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14日电(记者 任峰)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降至8.1%。尽管这个数字仍高于今年全年GDP增速7.5%的目标,但0.8个百分点的降幅却超出一些专家预期。与此同时,3月CPI出现环比上涨。两个数据“一降一升”,让人们对经济能否继续平稳运行产生担忧,人们关注宏观调控是否还有发力空间?
8.1%既在“预期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去年从一季度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持续回落,但每一个季度回落幅度都比较小。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从去年四季度的8.9%大幅回落至8.1%,超出普遍预期。
虽然回落幅度在“意料之外”,但此前业界已普遍意识到,在经济软着陆期间,经济增速必然会减缓。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说,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在政府投资主导下,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但在此期间,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当政府投资逐步减少后,民间投资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速回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经济增速回落趋势的延续。
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贸成为“拖累”一季度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今年1至3月,我国进出口总值859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此前,经济学家普遍预计的进出口增速约为15%,现在回落至个位数,贸易顺差仅为6.7亿美元,明显低于预期。“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需求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受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企业换汇成本增加,与此同时企业融资成本一直较大。这几方面因素导致了出口下降。”彭兴韵说。
一季度政策为全年蓄力
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年经济增长看,一季度经济增量占比相对较小,三、四季度占比较大,所以经济运行完全有调整的余地。如果从经济结构调整的角度看,8.1%的数字并不值得悲观,没有必要过度担忧。关键是如何处理好稳增长、控通胀、结构调整三者的关系。
今年2月1日,《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供应不断档、农产品价格不大起大落,将为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奠定基础。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占主要地位。2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由45个部门参加的会议,落实国务院关于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的工作要求,确保今年上半年制定出台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并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2011年以来,各地纷纷落实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各项政策,继续实施对小微企业的所得税优惠。今年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将扩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行业和地区范围。
应对新挑战还需加强政策储备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没有结束,欧债危机的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物价上涨压力仍然存在,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出口行业面临困难增多。
在庄健看来,全年7.5%的GDP增速目标创造了较大政策调整余地,宏观调控仍有发力空间。“对基础设施投资可能会继续增加,这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长期支撑。亦可出台一些新的推动消费增长的举措,如继续增加社保投入、增加居民收入,为扩大内需提供持久动力。”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3月货币供应状况依然不理想。M2(广义货币)虽然有回升,但与银行大量发售理财产品有关。因此宏观调控仍应朝着适度增加信贷和流动性的方向微调。
张立群表示,面对复杂形势,有必要拿出更有效的“政策组合拳”。“制造业、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速和预期大体相当。不过,受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还要下降。因此,应采取措施将社会投资转化为正常运行态势,避免大起大落。此外,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应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稳定。”
事实上,本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扩大内需方面,既要坚定不移地扩大消费需求,也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在稳物价方面,完善流通政策和大中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保障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加大对企业创新和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强企业技术改造。
连平认为,近期系列经济金融数据显示国内经济增速开始缓中趋稳,在政策调整等因素作用下,减速进程即将结束,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是全年底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