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贸:增速减缓优势削弱结构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16日 08:29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中国对外贸易将告别长期以来增速20%以上的历史,这也将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与上年一季度增速相比,2012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增速明显减缓,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7.3%、7.6%、6.9%,分别回落22.3、18.8、26个百分点。中国进出口增速回落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外部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短短十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体。金融危机以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市场需求旺盛,对中国扩大对外贸易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在复苏道路上颠簸前进,特别是欧元区债务危机反复恶化,拖累全球经济复苏步伐。2012年一季度,中国对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出口下降1.8%,其中对意大利出口下降29.4%,对德国出口下降2.9%。

  二是中国比较优势正逐步削弱。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得益于将外商投资企业与中国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近几年,中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自2008年实施劳动合同法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而且呈现上涨态势,增加了投资者的疑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频繁出现劳工荒,技术熟练工人匮乏态势日趋严重。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一定程度上中国物价也持续处于高水平,人们的生活成本明显增加。但是,一些国家采取对主要货币贬值的办法,来增强贸易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如此,全球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上涨幅度明显。针对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企业减产、停产或者转移到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

  三是中国进行结构调整,放缓了经济增长步伐。中国政府长期致力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一进程遭受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加工贸易成为重要的贸易方式,占全国比重的一半左右,近几年不断下降,但是一些沿海地区高达70%以上;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占全国对外贸易的一半左右,特殊经济功能区(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等)更是如此,贸易比重更高;劳动密集型产品是中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中国正在进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一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出口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从原来的主要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到主要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但是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值率还较低。2012年一季度,中国煤及褐煤出口数量同比减少44.6%,焦炭及半焦炭出口数量减少79.3%,钢坯及粗锻件出口数量减少63.3%,但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9.1%、7.3%。在危机尚未完全结束,中国继续进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处于调整过程之中,经济增长步伐必然放慢,更应保障经济发展质量。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上年基数已经达到高水平,中国出口已经达到1.9万亿美元,进口达到1.7万亿美元;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日趋增多;中国比较优势逐步削弱,企业正在改变经营方式,更多走出国门,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总体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将告别长期以来增速20%以上的历史,这也将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