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14日电 “70亿乘以1,一件让人恐惧、又令人兴奋的事情。当人们纷纷从农村涌向城市,需要多少淡水和能源?如何用可持续的方式建造房屋、建设城市和利用能源?”达沃斯论坛上,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院长雪莉尖锐地发问。
这道“达沃斯之问”,刺激着全球政商学界的“思想者”,求解70亿人带来的粮食危机、城市病、老龄化和能源紧缺等全球化难题。
10亿人在挨饿:求解世界粮食安全“方程式”
“10亿人在饿着肚子,明天可能还要继续。”联合利华公司首席执行官波尔曼的担忧不无道理。
玉米、小麦价格上涨25%,大豆价格上涨17%……2012年,美国、俄罗斯、巴西等国的旱情加剧导致粮食减产,国际粮价持续“高烧”。
世界银行(微博)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未来世界粮食价格将长期高位震荡,这将严重威胁非洲、中东地区。
“粮食价格上涨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副总裁朱民在论坛上说。
论坛嘉宾认为,这一轮世界农业危机表面看是自然灾害影响,实际是一些国家在发展生物燃料中消耗了大量粮食,而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加剧了粮食供给紧张,高油价和高粮价相互作用,使欠发达国家面临双重打击。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受益于连续多年的“惠农”政策,中国粮食实现了“九连增”,解决了13亿人的吃饭问题,这本身就是中国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
“然而粮食安全对中国来说并非高枕无忧。”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所长樊胜根在论坛上说。目前,中国国内粮价较为平稳,但由于大豆等对外依存度高,进口环节“高位接单”很容易传导至中国消费市场。
粮价上涨是一场“无声的海啸”。樊胜根呼吁,警惕2008年的全球粮食危机重现,各国要携起手来共同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要创造基于全球、区域性的粮食战略储备,以应对国际粮食价格的重大波动。
求解世界粮食安全“方程式”,论坛嘉宾还开出其他药方。如通过引进创新性技术增加粮食产量,以避免极端气候给农业领域造成的不利影响;各国政府要重视农业,让种粮者“有利可图”。
35亿人“挤”在城市:宜居之路在何方?
全球每年超过1000万吨垃圾围堵城市,机场、火车站人头攒动,发展中国家贫民窟蔓延,成千上万病人焦急等候床位……
“到2050年总人口达到90亿时,会有四分之三的人生活在城市。交通、环境、资源压力下,建设宜居城市路在何方?”雪莉的话发人深省。
世界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但是,城市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美洲开发银行行长路易斯·莫雷诺在论坛上说,人们进入城市希望找到好工作,但反而成为更多社会矛盾的源头。
在中国,每年有2000万人涌入城市,大大超过城市的承载力。“我们的城市根本没做好这样的准备。”中国城市管理协会会长罗亚蒙认为,目前城市化面临双重瓶颈,突出表现在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又滞后于信息化,这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产生了制约。
在城市人口快速增加的背景下,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城市运转效率降低,传统城市发展模式难以为继。
论坛的思想者更多地将解决之道指向“智慧城市”。
论坛课题组成员、南开大学教授刘秉镰说,中国目前有154个城市开始建设“智慧城市”。以智能加互联、加协同为特征的智慧城市理念,将云计算、物联网植入城市管理中,达到对城市的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老龄人口超10%:“银发”冲击波如何抵挡?
联合国(微博)最新预测,到2050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老龄化是这个时代最重要、最可预测的变化。”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在会上说,这个趋势不可逆转,只能直面。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养老金专家莫尼卡·奎瑟则表示,养老和医疗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两大挑战。
“日本整个养老保障体系也面临很大压力。”论坛嘉宾欧力士株式会社董事长宫内义彦表示,养老金和医保等社会保障的支出比例很高,打击了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意愿,从而阻碍了经济复兴。
21世纪是老龄化世纪,深受其苦的不只是日本、俄罗斯和欧洲,中国“银发”冲击波也来势汹汹。中国老龄化规模大增长快。60岁以上人口达1.85亿,占全国人口13.7%,到2050年将占到34%,比世界平均速度快一倍!
“这些特点决定中国老龄化进程有四个特点:未富先老、未老先病、保障制度不健全、空巢问题突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陈传书在论坛上说。
目前中国近10%老年人不能自理,缺少650万个养老床位和1000万护工。
“要把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变成生产力。养老服务和养老产业蕴含无限机遇。”国际老龄化全球议程理事会理事保罗说。
面对医疗的挑战,全球疫苗免疫联盟首席执行官伯克莱认为,政府和社会要加强疾病预防,尤其是对慢性病、大病的早期干预,可节约很多成本。(记者陈芳、吴小军、毛振华(微博)、余晓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