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称慈善并非富人专利 要规范善款管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3日 13:29  中国经济时报微博

  ■本报记者 林春霞

  向弱势或困难群体伸出援助之手,是社会提倡的美德,但去年郭美美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对慈善机构以及一些人的慈善行为产生了质疑,并由此引发了慈善信任危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代表和委员认为,慈善并非富人的专利,每个公民都应有爱心,并将积德行善、助人为乐作为一种责任。

  慈善是每个人的责任

  高调做慈善的陈光标,是富裕阶层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但人们对其高调宣传的做法褒贬不一。

  全国人大代表、华峰集团董事局主席尤小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企业而言,公益事业首先是要将自己的企业做好,关怀员工,提高员工的福利,为员工提供越来越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其次,保护自然环境,比如使用节能材料,减少排污,也是对社会的贡献。对自然人而言,公益事业应该形成自觉的意识。

  对于陈光标高调做慈善,尤小平认为,过度的宣传没有必要。慈善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田惠光则认为,无论高调还是低调,这是个人风格问题,没有对错,也无可厚非。关键是他做了慈善没有,如果高调做好事被批评、受打击,社会上就没有人敢做好事了。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明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慈善不仅是富人的专利,每个人都要承担义务与责任,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都献出爱心。哪怕是捐一毛钱、一元钱,不分多少。

  要强化公民的责任意识

  “现在的关键是大家对慈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当成一种应尽的责任。很多人的价值观和是非标准甚至被严重扭曲了。今后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应将慈善事业当作自己应尽的责任,都要用这样的意识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田惠光告诉记者。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副校长朱友林与记者探讨公民的责任意识时表示,慈善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是每个人、每个团体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今,诚信问题并不只存在于慈善行为。就目前情况而言,加强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很重要。“行善不完全是物质上的帮助,一个人没有钱,但他在别人伤心的时候去安慰他,这也是慈善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认为,人应该富有同情心,积极去帮助弱势群体,否则社会公德就会出问题。现在关键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好人有好报。如果投机的人日子过得很好,好人日子却过得很差,结果行善的人会越来越少。在中国不管制定什么规则,总有人在钻空子,要遏制这个问题必须从根子上抓起。

  增加善款使用透明度是关键

  据代表和委员们分析,目前一些慈善机构之所以遭质疑,主要是相关部门管理和监督不力,善款使用透明度不够所致。要重塑慈善机构公信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资金使用透明度是关键。

  田惠光认为,郭美美事件虽然只是个案,但影响很大,引起群众对慈善事业的极大关注,其实反映了慈善机构管理制度上的弊端,比如,捐款的具体用处不透明,从而降低了大家捐款的积极性。

  全国政协委员、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重华对记者说,慈善事业本应该是社会大力发展的,作用也应该进一步发挥,现在关键不是慈善本身,而是在管理层面出了问题,管理机构社会公信力下降。郭美美事件的影响至今还在延续,慈善机构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首先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和爱心,工作人员形象或人品不好,会直接影响大家捐款的积极性。其次,善款用到哪里要及时公布。甚至还要定期接受审计,并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以此来完善管理制度,并逐步建立公信力。

  吴明江也认为,要增加管理工作中的透明度,钱从哪儿来?捐多少?用在哪儿?都要明明白白。郭美美事件是个案,但也敲响了警钟。制度不仅是管坏人与坏事,好人做好事也要有人管,无规矩不成方圆。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韩忠朝向记者坦言,世界各地都有爱心机构,并发挥了示范性作用。发达国家做得好,有财力,有立法。但在中国有些变味,有些人为了某种目的,将慈善变成利益谋取的工具。对于慈善事业的未来,韩忠朝建议,一要积极鼓励,二要规范管理。

  田惠光认为,要解决慈善事业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机制和体制方面有待改善和健全,形成系统的管理体制;二是要从小孩抓起,对他们进行感恩和助人为乐教育,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三是对善款的使用要透明公开,必要时可建立起捐赠者与被捐赠者沟通的渠道。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