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国经济拐点已现 PPI连降14个月后首次回升

2012年11月09日 23:23  华夏时报 微博

  本报记者 陈岩鹏 北京报道

  11月9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如期公布了两项备受社会关注的经济数据,其中一项是10月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8%,环比上涨0.2%,这是15个月来的首次回升。

  看着PPI走势图微微上翘的曲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给出了他的判断:“中国经济已经触底。”

  这得益于5月份以来中央集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而随着稳增长政策的逐渐见效,主动去库存接近尾声,再加上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经济企稳后在四季度小幅回升的可能性增大,而PPI反弹也预示着企业盈利将开始改善。

  如果说PPI是符合预期的,那么另一项数据则低于预期,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7%,创下年内新低。

  “这也是件好事,给宏观政策调整预留了较大的空间,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社会总需求还非常疲弱,应加大调控引导和扩大需求。”郭田勇9日当天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订单越来越多

  唐山泰和钢铁厂销售总经理马秀芹最近的心情很不错,她11月9日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受铁路和发电等大项目的拉动,他们接到了不少订单,看来,下游需求回暖了。

  “今年6、7、8三个月整个市场萧条到了极点,9月份之后出现了转机,钢材的价格逐渐上升,最近钢价比较稳定,没有太大波动,每吨也就在20块钱上下波动。”马秀芹说。

  与之相互印证的是,全国钢材库存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兰格钢铁信息中心11月2日统计的29个城市钢铁库存总量为1249万吨,比库存最高时的2月份减少多达700万吨。

  “企业库存调整已经进入被动去库存阶段,企业产销上升带动价格回升,这从9月中下旬有色、水泥、钢材、动力煤等企稳回升的态势就能看出来。”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国兵称。

  物价是供求关系的反映,而PPI衡量的是占国民经济绝大部分的工业品的供需关系,PPI环比上涨表明总需求出现改善。

  工业品价格的企稳,尤其是原材料价格的回升,显示企业原材料去库存的程度可能有所减弱,有利于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这与10月PMI原材料库存指数回升相一致。

  原材料库存指数从9月份的47.00小幅反弹至10月份的47.3,意味着9月份原材料库存下滑速度趋缓,产成品材料库存将继续大幅减少。受到价格反弹的影响,中、下游行业将明显出现一轮补库存过程,其中中间品原材料与生产用制成品去库存化明显减弱。与此同时,9月份企业产销率已经企稳,显示企业可能已经处于弱势被动去库存之中。

  这从上市公司去库存化进程就能看出来,三季度上市公司继续延续了前期去库存步伐并呈现出加速趋势。A股剔除金融、两桶油后前三季度累计存货增长率为16.75%,存货增长速度连续七个季度回落;单季水平看,三季度单季存货同比增速更是达到了-30.55%,远超二季度的-14.60%。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PPI指数已经环比上涨,有逐步向上的趋势,估计年底PPI指数可能变为正值。

  “PPI指数反映了对未来库存的增加意愿,去库存化这个过程结束,增加库存将要开始。”连平称。

  下一个难点:刺激消费

  与PPI触底回升相反,CPI则创了年内新低。

  猪肉价格的持续下降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官方的数据看,猪肉价格下降15.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0个百分点,抵消了CPI权重最大的食品价格的涨幅。

  而且,这种势头还会延续。农业部公布的11月8日的报价显示,大部分省市生猪价格在7元每斤左右,广西、浙江等地生猪批发价跌破7元,山东部分地区则已跌破6.5元甚至接近6元每斤。

  “10月CPI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因为猪肉价格下降得很厉害,未来CPI将继续在低位徘徊,全年CPI肯定低于4%的目标,预计在3%左右。”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

  对于CPI未来一段时间的走势,郭田勇和连平也都认为,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这段时间,物价水平还会处于低位徘徊阶段。

  但低位徘徊的CPI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郭田勇看来,最大的问题是需求的疲弱。

  根据比万博经济研究院测算,在中国,每年由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CPI上升1.94%,低于这个水平的CPI,就意味着整体经济仍处于总需求不足状态。

  另一组数据也能验证这一判断:在11月1日公布的PMI中,进出口指数皆低于50,依旧疲软。进口指数从9月份的47.02小幅回升到10月的49.50,这意味着内需将继续低迷,但收缩放缓。出口订单指数从9月份的48.28小幅反弹至10月份的49.33,这意味着进、出口增速仍将维持低位,内需收缩的幅度开始小于外需回落,国内需求呈现小幅扩张态势。

  这说明,内外需依旧疲软,内需放缓速度减弱。

  除了需求疲软,另一个制约经济企稳复苏的因素是产能过剩。

  尽管钢材市场已经出现回暖迹象,但马秀芹仍然摸不透钢价的长期走势,现在钢厂的库存都不大,生产一些销售一些,“货不敢压太多。”兰格钢铁的研究员张琳也有同感:她所接触的贸易商也都不敢囤货,表现得比较谨慎,因为钢厂的产能又开始释放。

  “9月份粗钢产能就释放到了193万吨,10月预计会达到200万吨,一个月比一个月高,会制约钢价的复苏。”张琳担忧地对本报记者说。

  这种担忧在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社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称,“去产能化”要比“去库存化”艰难得多。

  “较低的CPI为宏观政策的调整预留出较大的空间,接下来应该通过结构和政策的调整引导社会总需求的上升。”郭田勇建议。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温家宝:今后5年有三件事情重大而迫切
  • 体育达纳拉赫中超MVP 德拉甘最佳教练舜天6奖
  • 娱乐刘欢确认退出好声音 身心疲惫情感透支
  • 财经10月CPI同比涨幅降至1.7% 创33个月新低
  • 科技多方证据表明亚马逊Kindle最早本月入华
  • 博客42年河南饥荒揭秘 吉杰:拒绝好声音
  • 读书伟人也单身:历史上十大著名光棍(组图)
  • 教育超6成大学生接受2000月薪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9岁女生孝德课上跪求爸爸原谅(图)
  • 罗善强:股市不亏钱靠理性 赚大钱靠随机
  • 李光斗:从奥巴马访缅看奥巴马的海外营销
  • 金岩石:从纳斯达克看中国的创业板
  • 谢百三:股市期待好政策
  • 蔡成平:唱衰日本电子业还为时过早
  • 艾诚:2012年美国大选是场关于人民的论战
  • 李剑:人均实际购买力翻一番是最大挑战
  • 马光远: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 陈虎:如何诠释十八大倍增目标
  • 叶檀:GDP 人均收入2020年翻番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