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全国人大代表何晓红在伏案写作宾馆房间修改发言稿。新华网记者 杨理光摄 |
新华网记者 陈元 杨理光
6日晚上12时,来自陕西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导游何晓红仍端坐在电脑前,为第二天在陕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会议上的发言做着准备工作。何晓红笑着告诉记者,每年来北京开会她都是“不吐不快”。
何晓红是西安旅游集团下属企业西安中旅的一名法语导游。自1989年大学毕业进入旅游行业至今,何晓红亲历了中国旅游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从国外到国内,从大都市到县乡镇村,导游职业让我有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基层,去观察和思考行业的发展。”这次提交给大会的建议,何晓红写了满满五页纸。
谈履职:“一是心细,二要心宽”
在何晓红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存着很多与旅游相关的数据。
“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26.4亿人次,收入1.93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和23.6%;入境旅游人数5730万人次,外汇收入470亿美元;出境人数6900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业总收入2.25万亿,同比增长20.8%。”
“‘十一五’期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出境旅游消费国,并形成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011年陕西省旅游接待量1.8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25亿元,分别增长26.3%和34.7%,其中入境增长26%。”
“目前我国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135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8000万人。”
导游职业养成了何晓红做事泼辣、干练的个性。自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泼辣之外,何晓红要求自己还要做到两点:一是心细,二是心宽。
心细的何晓红收集积累的与旅游相关的数据、资料越来越多;心宽的何晓红想到,她要在全国两会上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发出声音。
“‘细微之处见精神。’我虽然只是一名导游,但正是身处旅游一线的经历让我能更微观的看待这个行业的发展,听到更多来自基层同事、广大游客以及关心旅游业发展人士的声音。”何晓红说。
提建议:“出境游火了,入境游也亟待重视”
今年春节期间,媒体报道中国人在境外奢侈品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这一数据马上引起了何晓红的注意。
何晓红认为,出境游和境外消费火爆,说明现在更多寻常百姓有机会、有能力走出国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国家发展的成果,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不平衡的趋势初步显露,入境游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希望国家能对入境旅游加大扶持力度”,何晓红建议。
5日上午,在聆听了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后,何晓红感觉异常兴奋。
“我注意到,总理报告中多处提到‘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鼓励文化、旅游消费’,‘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等内容。这预示着旅游业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机遇之外也有挑战。近年频发的欺客宰客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以及带薪休假制度的滞后,这些都让一心关注旅游业发展的何晓红“着急上火”。
何晓红认为,“应在充分认识旅游业的经济、社会功能以及在国家公共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从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改善旅游从业人员待遇薪酬等方面入手,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说感受:“‘人大代表’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体验”
导游职业一干20多年,何晓红在工作中有很多难忘的经历。但比起这些,五年的人大代表工作经历被何晓红视作“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体验”。
“现在来找我说话、反映情况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愿意说、有话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感受到这一称谓背后后沉甸甸的责任”,何晓红对记者说。
今年是本届人大最后一次会议,也是很多代表们履职的最后一年。何晓红说:“在站好最后一班岗的同时,我会保持对旅游业发展的持续关注,并为之作出贡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