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明发展”助力中国“稳增长”——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
新华网天津9月12日电(记者余晓洁、倪元锦、梁嘉琳)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中国如何利用创新实现可持续增长并提升竞争力?
1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出席了2012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参加了“精明增长与智能经济”的“头脑风暴”,并在会上回答了新华社记者的提问。
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 更依靠创新驱动
张晓强:在外需不振、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更重视依靠创新驱动。今年7月末,中国政府发布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这七个领域的专项规划也陆续发布。8月份中国又发布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重点项目的投入将达到3.6万亿元。
我自己看到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上述产业的发展比较好。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张晓强:国家创新涉及管理体制的创新,科技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创新等。
中国在过去的34年能够取得GDP年均增长9.9%,人均GDP1978年的大约381元(按当时的汇率折合149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400美元的成绩,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因为坚持了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
就科技创新而言,中国政府在2006年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今年7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进一步提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中国面对新形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决策。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鼓励多渠道多元化创新
张晓强: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力度,但是不能完全依赖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只要有好的市场前景,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现在不少企业已经主动加大了这方面投入力度。
我们支持创新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包括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风险基金和发展产业基金等。
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五项原则”
张晓强: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坚持五项主要原则。第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第二是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第三是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第四是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第五是坚持改革开放、合作共赢。
智能经济助力可持续发展“四个重点”
张晓强: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来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
一是完善相关法律,促进全社会的科技研发经费逐步增长,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二是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也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三是要完善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的机制,包括要建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加快创新文化的建设。
四是要加强科技的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科技国际合作,既支持中国的企业、科研机构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也欢迎国际的研究机构、大学、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努力促进中国和国际机构的合作创新,共同分享科技创新的成果。
基础研究保持力度 应用技术瞄准市场需求
张晓强: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政府对公益性的、着眼长远的基础研究始终要保持一定力度。同时,对于应用技术的研究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发挥企业的作用。
目前,中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科研机构和大学的科研比较注重发表科技论文,获得科技奖励。相反,把成果转化为市场需要的生产技术的动力弱一些。因此,我们在政策取向上,一方面要鼓励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有更多的合作;另一方面,因为企业最熟悉市场需求,所以在技术的研发上,要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