欧关系的全部。在政治层面,欧盟与中国在人权、战略安全等问题上依然分歧众多。欧洲人需要中国的资金与对中国的防备是两个层面的话题。但不可否认,以经济促政治正在慢慢改变不少欧洲人对中国的看法,中欧关系总体上比几年前要积极得多。随着中国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越来越多的中资出海欧罗巴,为中欧双方都勾画出一个靓丽的前景。

  中国投资的新亮点

  利兹大学国际商业中心的海因茨·沃斯博士对任何与中国有关的消息都感兴趣。最近中日间钓鱼岛争端的新闻引起他的注意,沃斯仍敏锐地预计,中日两国的经贸交往可能降至低点,“争端可能对欧洲来说是个好机会”。

  8年前,沃斯开始研究中国的对外投资。他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中国对外投资的蛋糕中,欧洲分得了8.7%的一大块。拥有4.86亿人口、人均GDP达2.69万欧元的欧盟是个巨大的市场,如此规模,对于“不差钱”的中国投资方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企业踞投资英国的排头。9月11日,中国电信[微博]设备制造商华为宣布扩充在英国运营规模,新增投资13亿英镑。在未来5年里,华为将投资移动宽带等项目,还有一部分投资将用于扩充其位于英格兰东部伊普斯威奇的研发中心。

  与华为在美国屡遭政界抹黑呈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为这家全球第二大通讯设备制造商铺开了红地毯。英国首相卡梅伦9月期间在伦敦唐宁街10号高规格接待华为的首席执行官任正非。

  直接并购欧洲企业也是近来中国投资的一大特点。2011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并购金额已超过700亿美元,几乎是2010年的10倍。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并购和参股企业的投资高达239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79亿美元。

  随着欧元区债务危机的不断深化,不少老字号的欧洲企业遭遇财务困境。这为渴望提升品牌、技术、管理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机会。

  2012年1月,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三一重工[微博]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山东重工集团投资3.74亿欧元收购债台高筑的意大利游艇业者法拉蒂75%股权;3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下属凌云集团联合国[微博]内其他企业,将全球最大的车锁制造商德国凯毅德纳入旗下;光明食品5月以12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谷物类和谷物条食品生产商维他麦60%的股份;7月,徐工集团又收购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公司52%的股权。

  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和收购的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在欧洲人看来,中国企业寻找着进入主流产业链的机会,而在当地并购和投资已成为捷径。

  五星红旗“购物袋”

  沃斯博士的同事、利兹大学克莱格教授经常展示一张图片:一个绘有五星红旗的购物袋几乎装下了整个地球。

  其实,购物袋里装的是欧洲企业。在过去两年中,从意大利的游艇企业到德国的重工生产商,从北欧的汽车到英国的早餐麦片,中国企业进行了不少的投资并购。

  中国投资并购者包括三类成员,他们在欧洲的商业行为诉求也各有侧重。

  其中的国有企业,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主力,活跃在欧洲各主要国家。

  欧洲计量经济学家桑德瑞·鲁文认为,过去十年里,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驱动着中国投资大量涌入欧洲,中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进行外向型的投资。

  海外投资主力国有大型企业之侧,是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他们成为当前中国对外投资增长最活跃的群体。中国在欧盟的收购投资中,私营投资者已占到大约50%的份额,它们投资或收购是为了获得当地公司所拥有的战略资源、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

  8月初,中国服装品牌波司登在伦敦顶级购物区邦德街,庆祝海外第一家零售店开张。公司董事高德康[微博]希望以此提升波司登的品牌,能够同Hugo Boss这样的品牌形成竞争。

  随着全球布局的国有企业和充满活力的民企不断在欧洲进行商业扩张,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者也在该领域显示实力。握有重金的主权财富基金往往投资于大规模的资本项目,例如基础设施。英国正是少数欢迎中国投资其基础设施的西方国家。

  通过第四次中英经济财经对话、中英基础设施投资大会和第10次中英经贸联委会等工作机制,中英双方就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合作达成共识。今年新年伊始,中投公司投资收购了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股份(市场估计交易金额为12亿英镑)。此外,英国高铁建设计划提上日程,这项庞大的项目对于中国相关企业来说也是一个良机。

  中国海外投资的结构也在逐渐变化。如果把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从欧盟扩大到包括南欧、东欧等国家的“大欧洲”区域看,以往中国的对外投资有很大一部分是投入到能源与原材料上。

  如今,按照克莱格的统计,中国对欧投资中,研发领域吸引的资金所占比例最大,达42.99%,其次是金融业,为16.86%,制造业占15.98%位居第三,之后是批发零售业吸引了7.57%的资金。这些,正是五星红旗“购物袋”里的“商品”构成。

  被争夺的中国“金鸡”

  不少欧洲国家都想在中国的购物袋里多占一些分量。

  虽然中国大力宣传吸引外资,实际上到2009年,中国对欧盟投资远超欧盟对华投资。2003年到2010年间,中国的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和非洲。最新趋势显示,对欧投资的增速加快,对非洲和美国的投资则呈下降曲线。2011年中国公司对外投资570亿欧元,欧洲所占份额也增加到10%。今年上半年,中企投资达350亿欧元,欧洲所占比例也进一步增大。

  虽然在欧盟国家吸引的全部外资中,中国的投资还只占一小部分,但其增长势头却很迅猛,这使得不少欧盟国家使尽浑身解数吸引来自中国的投资者。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需求为欧洲国家提供了一个吸引中国投资的机会。

