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复苏颓势中走出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3日 13:17  新华08网

  新华08网天津9月13日电(记者方问禹 苏雪燕)近日,在2012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会场内外有关专家和企业领导者就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展开讨论。业内人士分析称,在世界经济深陷危机、复苏乏力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目前正处于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良好时机。

  --现阶段我国企业亟待“走出去”寻找转型空间

  在2012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会人士在会场内外就中国企业生存困境、企业跨国经营等话题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当前我国部分企业面临行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抗压能力低等现状,企业竞争力提升面临瓶颈,亟待顺应国家在世界产业格局分工中角色,通过“走出去”寻找转型空间。

  爱国者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军(微博)表示,由于历史原因、文化原因,中国企业历来保守,大多立足国内市场寻求商机。“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等着老外来,中国人自己走出去很少,一般走出去的都是被逼无奈,在国内有市场的品牌一般来讲很少走出去。所以就出现了比较尴尬的局面:全世界到处都是‘中国制造’,却缺乏中国品牌,基本上中国的B2C品牌在海外集体缺席。”

  据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介绍,国际贸易统计应该区分从事加工贸易还是一般贸易。当前,我国部分出口企业订单下滑,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导致的加工贸易缩减。而实际上,加工贸易本质上并不见得是一种贸易,它是一种国际生产,这在中国整个民营企业当中体现得较为清晰。

  “但以加工贸易现在的地位、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出口所占分量,其后续力和国际竞争力仍然是决定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规模和前景的很重要的要素。中国企业在参与的国际分工中,大多从事一些低端、劳动密集、附加值很低、利润回报很低的生产活动。当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那些生产或分工的比较优势已经不存在了,应该往更高端的业务方面提升,而走出去可以成为企业业务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

  葛顺奇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产品附加值水平、国际分工等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产业转型成效。

  --经济复苏颓势下企业“走出去”机遇大于挑战

  在世界经济深陷危机复苏乏力、世界产业跨区域转移暗流涌动的背景下,参加2012年夏季达沃斯论坛的专家和企业界人士认为,尽管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区政治经济形势恶化等挑战,但在企业国内经营成本上涨、原料供应紧张、企业国际竞争力亟待提高的压力下,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仍然机遇大于挑战。

  一方面,企业国内经营面临原料成本、人力成本、人才资源、税费负担、资金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南开大学校长助理冼国明教授认为,近年来国内用工、土地成本上升等使得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经营利润下降,尤其是一些依靠成本优势取得一段时间内发展的中小型企业更是面临生存难题。此外,随着绿色低碳成长逐渐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并在企业经营政策上得以体现,国内部分制造业面临原材料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等困境。而在国外,经济颓势下海外地区矿藏、油田等原材料价格出现下滑,其本身资产价值处于下降通道,综合来看,形成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良好机遇。

  另一方面,一些国外企业破产出售为我国企业获取核心技术提供机遇。目前,一些国家企业由于市场需求下滑而经营困难,企业低价出售现象增多,为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收购一些高技术企业提供良机。比如,2012年1月底中国工程机械顶尖企业、三一重工(微博)所属的三一德国有限公司联合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大象”——普茨迈斯特公司100%股权,便是获取核心技术、抢占全球市场的成功案例。

  风险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各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难免影响中国企业出口,更为企业跨国并购设置政策障碍。比如美国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会对外来直接投资,特别是涉及敏感产业、敏感地区的投资进行严格法律审核,中海油高价收购优尼科仍遭否决事件便是类似的典型案例。

  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汉斯保罗·伯克纳认为,创新企业业务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沿,在各个行业都是这样。当前,在教育、医疗等传统行业涌现出诸多商机,相关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专家称企业“走出去”应提前谋划、抱团发展

  与会专家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应当提前熟悉所在地区商业环境,并谋求行业企业抱团发展。

  一是要关注地区政治稳定性、劳务关系状况。据葛顺奇介绍,中国企业在外投资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对当地类似于工会组织不够了解,而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会力量活跃、势力强大。他建议,企业在国外用工时,应遵守当地对劳动时间、劳工福利、劳动保障、公司保险等方面要求的法律。总的来说,企业走出国门之前应对所在国的政治、法律、劳动、市场渠道等做一个比较详细的调查。

  二是在外企业应谋求抱团发展,依托行业协会等团体组织争取话语权。冯军称:“抓住国际化发展机会,企业单打独斗成功很难。不如垂直整合企业所在的行业,垂直整合公司内部。”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周立群建议,企业应联合成立政府机关、华人团体,形成类似于行业协会性质的组织,提升影响力、提升话语权。

  三是中小企业应勇于抢占国际化先机。冯军认为,企业“走出去”战略是大国崛起必经之路,“但越大的中国品牌,在国内就越忙,把机会都留给了一些中小企业。在1997年到1999年的互联网行业发展大潮中,几乎所有的大公司都缺席,包括海尔、长虹(微博)、康佳以及爱多、金正等,而这些公司其实只要拿出1%的资产投资互联网的话,都可能成为今天非常成功的企业。”冯军认为,在国际化机遇面前人人平等,中小企业往往能在经济转型进程中觅得先机。

分享到: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中方再敦促日方撤销“购岛”决定
  • 体育英超-希尔斯堡惨案23年后真相大白
  • 娱乐日星香港拍戏被驱赶 商贩撵斥小日本(图)
  • 财经地方扎堆高速免费细则 多数机场路段免费
  • 科技苹果发布iPhone 5 官方图赏 图文实录
  • 博客为何说钓鱼岛不是日本的 明星无PS照片
  • 读书岛国梦:日本如何实施开疆扩土的野心
  • 教育香港中小学老师起薪2万 台湾最美校花
  • 育儿女教授课堂母乳(图) 为治抑郁产妇吸毒
  • 健康运动后咋补水 九成八角硫磺熏制?
  • 女性中国Style闪亮纽约 金秋皮带女表正当红
  • 尚品私人岛屿置业指南 最佳商务宴请餐厅
  • 星座测试爱情需要清理吗 面相看谁能早婚
  • 收藏奥巴马获艺术界支持 ZARA被指抄袭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