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食用油、日化品等民生用品轮番涨价,刚刚公布的3月份和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涨幅又有反弹迹象,在此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再度出手“约谈”企业,以平抑物价。昨天,记者从国内部分被约谈的大型食用油企业证实,近日有关部门约谈了该公司,并被要求“暂缓涨价两个月”。据悉,为确保价格总体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日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专家表示,通过“约谈”抑制价格上涨效果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黄应来 实习生 徐少申
市场
民生用品涨价潮汹涌而来
今年初,牛奶产品、洋快餐、年货等食品以及快递业已悄然调涨;春节后,在成品油上涨的推波之下,食品、日用品、服装、快递等民生用品涨价潮汹涌而来,传导并推高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比2月份反弹明显,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2.39个百分点。粮食、肉禽及其制品、鲜菜、油脂和水产品价格均呈现上涨趋势,仅有鲜果和蛋类价格有所下滑。其中,蔬菜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鲜菜价格上涨20.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约0.64个百分点。此外,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3.8%。
有关专家担心,近期随着奶粉、食用油、快餐、洗发水等民生用品的相继调价,影响物价上涨的短期和长期因素仍在。
消费者
晒生活账单称“月入过万生活拮据”
消费者对物价快速上涨的感受也越来越强烈,对未来通胀预期强烈。记者昨天从多个论坛、身边的市民等处获悉,许多消费者都在慨叹生活压力增大,不少消费者晒出每月生活帐单,宣称“月入过万元仍生活拮据。”
昨天,记者在一家论坛看到,一位广州消费者小敏发帖称,她是“80后”,工作5年,现在和老公税后每月工资有1.5万元。但却“经常手头紧,连卡数都还不起”。据其晒出的每月账单显示:每个月她家平均要支出1.2万元,包括家里4个大人和1个孩子的食品开销2000元,女儿的生活费1000元,管理费、煤气、水电、固定电话费等800元,保姆工资2200元,养车费2000元,日用品和不固定费用500-800元,储蓄3000元。“剩下3000元作为自己和老公的零用都紧巴巴的。”该消费者称,因为工作较忙,两人的早餐和午餐都在外面吃,而且老公还时不时有些人情应酬的支出。如果碰上女儿生病,或者需要新买玩具,她1000元的生活费预算也打不住。
不仅是广州的小敏,全国其他大城市里的“白领”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压力。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崔永元在人民网做访谈节目时,就曾经提到,他现在工资单上每月是8000多元,再加上其他收入,每月过万甚至更多都没有问题,但却经常感觉“钱不够花”。
事实上,最近网上热议的“10元购买力”同样表达消费者对物价上涨的担忧和焦虑。据网友们称,在广州,10元只能买到2根大葱、2份肠粉、1碗牛杂、2支玫瑰;在上海,10元可买到3张地铁票或3个苹果;在成都10元能买到3个糖油果子,或8个蛋烘糕。
有网友比对了现在的10元与10年前的10元能购买的物品差异:10元在10年前可以购买10斤大米,或33个鸡蛋,或2斤精瘦肉,而现在10元只能买到4.5斤大米,或14个鸡蛋,或8两精瘦肉。
生产企业
成本上涨过快 涨价还没到位
据悉,为确保价格总体稳定,国家有关部门近日约谈饮料、奶业、糖业、酒业等17家行业协会。国家发改委此前向媒体表示,近日已约谈了相关企业,争取能够把价格控制在一个平稳合理的区间。昨天有消息称,日前金龙鱼、福临门两家食用油企业就因涨价事宜被发改委约谈,约谈内容是被要求“暂缓涨价两个月。”据了解,近年来,为平稳物价,发改委多次采取“约谈”方式,从白酒、石化、面粉到食用油,众多企业都曾经被发改委约谈过。
昨天,金龙鱼深圳总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没有回应是否已被相关部门约谈。不过,对于近期的涨价行为,金龙鱼营销公司总经理陈波解释称,目前,花生油和菜籽油占市场份额非常低,对市场影响非常有限。“占市场近70%份额的豆油和调和油价格是稳定。”
据业内人士介绍,此次两家大型食用油企业调价幅度远低于食用油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燃油成本的提高比例,如花生价格则近两年持续上涨,2012年春节前后,花生油原料价格由原来的18,000元/吨涨至25,000元/吨左右,达到历史高位,原料涨幅超过30%。菜籽油原料自去年的底价位到现在,一级菜油原料持续上涨到11,200元/吨左右的高价水平,原料上涨幅度超过15%,企业最高每吨亏损800多元。0#柴油平均现价是8.02元/升(2012年4月1日),较2011年9月平均7.07元/升的价格,上涨了14%。
“此次价格调整,只是略为减轻企业亏损困境,保证企业能够持续生产和供应。”金龙鱼方面表示,“我们在密切关注国际油脂原料市场行情的同时,继续积极主动与国家发改委保持深入的沟通,做好应对下一阶段食用油市场变化的准备,保障食用油市场供应。
政府调控
国务院发文要求各部门稳定物价
