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胡晓炼、副行长刘士余、副行长兼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就“货币政策及金融改革”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路透社记者] 欧债危机对于中国央行持有欧元的外汇储备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国央行在希腊债券上所遭受的损失对于今后外汇储备的配置能够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是否会考虑今后将更多的债券配置转向欧元区的核心国家,比如说德国等国的债券,或者在更广的范围内来看,是否有可能购买更多“金砖国家”的债券?
[易纲] 欧债危机还在继续,最近的情况稍微有些缓解,特别是上个星期五,希腊的PSI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同时欧央行也通过长期的融资操作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流动性,从而使得欧债危机暂时有些缓解。但实际上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
首先,我先说一下对欧债危机的看法。总体来讲,我们是支持欧盟、欧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对解决欧债危机的一系列政策,中国也在这个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就我们的投资而言,大家知道,中国的外汇储备投资一直坚持多元化的货币和资产配置,自欧债危机以来,我们配置的原则并没有改变,继续坚持多元化的配置,继续投资于欧洲的市场,欧元区的市场。在配置过程中,多元化就意味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可以起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平衡作用。
从一个投资组合来看,即使在欧元区的组合和欧洲的组合,我们都做到了保值增值。所谓保值,就是说组合的收益要跑赢当地货币的通货膨胀率,比如说CPI;所谓增值,在超过当地CPI以上,还会有一些收益,这就意味着我们做到了保值和增值。这样一个分散化的配置原则,我觉得是正确的,有效的,不管是在美国的次贷危机、雷曼危机,还是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中,这样多元化的配置和组合的投资理念,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今后我们对欧洲还是抱有信心的,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一个长期的、负责的投资者,我们相信欧洲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资源,同时加上国际社会也给予一定的帮助,最终克服欧债危机,中国将来也会一直是欧洲和欧洲市场的投资者。我想,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也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始终把风险防范放在工作的首位,外汇储备的经营原则是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坚持这样的原则下,我们会继续保持对欧洲的投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