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代表委员批美修法贸易保护损双边经济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7日 22:1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王建华 赵仁伟 刘宝森)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7日强烈批评美国国会表决通过一项涉华法律修订案。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称,美国将针对中国出口商品征收的反补贴关税“合法化”,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将对中美贸易关系构成实质性损害。

  目前,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当地时间5日和6日相继投票通过《1930年关税法》的修订案,扫清了针对中国和越南等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法律障碍。

  该法律修订案目前涉及从中国进口的钢铁、铝、纸张、化工原料等20多种商品,征收的反补贴关税金额高达40多亿美元。针对这些商品的反补贴关税征收行动已经从2006年起开始陆续征收。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去年12月19日作出裁决,判定美国商务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商品征收反补贴税的做法缺乏法律依据。美国一直拒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

  美国国会是在这项裁决生效的截止日期3月5日(当地时间)进行法律修订案表决并获通过的。该法案已递交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际舆论预料奥巴马将予以签署从而使其正式成为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强烈表示,美国的做法是对世界自由贸易规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和践踏,它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商业利益,而且也无益于美国相关产业振兴和就业岗位增加,并使美国消费者增加了负担。

  “这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他说。

  以美国2009年实施的中国输美轮胎特保案为例,它不仅未使美国轮胎进口总量下降,未使帮助轮胎制造行业增加就业,相反却加重了美国消费者的负担。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2010年8月25日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2010年上半年,尽管美国从中国进口的轮胎所占份额从2009年8月最高峰的45%骤降至2010年6月的24%,但由于美国转而增加了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口,低价轮胎进口量却同比增加21%,进口额同比增加30%。特保措施实施后,美国市场轮胎价格总体上涨10%~20%。

  该报告还援引美国劳工部的数据说,2010年前5个月,美国轮胎制造业就业岗位同比减少10%。这表明特保措施并未起到挽救该行业就业岗位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忧虑地预料,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将随着法律修订后的正式实施而进一步扩大,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范围和金额将继续攀升,中美双边经济关系的损害程度也将随之加深。

  当前,美国还正对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零件等多种商品进行“双反合并调查”及相关诉讼。贸易保护主义的矛头已从传统工业商品扩大至中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郭国庆表示:“美国显然在使用双重标准,以国内法律凌驾国际法则,将自己的利益完全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

  他指出,政府给企业进行一些适当补贴,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汽车行业出现危机,失业增多,它就采取了强力的补贴措施。

  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这项法律修订案的时间,正值对美国大选极具指标性意义的所谓“超级星期二”。美国总统选战愈演愈烈,中国极容易成为竞选的攻击目标以捞取选票,而贸易政治化则是火力最猛的武器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贾庆国指出,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的一个具体反映,在经济复苏不稳定、就业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加上正值大选之年,美国政客急切需要找到攻击借口,于是将中国及其出口商品作为一个“替罪羊”。

  美国政府已于一周前正式成立了跨部门的贸易执法中心,以协调与美国贸易权利、国内贸易法律等有关的执法事宜,其针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明显。

  包括美国和中国等成员在内的二十国集团一直发表声明强调在全球范围内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德展指出:“美国国会通过这项法律修订案是对其有关承诺明目张胆的违反。”

  受访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表示,美国变本加厉的做法可能会招致中方的贸易报复,从而诱发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并波及世界经济的复苏进程。

  他们认为,解决中美贸易失衡的关键之一是,美国必须放宽对华高技术及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

  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北京时间7日上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国遵守加入的国际组织的规则,比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但中国没有义务去遵守某一个国家超出这些国际组织规则的内部法律和规定。

  他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整个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积极的推动力量,是“压舱石”。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长远利益的。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