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十八大报告: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进决定阶段

2012年11月09日 04:3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11月8日在北京召开。首日主要议程是总书记胡锦涛向与会代表和特邀人员宣读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以下称“十八大报告”)。为起草该报告,去年下半年组建起草组,由政治局常委习近平任组长。报告提出中国正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当天上午,与会人员入座并合唱国歌后,大会主持人吴邦国号召全场为已故革命家默哀。胡锦涛随后起身走到主席台前,两次向全场鞠躬,开始宣读工作报告的主干部分。当天下午,各代表团继续分组讨论审议这份关系“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的“关键文件”。

  “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胡锦涛在阐述会议背景时说。报告历经46家单位的课题调研,起草组到12个省区市的专题调研。至最终定稿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主持召开7次座谈会,并通过起草组和中央部门向至少4511人征求意见。报告在十八大审议后还会进行修改。

  今年7月23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就十八大报告起草涉及的若干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在两天的学习期间,一批中国高级官员集中讨论了报告可能涉及的方面。习近平在结业式上说,将在未来五年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八大报告针对“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共在改革开放后即设立的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已有三代领导集体围绕其开展工作。吴邦国等几位政治局常委在下午参加分团讨论时一致说,报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也是今后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习近平参加了上海代表团讨论,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主题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四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

  中国道路

  胡锦涛在报告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他首次担任总书记以来党中央的奋斗历程。其中较大篇幅谈到“科学发展观”。在当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中,各个代表团也继续回应这项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在2003年7月28日首次公开提出。经党中央集体不断深化,在十七大写入党章,并在2008年9月之后在全党用一年半时间分批开展过学习。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冷溶说,在十八大报告中,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作为了对今后工作的“要求”来表述。

  它已是中国人最为熟悉的政治语言之一。胡锦涛再一次重申了这一理论创新的渊源,以及在过去和未来的意义。他说,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面向未来,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他希望在座代表能理解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尤其是今后还可能发生的发展变化。因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他认为今后全党也“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

  与中央在中共十七大和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报告类似,十八大报告描述了中国道路的历史和未来,这是在集会后超过8000万党员的政党继续统一思想的关键篇幅。胡锦涛说,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他将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接力探索”中的道路选择表述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他号召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由此他向外界明确透露出,中共继续执政,就会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上道路、体系和制度三者依次被称为“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根本保障”。

  十八大报告则提出: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变革抉择

  在回顾和总领性的阐述后,胡锦涛宣读了报告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国防、国家统一和外交等领域的分类阐述。他重在讲述过去十年中共中央在这些领域进行的改革尝试,以及今后应该坚持的工作方向。

  在经济领域,胡锦涛强调,要加快完善十四大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近十年一直被经济界认为较为困难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他将邓小平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与“科学发展”联系起来,称后者是前者的“本质要求”。

  报告全面重申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内容。同时胡锦涛提出,新的关乎全局的战略抉择,是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其后报告主要就“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发展一体化”,“开放型经济水平”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这四方面均是报告形成前,中央调研组的关键调研课题。一位参与开放型经济课题调研的人士对本报说,课题调研从年初开始,至少由分管副部长带队,相关司局都要派人参加,直接到相关地方进行座谈参观,并要求地方撰写了相应汇报材料。然后由中央调研组将情况汇编给报告起草组。

  在这些最终写入报告的调研成果中,引人注意的表述有:“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等。

  在政治领域,报告重申“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并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依次从人民代表大会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层民主和依法治国,行政体制改革,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爱国统一战线七个方面介绍了主干内容。

  胡锦涛肯定了近年已经进行多年的一些改革试验,这意味着它们有机会在全国范围推广。比如“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依法治国方面,报告中提出“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社会建设领域是基层代表和公众调查中最受关注的部分。报告的一些较新提法的内涵和边界有待未来执政者去开拓定义。比如,“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等。这些提法过去已有研究者阐述,此次被吸收到报告中。同时,报告也延续了“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等长期存在的表述。

  令不少代表意外与惊喜的是,十七大中央报告仅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的一项,而十八大将其专门列成一节,还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在这个新小节中,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关制度建设都有所涉及。

  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至少将延续至2050年。对未来主政者而言,一系列讨论多年的新制度亟待建立。比如报告再次提出,应该“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在其后的几个部分中,报告提及的“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商谈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周边国家”都是较新或还在酝酿实质性措施的表述。

  组织建设

  中共是党员人数最多的执政党,在过去十年明确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执政党的目标。在胡锦涛等中央领导集体关注下,历经了多种组织思想方面的建设活动和多层次改革。十八大报告仍然希望,中共能始终保持坚强领导核心的地位。

  胡锦涛回顾了这些改革和活动的价值,他说,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他同时提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几天前结束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还确认了中央政治局作出的给予薄熙来开除党籍、给予刘志军开除党籍的处分。这些发生在党内领导层的新的腐败现象近年引发舆论超出以往的关注。胡锦涛说,“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

  在报告的最后一部分,专门论及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胡锦涛希望党在今后继续坚持这十年内发展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继续引导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引人关注的“党内民主”方面,与十七大报告类似,本届报告再次提及了从基层组织的民主到加强对地方常委会运行中的规范和监督等内涵的内容。其中全新的提法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和透明度”,“实行党代会代表提案制”。

  由于十七大时已经提出“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此前已有国内时政观察员在海外媒体刊文,认为党内民主仍是今后改革的关键步骤。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在报告宣读最后,胡锦涛再次重复了中央领导集体近20年持续认同的“三大历史任务”——“继续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而现在不同的是,无论是就党自身的理解,还是公众的期待而言,一个“决定性的阶段”正在到来。在十八大之后的议程中,将选举确立一个新的领导集体,去面对新的一切。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马光远:中国版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启动
  • 陈虎:如何诠释十八大倍增目标
  • 叶檀:GDP 人均收入2020年翻番意味什么
  • 时寒冰:人均收入翻倍能否改变中国国运
  • 张捷:巴塞尔枷锁与评级霸权制约中国
  • 李光斗:美国大选 罗姆尼有五大失误
  • 蔡成平: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
  • 李光斗: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打破哪些魔咒
  • 王海滨:世界进入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 丁志杰:维护美元霸权是美国核心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