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10月CPI同比上涨1.7% 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定

2012年11月09日 22:41  中国联合商报 

  ■CUBN记者 郭安丽 北京报道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7%,略低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9%。其中,城市上涨1.8%,农村上涨1.5%;食品价格上涨1.8%,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1-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7%。分析人士认为,受食品价格、翘尾因素回落影响,10月CPI呈现创今年以来最低点。但分析人士指出,物价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货币政策或仍将处于稳中趋紧态势。

  CPI现年内“双底”

  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0.57%。其中,粮食价格上涨3.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水产品价格上涨4.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11%;鲜果价格上涨3.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7%。

  油脂价格上涨3.9%,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1%,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03%个百分点;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4.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7%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15.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60%)。

  居住价格同比上涨2.5%。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3.3%,住房租金价格上涨3.1%,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0.3%。

  食品价格一直是预示CPI涨幅的风向标。根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10月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延续了9月单边下行的态势。截至10月30日,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收报182.50点,较9月底继续下跌5.19%,并创出今年年内新低。

  与此同时,作为主要食品的蔬菜和猪肉价格上涨也略显乏力。近期,山东、辽宁等地蔬菜价格持续下跌,山东大白菜价格一周下跌超三成。另外,终端需求的持续疲软使得猪肉价格以及生猪价格在10月下旬继续弱势下行,不少地区生猪价格甚至已经跌破每斤7元大关。

  另外,在10月份1.7%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0.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6个百分点。

  分析人士认为,10月农产品和生猪价格的下降令食品端新涨价因素继续回落,同时,10月CPI翘尾因素为0.12%,为年内最低水平(除12月的0%之外)。因此,10月份CPI表现出稳中趋降,呈现年内“双底”的态势。

  物价上涨压力仍存

  “CPI在未来两个月将维持低位,不会有大幅度提升。”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连平认为,虽然冬季到来,北方逐渐的严寒会对蔬菜的供应量造成萎缩,产生负面影响,但天气因素不会对食品需求造成大幅度扩张翘尾因素的影响将继续减弱,年内CPI大幅度走高的可能性不大,就当前来看,全年CPI增速应该在2.7%左右。

  虽然各方对10月通胀水平普遍持乐观态度,但导致物价上涨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视。近日,港元连续升值,香港金融管理局两周来连续9次入市稳定港元汇价。无疑就是受到国际热钱的冲击结果。

  业内人士表示,美国启动QE3后,也势必导致国际市场流动性过剩,这既会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导致热钱流入,直接增加国内市场货币流量。

  从国内环境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新的阶段,劳动力、土地价格都在上涨,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内外两种趋势的重合,对物价上涨进而通胀的影响不容低估。

  分析人士指出,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明年可能走高。目前已经出现的牛羊肉涨价的情况,不妨将之视为涨价因素扰动物价走势的一个苗头。所以虽然通胀压力短期无虞,但并非可以高枕无忧,对于各种可能导致物价上涨的内外因素,仍不可掉以轻心。

  货币政策依旧趋紧

  10月CPI比9月月下降0.2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10月PPI-2.8%,比上月回升0.8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市场预期。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

  “PPI数据连续三个月环比回升,说明企业的需求在扩张,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实体经济复苏的信号。”国泰君安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而CPI在低位徘徊,给央行降息、降准,刺激经济增长提供了非常宽裕的操作空间,加上本年度商业银行的利润超过1.2万亿元,为央行进一步降息,缩小息差,减轻企业负担,激励投资热情创造了条件。

  中国人民银行11月2日发布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考虑到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供求关系有利于物价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当然也要看到,受劳动力成本、资源性产品和部分不可贸易品价格存在趋势性上涨压力等影响,物价对需求扩张和政策刺激仍比较敏感。此外,输入性因素也需要给予关注。

  分析人士指出,三季度以来,央行频繁使用逆回购操作而迟迟不动用降准工具,折射出了清晰的“谨慎宽松”的政策信号,也充分反映出管理层对通胀预期可能升温的考量和担忧。在这种温和的货币政策基调下,大规模降准或降息的概率并不大;即使成行,一次的调控也不会对市场构成根本性的影响。整体流动性环境虽然正在逐步改善,但扩容、解禁等股市供给冲击依然存在。

  对此,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易宪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货币政策仍将保持谨慎,短期内变化概率很小。光大银行[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也向记者表示,年内央行将继续采用逆回购的方式调节市场的流动性,不会采取降息或降准方式释放资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温家宝:今后5年有三件事情重大而迫切
  • 体育达纳拉赫中超MVP 德拉甘最佳教练舜天6奖
  • 娱乐刘欢确认退出好声音 身心疲惫情感透支
  • 财经10月CPI同比涨幅降至1.7% 创33个月新低
  • 科技多方证据表明亚马逊Kindle最早本月入华
  • 博客42年河南饥荒揭秘 吉杰:拒绝好声音
  • 读书伟人也单身:历史上十大著名光棍(组图)
  • 教育超6成大学生接受2000月薪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9岁女生孝德课上跪求爸爸原谅(图)
  • 罗善强:股市不亏钱靠理性 赚大钱靠随机
  • 李光斗:从奥巴马访缅看奥巴马的海外营销
  • 金岩石:从纳斯达克看中国的创业板
  • 谢百三:股市期待好政策
  • 蔡成平:唱衰日本电子业还为时过早
  • 艾诚:2012年美国大选是场关于人民的论战
  • 李剑:人均实际购买力翻一番是最大挑战
  • 马光远: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 陈虎:如何诠释十八大倍增目标
  • 叶檀:GDP 人均收入2020年翻番意味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