  但欧洲不同国家对于中国投资的态度和需求也不一样,各国对机会的利用程度不尽相同。

  西欧小国卢森堡拥有税收等多方优势,很受中国资金的青睐。卢森堡也是外商直接投资欧洲的“门户”,尽管吸引了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的46.3%,但其中大部分资金却转而投到其他国家。

  在欧盟之外的大欧洲地区,那些拥有广阔国内市场的国家更受中国公司的投资青睐,比如俄罗斯和土耳其。投资土耳其,中国资金还可借此进入欧盟市场,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和东风都在土耳其投资建厂正意在如此。

  中国对欧盟投资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德国占12%;瑞典占11.8%;英国位居第三,占10.9%。

  虽然中国对欧投资增长很快,但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仍需扶持和帮助。重要的是来自投资对象国的帮助。这三个吸引中国资金最多的欧洲国家,恰恰是对中国企业在投资辅导方面做得最细致的国家。英国政府中设有贸易与投资署(UKTI),专门负责为外国的投资者服务,中国企业从该部门的服务中受益良多。

  英国贸易与投资大臣格林勋爵去年年初离开工作26年的汇丰银行,成为一位政府部长。当时,请他入阁的英国首相卡梅伦认为,这位银行家凭借在商界的影响力,能有力促进英国对外贸易和引进投资。而对中国的情况十分了解的格林也正如这位首相所愿,在为英国吸引中国投资方面不遗余力。在他看来,“在外商直接投资领域,中国是世界上新崛起的、拥有强大实力的国家之一。”

  格林说:“如果希望到英国考察,英国贸易投资署可以帮助联系有关机构与公司。我们与中国的投资者保持联系,帮助他们在英国市场获得竞争力,就英国市场的运作向他们介绍具体机遇,牵线搭桥。英国以全新的政治框架支持这种商对商的联系,目的是为在英国投资的中国公司提供政治上的支持和手续批准上的协助,并且鼓励英国企业争取中国提供的机遇。”

  格林的努力想必会给英国政府挣到不少支持,仅在2010到2011财政年之间,来自中国公司的投资就在59个新项目中为英国创造了将近1500个就业机会。

  要防“水土不服”

  欧洲虽然成了中国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但要真变成现实也绝非毫无风险。2004年中国家电生产商TCL[微博]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的失败案例,至今仍令不少中国公司对投资欧洲掂量再三。

  中国企业作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的新手,商务成本较高不可避免,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法律、税务制度等方面都有不适应。此外,中国企业还面临另外一些困难,比如签证、劳工许可等。

  克莱格教授说,中国企业对欧盟市场状况还缺乏了解、缺乏必要的营运知识和技能,而艰难的起步阶段很容易让在国内风生水起的公司惊呼“他们歧视中国人”。

  “被歧视感”在中国投资者间普遍存在。中投监事长金立群5月在伦敦发表演讲时就指出,在欧洲地区投资时还是能够感觉到看不见的障碍,希望欧洲国家能以更加公平和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投资。

  克莱格教授承认:“歧视确实有。但不是单单针对中国人。欧盟各成员国之间尽管共享一个统一的市场,相互之间也一样歧视;具有歧视排外心态的欧洲人对来自任何地方的外来投资者都会歧视。”

  成熟的投资者不会因此就对一个成熟的市场裹足不前,毕竟对中国公司来说,在欧洲开展业务也能够获得其他地区没有的优势,比如大多数西欧国家在“公司起步和运营容易度”的国家排名中名列前茅。对于初来乍到的中国投资者来说,如何渡过适应期,克服水土不服,如何理顺欧盟内部复杂的行政条款和政治框架,实现本土化是要务所在。

  中国上汽集团投资收购MG汽车,树立起一个融入本土的典范。位于伯明翰的MG ROVER原来是英国最大的汽车厂,倒闭带来大量的工人失业,招致英国媒体和公众不满情绪。上汽收购MG后,最初一些英国媒体和公众把中国企业和过去MG ROVER不成功的经营联系在一起,使得上汽从一开始就小心地处理与当地政府和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上汽MG英国公司总经理王昊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细心经营,和当地社区、企业良性互动,利用政府资源,开放工厂进行参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成功地扭转了不利因素。”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十八大报告首提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 体育西甲C罗独眼进球皇马2-1 梅西破贝利纪录
  • 娱乐郭晶晶大婚祈愿 银幕热吻 秀钻戒
  • 财经收入增速一直被高估 去年被歪曲幅度更大
  • 科技HTC与苹果和解:夹击三星一举三得
  • 博客实拍:赤峰市大雪纷飞 延庆雪后如画美景
  • 读书文史观天下:元芳身边的神探狄仁杰
  • 教育早恋治愈贴走红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在职护士涉嫌非法进行节育手术被捕
  • 安邦智库:监管部门该对股市承担什么责任
  • 于晓华:中国何时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
  • 白明:美国会难为中兴华为意在难为中华
  • 叶檀:政府采购规模到底有多大
  • 西向东:为什么奥巴马有罪推定三一
  • 端宏斌:卖肾买爱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王东京:不限购怎样可以控制房价
  • kramer:亚洲成为奥巴马外交政策的重点
  • 如松:全社会价格体系在缓慢崩溃
  • 刘石:中国种业技术落后世界至少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