当前物价轮番上涨、通胀预期强烈,对此,国家也高度关注,并已采取实质性行动。发改委约谈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仅是国家稳定物价的手段之一。记者昨天获悉,国务院近日出台《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要把抑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作为稳定今年物价的重点。
按照国务院分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负责今年“搞好价格调控,防止物价反弹”工作。在农产品流通方面,《意见》要求各地要严格执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认真落实对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社区平价菜店等的扶持政策,鼓励城市连锁超市、高校、大型企业、社区与农产品流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对接,减少流通环节,增加零售网点,充分发挥流通主渠道作用。
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意见》提出要扩大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范围,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税收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农产品批发、零售增值税政策,推动流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对食品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治理交通运输领域乱收费乱罚款,纠正大型零售商业企业违规收费行为,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囤积居奇、操纵价格、恶意炒作等违法行为。
纵深
约谈仅是短期措施
近年来,发改委约谈涨价企业已经成为政府稳物价的常规手段之一,从白酒、石化、面粉到食用油,众多企业都曾经被发改委约谈过。但对于约谈的效果,多位专家认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约谈是我国价格控制的一种特殊方式,带有行政色彩,是国家直接干预价格的手段,但有时会带来价格扭曲。”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李国祥也认为,国家价格调控机构约谈企业,说明了国家要求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通过约谈,加大对企业的约束力,要求产品价格上涨时不要对市场造成恐慌,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此外,国家约谈后也给企业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如定向拍卖,适当补贴,借此稳定物价。从2011年的情况看来,约谈效果较为理想,以食用油为例,价格整体上涨不多。但也要看到,今年初一些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这说明了企业成本的提高最终还是会反映到价格上来,因此,约谈手段仅仅能解决短期的、部分的价格问题。
知名财经评论员马光远(微博)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发改委约谈行业协会,表明价格主管部门对于物价上涨仍旧较为担心,但仅仅靠约谈是不够的。他指出,去年发改委就曾经约谈数家企业,导致去年这些企业产品价格没有上涨。但今年年初,以日化用品和奶粉为代表的产品价格纷纷上涨,这体现出发改委通过约谈对价格的控制仅仅是一时的,产品价格最终还是会上涨。
对于民生产品的价格控制,李国祥认为,最重要的还是改善供求关系。国家和企业应增加产品供应量,调控部门可以通过调整库存来保证市场供给充足。另外,也应加强市场信息管理。近年来,一些企业借着国际市场成本上升的名义趁机大幅度涨价,这也成为了物价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抑通胀关键靠货币政策
马光远表示,目前物价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已经进入下行周期,但仍旧不能太乐观,如果掉以轻心,物价还是有可能出现上涨反弹。他表示,近期国家上调油价就是放松警惕的表现,成品油价格的上涨体现了物价上涨的预期,导致3月份CPI涨幅较高。
“抑制物价上涨最根本的措施是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应该随时保持警惕,不能在物价稍有下降趋势时就放开水龙头。”马光远指出,由于中国经济本身的特殊性,CPI水平较高,流动性过剩的特点将导致未来价格仍旧会处于上升的阶段。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能够给人们一个稳定的预期。
“此外,改善流通体系也可以有效抑制物价上涨。”马光远称。以农产品为例,由于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薄弱,且流通领域税收较高,农产品价格非常不稳定,经常出现暴涨暴跌,对农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降低流通领域的税收,改善流通体系,才能够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减少价格的不稳定因素。马光远表示,国家今年在1号文件中已经提出了对农产品价格的控制,表明了国家对农产品的重视态度,但有效降低产品价格仍需要国家采取合理的措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