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1日电(记者王培伟、王宇)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5月份各项货币信贷数据均明显改善。
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为1.14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上年同期多1775亿元和562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额创下年内月度增量的次高,达7932亿元,同比多增2416亿元,环比多增1114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和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末提高了0.4个百分点,分别达13.2%和3.5%。
“新增信贷出现明显回升,与前期政策的趋宽松调整密切相关。同时,5月份以来,各地项目审批提速等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信贷的增长。”兴业证券(微博)分析师蔡艳菲认为。
“总量和结构比4月份都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中长期贷款需求上升,显示投资需求正在好转。”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渊表示。
数据显示,从结构上看,5月份的新增贷款中,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5758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699亿元,占比达29.5%,好于4月份的23.6%。
存款方面也出现明显好转。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22万亿元,同比多增1143亿元。而4月份,我国人民币存款则减少4656亿元,同比少增8080亿元。
“存款的回流,有利于降低银行存贷比压力,也因此有利于保证银行的贷款投放能力。”蔡艳菲表示。
专家指出,人民币新增贷款的回升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宽松政策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企业信贷需求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货币政策前期的调整效果初步显现,加上8日的利率调整,未来存、贷款双增的可能性进一步上升,整体经济活跃度有望改善。”中信银行总行国际金融市场专家刘维明认为。
但专家同时指出,近些天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依然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将继续面临着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宽松环境的压力。
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虽然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明显好转,但投资和消费数据则依然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分别增长12.7%和15.3%,规模双双创下月度历史新高,但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9.6%,虽然比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仍是12个月以来的次低。消费和投资增速则继续回落。5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前五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1%,增速比前4月回落0.1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5月份的各项数据,我国经济依然面临着均较大的下行压力,政策有必要继续有所微调,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支持。”蔡艳菲认为。
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表示,国际国内需求短期内很难好转,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不可能发生特别大的逆转,稳增长的任务相对通胀来说更重要。
专家指出,CPI的继续回落,则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放松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间。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3%,创下2010年7月以来的23个月低点。
8日,人民银行时隔三年半首次降息,并同时调整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下限。对此,庄健认为,根据历史经验,降息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一个明确信号,预计未来宽松政策可能会继续。
“政策宽松还得继续,整体来看,央行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将会继续持谨慎态度,而存款准备金率将会继续下调。”周文渊认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